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奶癣”是婴儿的一种常见病,一般人以为“奶癣”是癣症,往往采用对付癣的办法来医治。有的用蒜头擦,有的搽癣药水,结果越涂越糟,把一张小脸蛋弄得又肿又烂,流脓流水,长期不能收口。 “奶癣”本来不是癣,在医学上称作婴  相似文献   

2.
“奶癣”问题大 奶癣与湿疹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护理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发生在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它是婴儿期的常见问题,多在生后1~2月开始,1~2年内消失。这是一种皮肤过敏现象,确切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接触某些致敏原或自身免疫力不成熟均有可能导致过敏。  相似文献   

3.
<正>来函提要:由古汉语专家学者研究确立的“避讳”说存在疑点。如:仲长统《理乱篇》“奋其前志”犯汉桓帝讳;徐干《室思》“贱躯焉足保”犯汉顺帝讳;李白《古风》之十“后世仰末照”犯唐太宗讳,韩愈《原道》“古之为民者”同,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会高爵显位”分别犯明熹宗、思宗和仁宗讳;杜牧《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犯唐睿宗讳;夏完淳《狱中上母书》“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皆犯明宪宗讳。中学语文课本已出现“避讳”这一概念(见《捕蛇者说》注),而不避讳的例证这样多,怎样向学生讲清楚?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5.
问:女儿7岁,脸上有一“癣”斑,用了治癣药物仍不好,她自己没有不适,也不痒,这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答:小儿脸上长“癣”原因很多,一般可能是肠道寄生虫所致,由于虫体寄生在人体内,其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某些物质而引起,这种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应忌语”和“应忌事”谢奎芳教师应忌语十条: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说:“‘犯了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忌说:“没有用的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二、当学生来请教问题时,应讲:“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告诉你。”忌说:“上课不听讲,这样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一般要给予指出,并帮助纠正.使他们以后少犯或不犯此类错误。但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犯古”一词首见于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据该书记载,宋初名诗僧惠崇有一首诗《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其颔联为“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两句分别取自唐人司空曙、刘长卿之诗。当时就有人作诗曰:“河分冈势司空曙。春入烧痕刘长卿。不是师兄多犯古,古人诗句犯师兄。”以此来讽刺惠崇作诗“好向古人集中做贼”(钱钟书《宋诗选注序》)的毛病。  相似文献   

9.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但又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晴为黛影”,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自疗     
动物在漫长的“战天斗地”的过程中,炼就了自己医治疾病的本领,有不少还是“优秀的医生”呢。饮水疗法当一条腹蛇的头部被另一条蛇咬伤,肿得很大时,它就赶快爬到河边使劲地喝水。两个小时后,头部的肿块便渐渐地消失了。这是由于“输液”后加快了排毒的缘故。泥浆疗法野猪在森林中被树枝划破皮肤受伤时,便到泥坑里去打滚,用泥巴把伤口糊住,像涂上药膏似的,这样,伤口不容易被感染,很快就痊愈了。生了癣的野牛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在泥浆中“沐浴”一番,经过几个“疗程”,癣也就消失了。唾液疗法狗或牛在受伤时,会不停地用舌头去舔伤…  相似文献   

11.
为自己疗伤     
动物在漫长的“战天斗地”的过程中,练就了自己医治疾病的本领,有不少还是优秀的“医生”呢。它们为自己疗伤的方法也种类繁多!饮水疗法当一条蝮蛇的头部被另一条蛇咬伤,肿得很大时,它就赶快爬到河边使劲地喝水。两个小时后,头部的肿块便渐渐地消失了。这是由于“输液”后加快了排毒的缘故。泥浆疗法野猪的皮肤在森林中被树枝划破受伤时,便到泥坑里去打滚,用泥巴把伤口糊住,像涂上药膏似的,这样,伤口不容易感染,很快就治愈了。生了癣的野牛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在泥浆中“沐浴”一番,经几个“疗程”,癣也就消失了。唾液疗法狗或牛…  相似文献   

12.
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分在于结果犯构成要件的完全充足取决于物质性损害结果的实现;行为犯与危险犯的差异在于危险犯构成要件的完全充足不能脱离行为之后危险状态的判断,而且这种“危险状态”只能是具体危险状态;情节犯作为我国刑法特有的一种犯罪类型,它的情况比较复杂,从情节犯司法操作的具体情况分析,有的时候它可能表现为行为犯。  相似文献   

13.
据我了解,同桌就是一“犯二青年”,碰上“随遇而安”的我,两个人就都“二”了起来。于是乎,我们的大“二”生活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重复例谈     
重复技法有两种:一种是“犯而见避”,一种是“犯而不避”。所谓“犯”。即写作中某些类似的重复;所谓“避”,即重复中写出不重复。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相似文献   

15.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融洽人际关系。老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注意“换位思考”。每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急得老师心烦意乱、火烧眉毛时,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你就会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犯之“目的”,实质是犯罪动机,它是犯罪故意之外的独立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对目的犯的教唆者、帮助者,只有明知目的犯之“目的”,才能与目的犯形成共同犯罪故意,并进而构成共同犯罪,其理论根据是“共同故意犯罪说”。  相似文献   

17.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历来就有“未解之题”和“最难且未令人满意地解决的难题”之称。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它的构成要件的行为是违反作为义务的不作为,但是该作为义务的内容及范围并不明确,在认定时需要法官予以补充,在实际应用时有许多疑问。作为义务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反映了不作为犯罪的基本犯罪事实和构成要素之本质特征。随着社会不作为事件的不断发生,迫切需要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统一正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特犯不犯”“特犯不犯”一语屡见于《红楼梦》脂砚斋批语。如第十九回眉批曰:“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第十六回批语也说:“宝玉之嬷嬷,此处偏又写赵嬷嬷,特犯不犯。先有梨香院一回,两两遥对,却无一笔相重,一事合掌。”不过在我国古典小说评点理论中,最早提出这条小说美学原则的,是容与  相似文献   

19.
一、“疏忽大意”的错误教师都会碰到学生由于疏忽大意而犯的一些错误。比如,在考试中对于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问题,许多学生也会由于“疏忽大意”而出错。对于这些错误,学生和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往往都不会给予特别的重视,认为本应该能够做对,只是由于粗心而已,只要下次细心点就可以了。然而,这种错误总是一犯再犯。事实上,大学生甚至教师自己也常常会犯“疏忽大意”的错误。我们曾经用Hestenes等设计的一份“力的概念测试”对多个层次的学生和青年物理教师进行过测试。测试结果很能说明这一点。比如,对测试卷中的第20题:如图…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错误”总是一个令人不很愉快的词语。考试中犯“错误”要被扣分,工作中犯“错误”要被处分,政治上犯“错误”麻烦就更大了。但有那么一种邮票所犯的“错误”,我们对它却是如此的欢迎有加。大家看看下面的图片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