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颜歌 《阳光搜索》2005,(10):6-8
我看见你,就像看见我自己。我常常对自己说:“我爱你”,就像我永远都会这样,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2.
薛登兰 《山东教育》2002,(34):16-16
人们在夸奖赞美时,习惯翘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真棒。”当训斥批评时,常用食指去指责,说:“你怎么搞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来都喜欢赞美,没有哪一个人拒绝赞美,喜欢批评指责,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老人受请,小孩受宠”就是这个道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学生惯用“大拇指”去表扬,不用“食指”去指责,使我得到了许多教育成功的体验。每当学生进步时,我用大拇指去表扬;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我翘起大拇指去赞美;每当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用大拇指去安慰、去鼓励:“战胜困难就是好样的。”记得去年…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上一节“发现朋友有缺点.该怎么办”的五年级口语交际课。当我让孩子们用一种事物来形容朋友时.孩子们的灵感火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朋友像一把伞,当你在风吹雨打,感到无助时,是它给你遮风挡雨。”有的孩子画了一面镜子,说:“朋友就像镜子一样,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警惕着自己。”有的孩子说:“朋友就像一瓶酒,越陈越香醇,越陈越珍贵。”……看到孩子们智慧火光的闪烁,我立刻顺水推舟,让孩子们继续思考:“要是发现朋友有缺点,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1.一外国人夸奖一中国女子:“你真漂亮。”中国女子说:“哪里,哪里。”外国人说:“鼻子。”女子还说:“哪里,哪里。”外国人:“嘴巴。”女子:“哪里,哪里。”……几个回合下来,外国人心里犯了嘀咕:中国人也真是,非要我把你全身的部件、饰件都夸一遍不成?  相似文献   

5.
黄俊钧:小青,我觉得当同学的学习成绩超过你时,你应该为她高兴、为她骄傲,你说对吗?在为她高兴的同时,主动虚心向她学习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且把自己学习上的苦恼告诉她,让她帮助你解决,这样才能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一起提高。唐多闻:我觉得你用不着这么自卑,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就像花儿一样,各有各的特色,你也一样。我想,只要你认真分析一下成绩不好的原因,放下自卑的包袱,明确努力的方向,你也会成功的。改变自卑情绪的办法也有很多啊,你可以向别的同学倾诉一下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同学见面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和婆婆搞不好关系,总是别别扭扭。听说我和婆婆之间相处得像母女一样,都纷纷向我“取经”。我付之一笑,对她们说,其实我也没有为这件事处心积虑,只不过是一过门我就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真正地从心里把自己融入这个家庭中;把自己当成婆婆的亲生女儿,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对待婆婆,要是硬让我总结经验的话,一百以蔽之“婆媳之间这种爱需要诉说”。  相似文献   

7.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8.
钱超平 《初中生》2009,(4):55-57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孩子。爷爷奶奶夸我懂事,爸爸妈妈说我不用操心,老师表扬我学习认真刻苦,同学评价我是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可是,面对这些夸奖,我并不开心,心里还非常讨厌“好孩子”三个字。  相似文献   

9.
我真害怕     
哎,真倒霉!今天晚上爸爸妈妈都有事外出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虽然我已经不小了,但是特别怕黑,每到晚上,爸妈必须有一个留下来陪我,否则我就会像“跟屁虫”似的粘着他们。他们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可今天实在没办法,他俩一致说不能带着我,还安慰我说:“你长大了,应该锻炼下自己了。”  相似文献   

10.
拒绝虚荣     
我敢说,每个人都会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亲爱的小朋友,你和我都不例外,对吧? 其实,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应该感激那些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因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才会改正缺点,造就完美人生。所以,千万不要害怕别人的批评,不要像石梅一样,在心里滋长了可怕的虚荣,你能做得到么?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要想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拥有“三颗心”,即爱心、童心和公平心。一、奉献真爱,叩开心灵之门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去年,我曾接过这样一个班:班级管理混乱,学生散漫成性,整个班级像一盘散沙。在深入彻底地了解班级情况之后,我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渐渐地一个个同学转变了,整个班级…  相似文献   

12.
尝试改变     
陈鹏同学,你的处境是每一个从旧的,熟悉的环境步入新环境的人都可能遇到的.你不必抱怨.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别人也是一面镜子.你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真实的自己: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见佛印,戏谑地说:“和尚打坐时像一堆牛粪。”佛印大笑说:“先生站立时像一尊佛。”东坡回家讲给妹妹,苏小妹笑道:“你被人骂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心中有牛粪.眼中就有牛粪;心中有佛.  相似文献   

13.
深思熟虑     
篮球巨星乔丹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比赛时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扣篮动作,震惊了全场。事后有人问他:“以前也没怎么看你练过扣篮呀,怎么做得那么好呢?”乔丹说:“虽然我没怎么练过,可是我每天都在心里想着扣篮的全部动作,每个细节都能想到,就这样在心里一遍遍地练着,所以在球场上才会表现得很好。”人们更是吃惊,难道只是在心里想也可以练好篮球?  相似文献   

14.
康松 《青年教师》2006,(3):10-11
一、善于学习 先给老师们讲个故事,一位学者去向一位高僧求教。这位禅师请他坐下,然后给他倒水,水已经满了。沿着杯壁溢出来,可他还在倒。学者说:“大师,已经满了。”这时,禅师停下手。意味深长地说:“你的思想就像这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如果你不先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掉,教我如何对你说惮?”为什么给老师们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在学校听课、评课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别人善意地提出自己对一节课的意见时,个别执教的老师总是爱打断别人的话,反复强调:“我是这样想的。”别人刚有一句,他已经有十句话在等着了。有自己的想法当然好,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思想。可是,先让人把话说完。先听听别人有什么想法,别人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不好吗?  相似文献   

15.
余启泉 《教书育人》2002,(22):28-29
一、嫉妒心理的界定大家都夸你品貌端庄,但又说你的眼睛不如邻座的姑娘漂亮,于是你一看到那双眼睛,心里就不是滋味;一个同学本来外语成绩比你差,后来慢慢超过了你,你心里就感到不舒服;在单位文体活动中,领导表扬了别人而没有表扬你,你心里就感到很别扭,甚至隐隐作痛。诸如此类,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在汉语辞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嫉妒是指抱怨、憎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嫉妒心理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发出的仇恨心理。…  相似文献   

16.
当有着先天缺陷的“我”,听到老师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的时候,这八个字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到了“我”的心里。同学们,你们的周围一定也有这样的同伴,你是否愿意多给他们一些阳光呢?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似文献   

17.
从报上读到一位女学生批评班主任的文章,说在她的班主任身上目前发生了“怪现象”:她突然一反常态,对学生由全盘否定变成全盘夸奖。她总对学生说:“你极有天赋!”“你非常聪明!”刚开始,大家还美滋滋的,尝到“快乐教育”的滋味!可慢慢地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她对每个人都这样评价。无论谁学习上遇到困难,她都会大而化之地肯定:“你一定能成功!”“你是最棒的!”时间长了,同学们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渐渐在班主任的表扬中迷失……“她的表扬太廉价了,没有原则,就显得虚伪。”  相似文献   

18.
心愿     
儿子8岁了,见过他的人总爱摸着他的大头说他虎头虎脑,夸他一副聪明可爱的样子。做妈妈的我每当这时候总爱虚伪地说:“哪里?哪里?”其实,心里却是美滋滋地暗自得意着。外人看到的只是小家伙机灵的外表,其实我更加关心孩子心灵的成长历程。小家伙成长的感觉,就像春天来临时,你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柳枝上的  相似文献   

19.
篮球巨星乔丹上中学时。在一次比赛中做了一个完美的扣篮动作。震惊了全场。事后有人问他:“以前也没怎么看你练过扣篮呀,怎么做得那么好呢?”乔丹说:“虽然我没怎么练过,可是我每天都在心里想着扣篮的全部动作,每个细节都能想到。就这样在心里一遍遍地练着,所以在球场上才会表现得很好。”人们更是吃惊,难道只是在心里想也可以练好篮球?  相似文献   

20.
我很自卑,总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别的同学。每次考试即使考一百分也不敢指望爸妈能表扬我,只要不骂我就好了。每次见到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总会指着人家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再看你!”我这时只能低下头,心里真的很难受,觉得自己特别差劲。看到电视上介绍杰出的人才,父母马上会指着我鼻子说:“看看人家多有出息,再看看你!什么时候你也能上回电视,让我们也脸上有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