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则渊  韩震 《科学学研究》2004,22(2):129-136
以赵红州主编的《大科学年表》中1540-1950年的3487件科学事件作为统计样本,得出了近代科学事件和数学事件随时间发展的总体趋势,并讨论了近代三次科学革命和数学革命的特点和联系;进而给出近代数学高潮形成和转移的规律分布,对近代数学高潮、哲学高潮以及科学中心期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对近代数学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实体观对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是以实体观为基础的,哲学家们将实体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心灵)实体,这两种实体之间存在根本区别。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家以其微粒论学说表明其形而上学的实体观。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将第一性质归入物质实体,第二性质归入心灵实体,前者是知识和科学理性的领域,后者是价值和价值理性的领域,从而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导入知识和价值、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分对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自美国科学史家、宗教哲学家埃德温·阿瑟·伯特(Edwin Arthur Burtt)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Modern Physical Science)导论的第一节。文中比较了中世纪与近代科学自然图景的区别,指出要想解决近代哲学中的知识论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近代科学所带来的预设,从而引出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问题。本文可以让读者对伯特独特的行文风格和思想魅力有一个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4.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每一国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其“哲学超前期”,按二者高潮起始年代间隔和峰值年代间隔,分别平均为六十年和三十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通过对处于哲学高潮的各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倾向的历史分析,进一步定性阐述了哲学对科学的深远影响。最后还探讨了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典型国家迭次发生“哲学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这一有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两大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交替领先的嬗变过程。原始科学混沌未分;古代早期,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萌芽在先;古代后期,科学发展显现优势向自然科学转移的苗头;近代科学开始分流,自然科学脱颖而出,哲学社会科学落于弱势地位;现代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呈现后来居上趋势,为两大科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发展两大科学必然趋向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坚持一种“普遍科学”的科学观和哲学观 ,在科学与理性遭到怀疑与诋毁时 ,胡塞尔却保持着对科学与理性的热情奔放的信仰 ,他指出 ,正是对“普遍科学”这一理性信仰的怀疑导致了欧洲文化的危机。胡塞尔认为 ,近代以来的科学与哲学运动是追求普遍科学和客观知识的历史 ,而对自然的数学化起了主要作用。胡塞尔最早明确看到对科学基础进行分析、对科学方法进行评价的独立学科即将产生 ,他称之为“科学论”。他认为 ,科学真理不但在于明证性的原始事实 ,而且还须得到系统论证 ,而逻辑学则应当承担起“科学论”的任务。因此 ,与马赫、罗素等哲学家一样 ,胡塞尔也应当被视为科学哲学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作为一种元哲学的自然主义的概述和澄清。自然主义的兴起和在当代哲学中的繁荣归因于传统第一哲学的某些代表性方案的不成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哲学探索方案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得到阐明。自然主义哲学在当代形而上学中的主要代表——物理主义得到进一步阐明。以物理主义为样品,自然主义元哲学的融贯性得到捍卫,但本文强调,自然主义哲学的未来取决于它在一阶哲学议题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原始期刊文献的研读和分析,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的视角,对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3月6日创刊于伦敦的《哲学汇刊》的创刊、前期出版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论认为《哲学汇刊》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以来世界第一份科技学术期刊。它首创学会办刊的基本模式,奠定了科学社团、高等教育、科学家队伍、学术期刊互为支撑的科学制度化和社会化的四大基本要素,也奠定了期刊作为科学交流与传播主媒介的社会地位。它还创造了期刊同仁评审机制,并依托于当时以牛顿经典物理学为前导的世界科学中心,通过选题、组稿、评审和报道重点导引了17世纪科学发展的潮流,成为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在中世纪,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是哲学融于基督教神学又与之分离的过程,也是经验精神觉醒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哲学重获独立,同时经验精神完全确立,理性从神学转向自然。重获独立的哲学经过基督教神学的重铸,将自然纳入研究范围,获得了经验精神,形成近代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直接基础,开辟了中世纪通向近现代的精神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要发展 必须过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以来,制约中医发展的根源可以概括为三大难关.第一是近代科学主义.它主张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解释、改造中医,将中医推上了一条"不可能被西化的西化"歧途.第二是近代哲学贫困.它使中医学与自身的方法论相分离,导致中医没有厘清自己的科学定位,未能向这个时代正确地回答"中医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第三是非典型性文化专制.它是一种"操好心、办坏事"的文化专制现象,将近代科学主义和近代哲学贫困的错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上牢牢地固定了下来.摆脱制约中医发展的三大难关,必须以中医的科学定位为突被口.并在此基础上,牢固地确立起中医的科学发展观.中医的科学定位厘清之日,就是中医复兴和人类医学革命来临之时;也是果断终止"西化"中医歧途,全面改革中医科研与教育,彻底改善中医医疗与管理之时.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和科学的统一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外在的衔接 ,而应该看作是一种内在的溶合 ;普遍理性和具体感性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不可截然分离乃是哲学与科学内在统一的最终根据 ;普遍理性普遍程度的内在层次差异 ,规定了科学或哲学自身的层次性 ,以及哲学与科学划界的相对性 ;低层普遍理性向高层普遍理性的跃迁 ,高层普遍理性对低层普遍理性局限性的剔除和对其普遍性品格的挖掘构成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和哲学对科学的批判。哲学通过对低层普遍理性的批判性接纳 ,改变自己的旧有观点、理论或体系则构成哲学发展的自身批判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完成及其对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人们便开始对科学文化及其可能后果进行反思和讨论。18世纪以来有四次影响较大的讨论卢梭对科学文化的批判,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科学文化本质内涵的哲学考察,斯诺关于两种文化的论述及其引发的争论以及世纪之交的“科学大战”。虽然这些研究和争论有力地推进了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但都未能真正解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必须构建一种以存在论、生成论和语境论为基础的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一科学哲学的产生科学哲学的产生是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世纪初,科学理论加速度出现和发展,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崩溃和新的物理学的发展,非欧几何系统的建立,几何、代数、算数的公理化,命题逻辑的符号化等。这种根本性的变革自然地唤起人们对科学进行元研究。另有一些哲学家要用科学改造传统哲学。赖辛巴哈在《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中指出:“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近代早期形而上学发生的主要变化,首先考察了近代科学革命体现出的两大形而上学主题,即新柏拉图主义传统和机械论哲学。进而分析了在科学革命的促动下,近代早期形而上学三个方面的转型,即神学论题的形而上学化,形而上学中心议题转向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及形而上学从直接实在论到表象实在论的转化,并讨论了形而上学转型在哲学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萍  赵安启 《内江科技》2007,28(10):77-77
怀疑论(或称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独特而悠久的认识论分支,一般认为有三个发展阶段,近代怀疑论作为怀疑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哲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近代怀疑论的阐述以及对古、近代怀疑论的比较,浅析近代怀疑论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西方逻辑的输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末年,西方逻辑开始系统地输入中国,逻辑的输入是伴随着大量译著的出现而开始的。近代西方逻辑对中国的输入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介绍了近代西方逻辑的输入及对中国的哲学、科学和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的发展史是科学哲学从阐释科学"发现"走向解说科学"创造"的历史,它既是关于"发现"的科学哲学的衰落史,也是有关"创造"的科学哲学的发迹史。在科学哲学从"发现"走向"创造"的历史演变中,人们见证一种古老而伟大的科学文化的没落,正是这种日趋没落的真理本位主义科学文化提供了人类形形色色所谓"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思想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0.
瓦托夫斯基把科学哲学描绘成是一种理解科学理解的事业。本文通过对概念和概念框架的阐释和发挥 ,对科学道德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这是将科学道德作为科学哲学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