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活动背景】四年级学生对情绪的认识不充分,会在遇到使人生气的事件时,无法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同时缺乏合理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从而容易爆发过于强烈的情绪,这种不加以调节的情绪发泄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自我意识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愤怒,合理有效地调节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自我意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你体验过愤怒的情绪吗?有些人会说:"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而又有些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愤怒过."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愤怒,愤怒是人类具有的基本情绪之一.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过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愤怒的情绪不会公开地表现.我们要认识到,表达愤怒是健康的行为,而且愤怒可以被建设性地表达出来.人们通常存在一种误解,常将愤怒和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表达愤怒,就是在攻击他人,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因此,他们感到难于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其实,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愤怒是一种自信行为,是个体有力量的表现,我们不要害怕愤怒的情绪,而要学会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心智化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师借鉴相关理论,采用角色扮演、故事隐喻、沙盘游戏、绘画涂鸦等“体验·表达”型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和适切表达,促进心智化发展,提炼指向学生心智化发展的“体验·表达”型辅导活动的内涵、价值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你体验过愤怒的情绪吗?有些人会说:“体验过,而且正在体验.”而又有些人会说:“我从来没有愤怒过.”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愤怒,愤怒是人类具有的基本情绪之一.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过于控制自己,使自己愤怒的情绪不会公开地表现.我们要认识到,表达愤怒是健康的行为,而且愤怒可以被建设性地表达出来.人们通常存在一种误解,常将愤怒和攻击行为联系在一起,认为表达愤怒,就是在攻击他人,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因  相似文献   

5.
安静 《教师博览》2012,(8):44-45
儿童情绪教育是指培养孩子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情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较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遗憾的是,中国家长普遍忽视情绪教育,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致使问题儿童越来越多。那么,怎样实施情绪教育呢?让我们看看国外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李静 《甘肃教育》2000,(2):16-16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任务。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真诚的气氛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在轻松、无虑的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了解他人;让学生通过对活动情况的感知、体验,进而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并且影响自身行为的改进,自觉地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心理活动课,往往除了选择一些团体心理游戏,对其他载体的开发利用做得还比较粗浅,导致学生体验感悟不够,活动形式单一。在此,本人对于在绘本环境下,指向小学生情绪修复的团体心理活动课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生时,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你给我听着。”如果换一种口气说:“我正在听,你慢慢说”,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聆听———一把神奇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聆听是一种对他人的情感、语言表达的反应方式和增强对他人的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的手段,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三年来,我将其用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缓冲气氛,创设理想情境聆听,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只要你专心倾听,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冲动的学生在自…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它属于活动课范畴,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重"行"的训练,都是片面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将"知、情、行"有机结地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创设各种情境性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情绪体验与具体行动中受到感染和锻炼,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知情行的有机结合呢?本人在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感受、感知、感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愤怒情绪是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教授的愤怒情绪应对方式往往只有短暂的效应,而宽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因此,有必要将宽恕教育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本文阐述了宽恕的含义及宽恕教育的基本历程,以期为高校宽恕教育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生时 ,不要总是以训人的口气说 :“你给我听着。”如果说“我正在听 ,你慢慢说” ,这样效果可能会好得多。一、聆听———一把神奇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 ,聆听是一种对他人的情感、语言表达的反应方式和增强对他人的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的手段 ,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几年来 ,我将其用在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缓冲气氛 ,创设理想情境聆听 ,可以减轻学生的紧张情绪与压力。不管面对一个多么愤怒或冲动的场面 ,只要在我专心倾听的时候 ,整个气氛便会缓和。愤怒或…  相似文献   

12.
采用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和宽恕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存在性别差异;低宽恕水平组较高宽恕水平组易愤怒、心理健康水平低;愤怒情绪和宽恕水平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蔡利群 《学周刊C版》2010,(5):203-206
基于对目前几种心育误区和我校斑主任专业化的认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调节班级情绪.预防心理疾病,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正向发展。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在渗透中达成心育目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渗透”型班级心育模式.通过课堂、环境、活动三大途径,表演、文章、标语、板报、通书信、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七大板块进行了实践研究.改变了以往班主任单向而简单的说教形式。把心育渗透于班级日常管理当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指向学生心灵。注重内心体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情绪.  相似文献   

14.
杨仓 《青海教育》2014,(5):49-49
门源县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已于2013年11月全部完成了,许多村级小学都已撤并到县乡级小学教学。撤并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那么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就几年的班主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活动与情绪体验结合是重要环节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脸谱———大班语言活动文/陈琳评/韩平花活动目标1.让幼儿学会描述人物的表情,能较连贯完整地描述高兴、伤心、愤怒等不同情绪体验。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连续说出多个引起不同情绪的原因。3.让幼儿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体谅、理解他人的心情。活动准...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情绪变化较为激烈,情绪体验深刻持久,他们很容易陷入某种负性情绪状态难以自拔。因此,有必要帮助他们主动觉察、理解和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本节课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帮助学生接纳情绪,明白愤怒、悲哀、恐惧等负性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学会用积极思维调节和管理情绪,从而与自己的负性情绪和平相处。  相似文献   

17.
一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根据这一心理,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学生人格,不要动辄伤害学生自尊心,对学生的问题一般要采取个别批评和疏导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挫折和逆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挑战,是成长的重要机会。七年级学生自小升初后,随着环境变化和学习难度的加大,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面临的挫折超出其目前所能应对的范围时,学生容易焦虑、沮丧、痛苦,甚至灰心丧意,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它属于活动课范畴,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心理学理论课,因为它不仅仅是定义、概念和心理学理论的讲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不同于游戏与活动,因为它不仅仅是只让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进行情绪体验,而没有“知”的指导。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也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只注重“理”的讲授、只注重“情”的体验或只注…  相似文献   

20.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1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任务。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 ,可以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真诚的气氛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在轻松、无虑的活动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 ,了解他人 ;让学生通过对活动情况的感知、体验 ,进而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并且影响自身行为的改进 ,自觉地提高心理素质。2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辅导活动课根据一定的辅导目标 ,进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 ,可以使他们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