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境外”是指什么地方境外是指国境之外。什么叫国境?《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近日出版的《证券知识读本》(金融出版社出版)第4页有这样一句:“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国股票市场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 A 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 B 股市场。”  相似文献   

2.
吴丹 《出版广角》2012,(3):12-14
本文试图以图书出版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为背景,分析图书出版要树立"用户为王"观念的必要性,以及要通过什么方式来抓住用户,抢占未来图书出版市场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为促进期刊出版繁荣,保障期刊出版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出版期刊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服从大局,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二、出版期刊不得擅自改变办刊宗旨、编辑方针,擅自扩大专业分工范围。如确有必要改变,根...  相似文献   

4.
出版工作者经常强调"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读者",实际上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出版的图书要反映读者的需求,而读者需求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总结多年来图书出版的经验,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反映了读者需求,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就比较畅销,否则就销得不好,甚至出现滞销.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在图书比较短缺的卖方市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是书就能卖得好.  相似文献   

5.
管恩武 《青年记者》2006,(14):37-38
现在读不是什么报纸都看,也不是报纸上的什么内容都看,他们只看刊有自己感兴趣话题的报纸,只看报纸上有关自己感兴趣话题的报道。当今,谁能在读感兴趣的话题上做到位,谁就会成为读的宠儿,成为市场的宠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不存在“市场”,出版者和读者并无什么名牌意识。出版社不是市场主体,而是国家事业单位,市场竞争不充分不规则,则谈不上创名牌的积极性,名牌也就无从产生。市场经济亦是名牌经济,有识之士正在把名牌战略作为竞争致胜的法宝。出版也要推行名牌经济。出版名牌有三个范畴—— 名牌企业 名牌企业,就是名牌出版社,是指出版社整体形象的人所注目世所认可,是社会对出版企业的一种总体印象和整体  相似文献   

7.
"怎样做教辅"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一是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一是教辅的编写、出版应该注意些什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依据和努力的方向。因此,我认为,抓住这两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怎样做教辅"这个问题的关键。一、什么样的教辅是学生需要、喜欢的教辅教辅的销售状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哪些教辅是学生喜欢、市场需要的,总结这些教辅编发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我们号准学生和市场的需求脉搏,  相似文献   

8.
大楚 《现代出版》2011,(1):71-71
我们的出版体制改革从哪儿开始?从制度开始。方向是什么?市场化。全国五百七十多家出版单位,百分之九十几的要走经营性产业之路,要向市场迈进。  相似文献   

9.
钱老师: 您好! 如今,数字化出版似乎成为大家一个时髦话题,人们在越来越多地接触它的同时,也开始感到一种困惑:数字化出版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马来同志在《出版纵横》1993年第2期中指出:对“重复出版”的情况要深入分析。一种是“垄断销路”的重复出版,一种是与出版业市场发展相适应的“自由竞争”的重复出版,不能一概反对。“垄断销路”的重复出版,靠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协作,形成垄断的销路。你出你的,我出我的,不论质量、品位,各自“为政”。有一千种一定范围的垄断,就可能有相应的重复出版发生。出版社不必拼搏,坐着就能赚钱,使质量平庸、粗制滥造的图书上市。这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我到文友何述强的办公室,才坐下来,他即递上一本厚厚的书给我。我问什么书?他说是悼念龙子仲的文集。我一惊,龙子仲去年逝世,今年就有厚厚一本悼念文集出版,那么多人为他的去世痛惜感怀,而且,广西师大出版社如此神速地将纪念文集出版,足见对龙子仲的厚爱和感念深切。就此话题,我们谈开了。再接着,我就静下心来,  相似文献   

12.
出版企业出现战略定位空洞化的原因,从哲学层面上讲是企业价值观没有获得深刻的总结和提炼,面对从事业体制骤然间步入市场化的境况,的确企业生存比企业之所以存在、企业有什么比企业是什么要更迫切更实际。对于市场容量有限、需求又复杂多变,而且处在变革期的出版行业来说,当战略已经愈来愈模糊时,就需要找出优于战略的东西。那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使命和愿景,是德鲁克所指出的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现在,各个出版发行集团在下一个规划期内都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出版产业的目标,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大家的共同富裕是一件几乎办不到的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倒将成为可能。即使在出版内容产业的范围内考虑业务结构的多元化,也存在一个专业化的目归问题。做加法是一种勇气,而做减法则是一种智慧,加法减法一起做就是要把专业做成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业要腾飞,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发展和繁荣中国出版产业目前亟待解决哪几个问题?听听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亚太出版商联合会副主席于友先是如何为出版界针灸把脉献良方的? 于友光认为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应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第一,出版市场最大化。出版市场化既是出版产业化的基础,也是出版产业化的主要内容。出版产业化发展必然要求出版市场最大化;出版市场最大化又为出版产业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有资金向出版产业的流动,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最大化,应该允许和鼓励私营资本和境外资本的投入也是要实现资  相似文献   

14.
出版工作的管理,难度确实很大。就出版署、出版局来讲,既有行业管理,又有社会管理,这两个管理都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我们出版战线既影响社会上大气候,社会上的大气候对出版战线的繁荣和发展也有若干影响,如现在黄书就有市场,港台录像、影片就有市场。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它呢?没有。打开电视机,文艺节目80%是港台的,炒来炒去,没有新货色。搞了这么多年的扫黄打非,被人叫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是什么?我觉得出版一定程度上是个经验产业。我们很多学科都在学术上有理论的范畴,而出版这个学科很难规范,更多的是靠从业者的经验和实践。出版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光有文化故不好出版,光讲产业也做不好出版。出版是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文化中间人承担的工作。文化中间人是指既懂作者能创造什么,又懂读者市场需要什么的那种人。如果他们的文化素养中又别具服务精神,普罗米修斯那种窃火救人的精神,才能做出成就。商务印书馆是几个印刷工人开创的,但是张元济进入以后,就变得不一样了。张元济有学问,但更热心做的是文化和教育的启蒙工作,所以他能成为出版大家。出版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出版人语     
入世后,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国外资本对出版的渗透。因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他们不占优势,无法把握市场。但是,一旦国外的零售发行机构进入中国,他们一定会与我们的出版社取得直接联系,然后通过市场进行逐步渗透,以畅销书趋势来影响出版方向。其实对这一点我们也不必担忧。第一,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的出版社走向市场。第二,只要出版社坚持党的出版方针,符合国家政策,同时出适合读者看的书,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出书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发行渠道越畅通,对出版社越有好处,市场也会更加繁荣。当然困难也有。出版社适应市场必然经历一个转型期,要适应外国资本进入后的竞争方式,选题、人员结构、和内部改革方面都要配套。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人语     
中国已加入WTO,关于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该从“话题”转向实实在在的行动,应该认真地研究国内外的市场和WTO规则,从中了然游戏规则并获得我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出版社要做基础的市场工作,做细分市场,只有把“地基”做实了,面积做大了,才能向立体空间生长,获得纵向和横向的延伸。中国少儿出版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社期望通过出版和教育的结合,为少年儿童建造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文化出版新机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合作出版的意义、形式及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版权贸易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深入和扩大,我国与世界出版业的合作也由最初的版权引进和输出发展到了合作出版的阶段.什么是合作出版?它有哪些形式?其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出版的强盛,离不开教育出版的积累和支撑,但就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对外输出而言,教育出版的畸重状况还必须改变。下面所列话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出版的现状,也预示了其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