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作文从命题方式看主要有三种,即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但对文体的要求并不严格,常常加上这样一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虽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也让有的考生误人歧途,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信笔行文、不讲文体规范了,加之受网络时文和《读者》之类文风的影响,教学中规范文体训练的淡化,因此每年的作文评卷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四不像”文的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2.
和2004年高考作文题相比,2005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糅进了更多的新思路,从而使作文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稍微注意,不难窥见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些新动向。文体。2004年高考时全国还是清一色的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2005年情况有所变化,这就是虽然大多数作文题还是话题作文,但北京卷明确要求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重庆则是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湖南卷稍宽泛一些,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看来,文体不限已经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这三大文体,都应该进行训练,而不能把希望一味寄托在写文体不…  相似文献   

3.
一高考从没发出过“淡化文体”的口号,话题作文也并不等同于“淡化文体”。以全国卷为例,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在文体上的要求:1999年是“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是“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2001年、2002年、2003年的要求是“文体自选”;2004年、2005年的要求是“自选文体”;2006年是“自主确定文体”。《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有“要符合文体要求”的规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更是规定了切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四档。可见,高考作文并…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前 ,高考作文要求根据材料、按指定的文体写一篇作文。 1998年开始 ,高考作文提供材料 ,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引出的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 ,由此也就引出了高考新题型———话题作文。  这一新的题型正在走向成熟 ,在此过程中启发了许多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新话题” ,其中不乏积极研究者的见解和主张。最显眼的观点是 :(相对于过去的高考作文要求 )话题作文淡化了审题。试题所提供的材料 ,仅供引出“话题”之用 ,而“话题”不是题目 ,而是一个宽泛的主题 ,只要跟这个主题的信息相关的内容 ,不管其表达方式如何 ,都是符合题意…  相似文献   

5.
周敏 《现代语文》2004,(10):27-28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其中的文体要求由原来的“文体不限”改为现在的“文体自选”,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作文评分愈来愈重视基本的文体规范,强调体现文体特征。如果忽视这一点,以为“话题作文是个筐,青菜萝卜往里装”,以为“文体自选”就是不管文体,尽可以随意写,那么写出的文章必然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这就好比大家喜欢山高水长、山青水碧的景致,却碰到山枯水浊、穷山恶水的景况,山不像山,水不像水,你一定会大失所望、败兴而归。高考作文应根据题目的特点,根据自已写作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记叙或议论或  相似文献   

6.
误区之一:只训练话题作文不少教师从高一开始,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只要求学生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专门训练自己所擅长的文体,三年下来,写这种文体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说,应付高考就没什么问题了。这种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显然是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不能适应高考作文试题的变化的。作为中学生,要会写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应当掌握的实用文体以及常见的应用文,应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若只要求学生写某一种文体,势必导致学生其他文体的写作能力萎缩…  相似文献   

7.
《考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中谈到高考作文的两个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题考的是话题作文,不少人便误以为话题作文没有审题要求,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不走题。其实并不然,从阅卷的实践看,每年都有考生写的文章所谈的内容远在提供的话题之外,这些考生作文的文笔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走时”多年,但直到目前,仍有相当多的高考作文存在文体不规范的问题。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就要注意突出文体要求,先从限制文体的作文写起。在近年高考作文试卷中,选择议论文的考生能够占到四分之三。那么,怎样写好话题议论文呢?本文着重谈两点:一是把话题化小,方法是  相似文献   

9.
《考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中谈到高考作文的两个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近年来,由于高考作文题考的是话题作文,不少人便误以为话题作文没有审题要求,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不走题。其实并不然。从阅卷的实践看,每年都有考生写的文章所谈的内容远在提供的话题之外,这些  相似文献   

10.
高考将临,静下心来思考了几个关于高考作文的问题,说出来供高三同学参考。一、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高考作文也由原先的"材料作文"转为"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从高考作文"文体不限"所引发的消极现象入手,合理分析"文体不限"要求下对文体的不同解读,论述文体对高考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最后得出"文体不限"并不意味着文体意识将会被淡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高考作文要求“有创新”。“有创新”的构思,是话题作文的亮点。作文要求中的“自定文体”,就是鼓励学生选择运用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文体,符合“有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高考作文,应该对文体作适当的限制。这句话,主要是针对高考作文“不限文体”而言。 强调高考作文要“淡化”文体,大概十来年了,真正对文体实行“大开放”,应该从1999年算起,自那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以来,高考作文对文体几乎再没作什么限制了,各种体裁都可用,“淡化文体”可谓得到最为彻底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弄懂题目,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发挥,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后,再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布局谋篇。如果你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15.
王占忠 《甘肃教育》2008,(15):56-56
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始,话题作文连续七年都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宠儿。2006年高考作文又转向“命意作文”(只限定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限话题),虽有微调,但“三自”要求未变,应考方略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6.
(一 ) 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刚刚进入“文体不限”作文的意境之中,“话题作文”又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她的倩影。从 200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来看,形势已经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以记叙文为主的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文体不限”的作文环境正在成为主流,小作文的比例在大大下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于 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导向, 2000年已有不少的地方已经将“话题作文”搬上了中考作文的舞台;而 2000年的高考作文又是更为开放的话题作文,那么可以想见 2001年中考作文题型在“话题…  相似文献   

17.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在此指挥棒下,中考作文也经历了相应的几个阶段。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大致可分为“限定文体”和“文体不限”两大类型。近年来的考试作文题大多“文体不限”,有少数作文题增加了“除诗歌外”的补充限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本人阅卷情况.对浙江考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缺少文体意识。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属于“有限标题作文”。标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体不限”.但对此有不少考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其结果是.写出的文章成了非驴非马的“四不像”。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20.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且不限文体,该是历年高考作文中最具开放性的一次。其意在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手脚,鼓励考生畅所欲言。从考卷上看,今年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也的确“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