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省与湖北省竞技体育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湖南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与全运会上成绩显著,全运会成绩更突出;湖北省奥运成绩较显著,全运会成绩难稳定。进一步解析两种体育现象的原因,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两届(第11、12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近两届全运会河南省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尤其是球类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进步显著;同时作为河南省传统优势项目,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跆拳道等格斗对抗项目依然是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的重要体现点;但过去的两届全运会也暴露出河南省竞技体育项目实力分布不均、差距逐渐加大的问题。建议从观念转变、加大投入以及项目调整等方面提升河南省竞技体育实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在第9届、第10届、第11届全运会的参赛项目及其竞技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为自行车、赛艇、跆拳道、拳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射击。上述优势项目在11届全运会上成绩呈下滑态势,主要原因有:对手实力提升,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心理素质不稳定,关键时刻发挥失常;公平意识缺失,服用违禁药品。针对以上原因,提出如下对策:利用优势,创造新的奖牌增长点;优化项目布局,大力开发潜优势项目;建立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稳定发挥;加强思想建设,维护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在第九届全运会上获得金牌第8位,总分第9位的成绩.九运会成绩反映出田径、游泳、射击、水上项目是浙江省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但是也存在重竞技项目水平不高及其它项目缺项较多的问题.浙江省运动员在2003、2004赛季中有了新的进步,并在雅典奥运会上有突出表现.展望十运会,浙江省竞技体育具有进一步向上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四川省在第十届、十一届全运会周期阶段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当前四川省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欠缺长远战略规划,同时还存在着组织体系配套机制不够完善,教练员队伍能力素质偏弱,体育科技保障功能欠缺;四川省竞技体育需要尽快完成项目设置调整工作,确定优势项目、重点发展项目、保障性发展项目和一般性发展项目,以此影响各市(区)对运动项目设置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历届全运会甘肃竞技体育成绩,并考察相应阶段甘肃经济发展状况,对甘肃竞技体育效果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较弱,但与地域经济发展相比又具有“超前”趋向,并分析了影响甘肃竞技体育的因素,建议:(1)充分利用甘肃地理优势,发展特色体育项目;(2)打造特色项目群;(3)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优势项目梯队,训练体系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项目布局、项目实力、近4届全运会取得的成绩,以及影响北京市竞技体育更好发展的不利因素。结果显示:北京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只处于第二集团,距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第一集团还有一定差距。要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科学规划与布局基础性项目、水上项目和集体项目,特别是充分利用成功举办奥运会这一历史契机,在保持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可能出现的新的金牌(奖牌)增长点,并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必要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第十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成绩和奖牌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虽有少数项目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上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近几届全运会田径奖牌区域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表明:山东、江苏、辽宁三强鼎立,其他各省市此消彼长;华东地区位居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奖牌榜、金牌榜榜首,奖牌覆盖面广、实力强;西北地区中长跑异军突起,其他田径项目难有突破;华南地区团体协作项目优势突出;华北地区在短跨、跳跃项目上有较强的竞技实力;其他各代表团项目特征不明显。男子、女子田径实力都出现下滑趋势,女子撑杆跳高虽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但与世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跳高领域缺少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四省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的奖牌及其项目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鲁、苏、辽、粤四省竞技体育实力位居我国体坛前列,排名此起彼伏;四省要不断扩大各自的优势项目群,挖掘潜优势项目,合理布局项目结构;与全运会赛制改革的步伐保持一致,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与执教水平;建立雄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以奥运会为依托,借助自身优势,拓展新的金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1990~2001年世界及中国田径成绩发展态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田径项目以其奖牌多,竞争激烈,影响大的特点,在任何大赛中都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参赛各国都通过田径来显示本国的体育实力和综合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田径成绩发展较为平稳,起伏较小,大部分项目没有固定周期性变化现象,即使在奥运会年其成绩与相邻年份的成绩相比,其变化也很小,而中国田径大部分项目的成绩发展不稳定,起伏很大。全运会周期现象非常明显,全运会年和相邻年份的成绩比较差距较大。从总体上看中国田径各个项目的成绩与世界成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男子项目差距较大,女子项目好于男子项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天津市第10、11届全运会竞技体育参赛项目布局,并探讨天津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及备战第12届全运会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比较优势项目有网球、排球、击剑、武术套路、柔道和游泳6项,其中,男女网球和男女击剑项目,属于比较优势长盛不衰型;(2)比较优势项目群体和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相对竞技实力比较稳定,但仍处于比较弱的竞技地位,相对竞技实力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3)应以比较优势项目为龙头,拓展竞技体育项目,探寻全运会金牌新的增长点,确保12运会竞赛目标的实现及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对比分析法对第9-11届全运会田径各项目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不仅田径综合实力最强,在冲击金牌方面竞技表现也最稳定;华南、华北与东北地区均在全运会田径综合竞技实力中处于优势;华中、西北地区以及台港澳特区田径综合竞技实力不稳定,没有冲金的实力.同时,在速度类项目中,华东、华南地区优势明显;在耐力类项目中华东地区具有优势;在快速力量项目中,华东、华北地区表现出强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成绩变化、世界冠军、亚运会成绩和全运会成绩的全面分析,结合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等全国竞技体育强省间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实力进行评定,进而揭示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深入分析北京市跆拳道在过去4届全运会和近4年全国比赛、全国青少年比赛所获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跆拳道是北京市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全国也处于强队之列,而随着第12届全运会的结束,一些优秀运动员退役,新老交替问题凸显,优势地位受到严峻考验,尤其是女子优势越来越小,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新时期要在依据政策法规前提下,加大合作与交流,提高教练员自身素质,做好后备队伍梯队建设,搭建"体教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北京市有限的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巩固与加强北京市跆拳道优势地位并促进项目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竞技体育实力的制约因素及优势项目变迁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从新疆参加历届全运会各项目得牌得分情况入手 ,对新疆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解析了制约新疆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新疆应重点发展两个项群的优势项目 ,通过三条途径 ,两个合作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等战略对策 ,以期促进新疆竞技体育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第6-12届全运会女子体操项目比赛成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Q型聚类研究划分优势区域,归纳分析不同省(区市)的体操优势项目及其发展规律,预测该省(区市)女子体操各项目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女子体操项目中,湖南、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具有较强实力,但广东队和北京队成绩具有较明显的下滑趋势,而上海女子体操的竞技优势则有着较为明显的增长。旨在为我国女子体操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结构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帕累托法对天津市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运会上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市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会上获得奖牌数相对比较稳定;(2)第十一届全运会奖牌数/项比值最高达到3.75,说明天津市优势项目过于集中,其竞技实力提高的空间受到限制;(3)天津市在全运会上优势项目为游泳、排球、网球、击剑、柔道和体操;(4)天津市优势项目中技能主导类项目主要集中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隔网对抗和对抗格斗性项群。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优势、潜优势运动项目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省竞技体育参加8~10届全运会、2006~2007年参加比赛以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形成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动力来确定我省优势、潜优势运动项目,对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省竞技体育各运动项目的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摘要: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是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具备夺奖牌实力但未形成集团优势且不具有夺牌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群。非优势项目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问题。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梳理目前我国非优势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现状表现为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参差不齐、潜优势项目冲金力不强、基础项目无实质性突破等。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在管理层面上存在潜优势项目主要依靠政府单一的管理体制、集体球类项目职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基础项目的管理责、权、利划分不清等问题。针对非优势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提出思考,总结出深化改革的方式有:集体球类项目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潜优势项目由政府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的协同;基础项目实行供给侧改革--兼顾供给与需求。对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结构布局,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促进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