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不同的是,新课标不仅给出了学习内容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还专门制定了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将“教”“学”“评”这三个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表现的整体反映,直接反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数学作业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同样应该以“教—学—评”的一致性作为设计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突出学科实践、整体建构和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特征。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给予了充分重视,首次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定位,以沪教版义务教育化学九年级教材为分析文本,梳理并分析教材中与2022年版课标跨学科实践活动相关的跨学科教学内容,以期为2022年版课标颁布后初中化学教师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素养立意”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质量评价进行了具体、细化的描述。命题工作在各学段中的核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核心素养取向的命题研制是2022年版课标理念观照下对考试评价改革的呼应与践行。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命制的依据,本文基于《课标》,对2022年新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卷进行试题分析,对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提出建议,以期为一线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课标》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再到评价建议,三维联动,“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将“教—学—评”一致性写进“课标”,说明语文教学不再似是而非、语焉不详,也不容再用“人文性”“模糊性”等为无效教学辩护。这是“新课标”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笔者认为,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多个知识点融合的综合性目标,指向学生数学学习中知识、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数学联结力。  相似文献   

7.
郭泉源  朱旭 《福建教育》2022,(19):17-20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22年版”)高度聚焦历史育人功能、初高学段融合、学习方式转变、全新评价标准等视角,内容实践性更强,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科评价、教育研究等领域的一体化推进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义教课标2011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高中课标”),对义教课标2022年版进行结构化解读,总结本次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8.
刘莉 《湖北教育》2022,(8):8-10
<正>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学业评价”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出现的高频词之一。2022年版课标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冰霖 《福建教育》2023,(27):31-34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非常重视学业质量和“教—学—评”一体化,其目的既是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又是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创设条件。教师在理解和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思考教学的广度、深度,着眼于关键知识与关键能力,方能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与结构。这正是“双减”所倡导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课内学足学好、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率”的要义所在。因此,从“双减”的角度去解读与思考“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既可以超越以往“双减”主要关注量的减少(如作业等)的局限,又可以实现对2022年版课标重要理念更为准确、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对比于2011年版课标,《2022版课标》将“立德树人”作为整个课标编写的目标与宗旨,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调整并优化了相关课程内容.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师的视角,简要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对《2022版课标》调整与优化部分的理解以及如何落实在教学一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新旧两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内容的变化,提出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核心素养,保证每位学生必做每个“学生必做实验”,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做实验,教师要主动且善用实验进行教学,重视和用好实验操作性考试,建设好现代化多样实验室等新课程实施和实验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版课标对学段目标的描述中,第一次出现了“梳理与探究”板块。“梳理与探究”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一样,都是学生积累和发展语言经验过程中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对比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我们不难发现,2022年版课标中新增的“梳理与探究”是从2011年版课标“综合性学习”发展而来。“梳理与探究”板块中增加了对字词梳理的目标,强调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版课标推行以来,如何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研究风生水起,但基本思路还是先设计学习任务,再落实学习任务,即从“教什么”到“怎么教”来设计教学流程。这样的顺序容易缺失目标导向,忽视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对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等情况的掌握是模糊的。其实,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的应然路径是开展“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这一点从课标新设的“学业质量”板块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课程内容上增设“实验探究”一级主题,进一步强化了实验教学的学科功能与育人价值。文章围绕“实验探究”这一主题,分析学生必做实验的新变化以及在中考试卷中的体现,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中的关键词,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相比,也是唯一增加的一个关键词。我们思考:量感的内涵是什么?“课标2011年版”中已经有发展学生“数感”的要求,“课标2022年版”中为何还要专门将发展“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表现?量感与数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数学活动?以下就这些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在全面总结前十多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组织专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简称“2022年版课标”)正式颁布。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教师学习理解新课标,下面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对“2022年版课标”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2011年版课标”)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对小学生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评价方式之一,不仅起着及时有效反馈学生数学学业质量,考查“四基”“四能”及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重要作用,还是体现教师专业能力和新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正>“条形统计图(一)”是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主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数据分析观念”细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递进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并首次给出“数据意识”的学科界定,即“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这一问题亟待实践回答。  相似文献   

20.
王浩 《小学教学设计》2023,(Z1):124-12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颁布以来,基于课标精神的教学实践研究正如火如荼展开,如“学习任务群”“项目式学习”等。2022年版课标所倡导的“真实的学习”“实践”等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都绕不开情境的创设。那么,“情境”究竟是什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及思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