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洁琼  蒋伟 《科技风》2011,(19):186+190
通过对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后的苗木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造林效果进行对比,容器苗造林大大优于裸根苗造林,尤其是陕北榆林,干旱半干旱地带,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的造林地,应提倡并推广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应用容器育苗技术可大大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是加快壮苗培育,提高荒山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谈谈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侧柏容器苗是用特定轻基质容器培育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的保护,栽植具有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发根快、生长旺盛、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特点。洋县林业局从2005年起在天保公益林建设中大面积推广侧柏容器苗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较!根苗造林提高了30%,成效显著。本文重点介绍侧柏容器苗在天保公益林中的应用,对其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松果林同砧与异砧嫁接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s koraiensis)为东北地区珍贵的常绿大乔木,是重要的坚果树种之一。目前,主要采用嫁接苗进行红松果林的培育,我们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进行红松同砧和异砧嫁接容器苗的培育技术研究,以便为生产提供可行的技术支撑。同砧和异砧嫁接苗之间,同砧嫁接成活率高于异砧嫁接,同时接穗的生长也高于异砧嫁接苗,这表明同砧嫁接的亲合力高于异砧的亲合接率,所以同砧嫁接更有利于嫁接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的种类,对雨水造林技术、固体水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以及其他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各地区造林的实际情况推荐了适宜的抗旱造林技术。最后对树种的选择和起苗以及造林整地等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容器苗具有培育时间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许多优点,因而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实际生产,着重在苗圃选择,苗床整地、基质配制、种子处理、苗期管理、成品苗出圃及造林等环节介绍一年生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容器育苗,可以在造林后成活率不高的地段进行补植,这种急救措施保证了苗木生长的整齐性,效果很好。因此,为了保证造林工作的成功,建议在今后一是要实施科学造林,二是合理应用好客器苗进行补植。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属阳性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性,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一般采用3年生以上的容器袋装苗随整地随造林,严格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栽植后及时灌水,在樟子松栽后第一年越冬期间,为保护幼树免受动物啃伤、防止生理干旱,应及时对3年生幼树进行压防寒土,对5年生营养钵大苗,在秋末和冬初要进行套篓加以保护.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为沙区造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容器苗具有培育时间短,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因而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阔叶树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额济纳盆地河泛低地绿洲带植被呈斑块化格局的特点,运用景观结构与其功能间的关系的原理进行了风蚀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认为额济纳盆地风蚀最危险的区域包括:河泛低地绿洲带中植被斑块迎风面与裸地接触的位置;植被斑块间风蚀裸地(廊道)与植被接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红松人工林良种基地建设与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落红混交林、林冠下栽培红松、红松大苗移植培育等红松人工林的培育和红松种子园、红松采穗圃等红松良种基地建设,红松人工林的经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1,33(6):1138-1144
基于GIS和RS技术,对2000年和2005年闽清县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闽清县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和人类干扰强度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年比较2000年,闽清县的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减少,旱地、水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斑块密度显著减少,而建设用地斑块密度增加,景观组分平均斑块面积均在增加;景观类型越来越有少数斑块类型控制,区域连通程度适中;②人类干扰分布强度及变化趋势与城镇扩展方向和强度基本一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干扰强度呈持续增强,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也是生态系统最脆弱和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在此基础上,以景观流原理作为出发点,采用累计耗费距离模型,研究了闽清县景观功能空间差异,进而探讨了构建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等方法加强空间组分联系,以便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研究结果为闽清县的生态环境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红松是珍贵树种,针对红松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树木的抗旱结构角度分析了树木的抗旱性。然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主要是雨水造林技术、固体水种植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等。最后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的注意要点,树种的选择,幼苗的培育、起苗等方面都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红松,其物种珍贵性不言而喻,并且因红松树产的木材质地柔软、细腻、文理密直,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建设、室内家装等方面,因此人工红松林的造林培育受到重点的关注。红松造林既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出的轻软红松木材又能够追求经济效益。在红松造林项目中,对相应的造林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才能够实现红松的茁壮成长,最终影响红松木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越冬期间室内外青海湖裸鲤鱼苗生长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长达4个月的冰封期间,淡水池塘培育的当年8月份孵化的青海湖裸鲤鱼苗增重率为148.15%,而温室水泥池4种不同密度下培育的同一批裸鲤鱼苗增重率分别为324.88%、342.54%、372.87%、315.09%,表明室内裸鲤鱼苗增重较室外显著;裸鲤鱼苗特定生长率室外(东1)为0.76%,室内为1.69%(温1)、1.78%(温2)、1.94%(温3)、1.64%(温4),表明越冬期间室内裸鲤鱼苗生长速度高于室外鱼池。  相似文献   

20.
通过银水牛果温室容器育苗播种与大田播种的对比试验,每平方产苗量多于大田苗110株,表现为生长快,抗痛力强等优。2年生的苗木上山造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于大田苗29.23%,缩短育苗周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