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卓越绩效模型以促进学生卓越发展为目标,突出评价的目标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原则,强调评价指标的系统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增值度”,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强的内在适切性。基于该模型可以围绕七个方面构建适用于学院、专业和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S校为例,立足应用型高校在“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个方面的特点,构建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实践,应在整合评价的多重制度逻辑、确立评价实施主体和改进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出发,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聚焦“回应”“协商”与“共同建构”的核心观点,围绕构建指标体系、强化师生共识、丰富评价体系等,探讨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优化路径;提出以“多元化”价值导向为引领、以“交互式”评价模式为方法、以“跟进式”评价手段为路径、以“规范化”评价机制为保障的课程评价实践模式,旨在为学校开展课程评价提供参考,充分发挥评价“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传统课程质量评价方法,更好地对课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分析研究生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自设教学目标”与“普遍教学要求”,以及“指标量化”与“模糊分类”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建立了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开发了基于云平台的课程质量评价系统。实践表明,该系统的应用能够兼顾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特点,有效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卓越绩效模型以促进学生卓越发展为目标,突出评价的目标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原则,强调评价指标的系统性,注重评价结果的“增值度”,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很强的内在适切性。基于该模型可以围绕七个方面构建适用于学院、专业和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S校为例,立足应用型高校在“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个方面的特点,构建二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完善课程思政的评价实践,应在整合评价的多重制度逻辑、确立评价实施主体和改进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目标达成是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组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确定了合理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将其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化,构建了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之间的支撑矩阵。课程组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细则,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针对达成情况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陈建  宋绍京  王腾 《科教导刊》2024,(4):123-125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应以OBE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OBE理念为指导,重新制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的培养。同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样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韩燕霞 《江苏高教》2022,(12):122-127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反思当前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存在“两张皮”问题,课程实施出现“要素匮乏”问题,课程评价出现“效用缺失”问题。基于课程整合、项目课程以及全人教育理念,探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重构的实施路径:以“产业创新创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专创融合”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抓手选择“专创融合”课程内容;以“工作结构优化”为前提设计“专创融合”课程结构;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创新“专创融合”课程实施;以“多元评价体系”为标准开展“专创融合”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校本课程“数学文化”开发与实践的系列思考.以“文化育人”为理念,以提升数学素养为目标,课程内容主题引领、精选内容,课程实施凸显四性、增强体验,课程评价重视过程、多元评价.呈现案例“人生相遇几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和研究课程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以云南财经大学“破五唯”推进课程评价改革为例,以“课程+教师”为评价对象,以省外专家为评价主体,以精炼的评价指标和专家意见法实行相对评价。通过课程评价初步构建“优教优酬”的激励导向机制,总结实践成效与经验,激发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评价是保证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对网络课程评价现状的分析出发,提出构建“网络课程评价管理系统”的设想,描述了系统的目标、设计思想、用户需求分析及技术路线。该系统的实现为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实施、考核机制及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将OBE理念引入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从建立以行企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六环节”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建立“理实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质量保障措施、推进课程持续改进。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课程通过率,毕业设计水平及实习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汤伟 《现代教学》2014,(10):26-26
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课程实施的指挥棒。我校基于校情与学情,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快乐课程”体系,称之为“F—U-N课程”,并确立了“展示即评价”的理念。我校以展示为主线,将学生成长手册、课程评价手册《智慧学分卡》、“摘星”评价机制进行有机统整,并通过梦舞台、主题节展示、游园活动、小主持等一系列展示平台,让更多在“摘星”评价、学分评价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拥有展示其个性与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哲学解释学是以理解为核心话语的,它的理解观为思考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哲学解释学看来,教师参与课程评价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是以教师的“成见”为前提和基础的。教师通过与课程设计者“视界融合”,以“对话”为途径实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三维目标”实现了课程教学由“以知识为主”向“人本位”的转向,注重学生“认知—技能—情感”的全面培育。目前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有相通性,可把后者作为评价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依据。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首先将“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为一级评价指标;其次根据相关规定和结合高校文学类课程实际特点,将一级评价指标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二级评价指标;再次确定两级评价指标中的各自权重;最后根据两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评定评价等级,由此完成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Photoshop这门课程属于高职高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艺术装潢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目前该课程的考核评定标准单一、学习与考试衔接性差、考试容易作弊等问题,设计了多元化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全面、具体、真实、公正,有利于实现“高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释了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内涵与定位,探讨了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路径,提出了由“项目经理”领衔组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以“开放式”评价方式综合评定教学效果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吴桂卓 《科教导刊》2023,(10):61-63
文章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生物师范生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提升生物师范生科学实验思维与科学实验操作技能,探索了该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之举措。从“更新理念,提升认识,为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持续添动力”“以评促改,重构教案,为生物师范生实验教学及时把方向”“组内互学,组间互评,为生物师范生实验课程时时增体悟”“整体设计,问题导向,为生物师范生实验课过程性考核细量化”“注重表现,兼顾纸笔,为生物师范生实验课终结性评价保全面”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促进生物师范生实验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课程考核问题是通识写作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痛点问题,多年来鲜有值得信赖的、可复制的方案可循。江西财经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团队探索出的“六项测评法”,融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于一体。焦点小组数据显示,该测评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课程投入度和获得感;同时,在组内与组间互评的权重及判分方式与标准等方面,“六项测评法”须做出一定的调试与改进,以避免或纠正学生的功利性分数取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通过构建跨学科“童心美育”课程,统整形成“立美品德”“和美语言”“融美艺体”和“创美数科”四大美育主题活动板块;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炼教学策略,改进评价体系,形成以“童心美育”课程为载体、以“美”引导评价、以“美”引领成长的尚美学习路径;通过“美育课程”向“课程美育”的转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师是主导者,课程是载体,专业目标是导向。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从强化教师、课程和专业协同角度分析了课程思政设计的基本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探索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实体课堂+线上平台”相融合的考核评价质量监控模式。通过两轮实践,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