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唱艺术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通常指两声部或两声部以上的歌唱形式。合唱分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还分有混声合唱或同声合唱。混声合唱实际上是男女不同声部的合唱;同声合唱实际上是女声、男声或童声组成的合唱。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2.
浅谈民族声乐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及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包括民歌、戏曲、曲艺等一切用来表演的各种艺术形式,也有人把它分为民歌、说唱、戏曲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本文所提及的民族声乐指的是“民族新唱法”,它是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唱法的特点和精华,并借鉴了美声唱法融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因而既不同于前三类唱法。也不同于美声唱法,是具有民族声乐特点的新唱法。它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唱段,又能演唱新时期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和歌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人声的艺术,声乐演唱发于声而给予情,在演唱歌曲时,只有充分的分析和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在声乐教学中,只有加入情感元素,才能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析歌词与旋律启迪学生的歌唱情感、运用感情的范唱与表演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以个性化的情感处理方式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中职幼师情感式声乐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幼师声乐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混声唱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科学发声方法,它是表现整个歌曲技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声乐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混声唱法,认真的分析混声唱法的特点和优越性,领会混声的发声要领,才能轻松自如的演绎不同的歌曲.混声唱法对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如果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唱久了会引起嗓子上的一些病变.只有将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音域宽广、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混声应用于歌唱中还必须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节好各共鸣腔体,声音和谐统一了,才能获得美妙动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声乐作为一种歌唱的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的最早的一种艺术形式。今天,声乐艺术已发展成一门科学。由于训练得法,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声乐家。他(她)们在声乐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声乐艺术的包容很广,所有以人声演唱的音乐都涵盖其中,除按照演唱作品的不同类型分类以外,在我国还按用声的不同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种唱法。本文就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做一比较,或许对声乐界同行有所裨益。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概念比较美声一词源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唱。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声唱法是  相似文献   

6.
刘琼 《丽水学院学报》2009,31(1):115-117
声乐演唱是以声音美、音乐美、语言美为导向,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现今声乐表演形态的多元性使研究者对声乐教学的基础产生了新的思考。唱法体现出了风格的特征,也是由人声生理规律所遵循的科学的运动方式,在声乐基础学习中,以创造美好的声音为目的。任何割裂生理机能规律以达到另外的生理运动方式,都是有违科学原则的。声乐演唱所表现的风格语言具有民族性,而不是歌唱基础方法的生理规律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无伴奏合唱在我国音乐艺术中是常见的表演方式之一,其在表演中最大的特色是没有任何乐器作为伴奏的纯人声演唱,在演奏中需要多声部的共同完成。且无伴奏合唱的艺术方式在表演中能够将男女声部的不同充分表现,且在整体中能够保持旋律的一致。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无伴奏合唱中,和声的运用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对其艺术表演的更好展现寻找最优化的声部调控。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声乐演唱系统当中,戏曲唱法是中国传统唱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唱法,它集中国历史歌唱方法之大成,又经过了宋元明清历代的锤炼,因而形成了既符合于自身审美特征又适应于自身发展的艺术范式,其许多训练方法是值得声乐界所关注的。文章以民族声乐戏曲唱法为题,试图窥探出戏曲唱法的训练规律,为民族声乐教学探索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张召 《华章》2012,(20)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融情、声、字、腔于一体,并伴有形体表演的演唱方法.灵活运用气息是学好民族唱法的先决条件.采用既有真声特点又有假声功能真假的混合声,才能满足歌唱的多种需要.民族唱法中要实现“声形结合”:形体表演在表达情感时要真实感人;歌唱表演时要做有目的性和延续性的动作;形体表演是为演唱服务的,目的在于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学习中,使用半声唱法练习,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根据学习者的基本状态,在声乐表演的学习中,养成好的练习习惯,避免练习浪费,节约嗓音,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重要的作用.半声唱法练习,使其在演唱前能集中精力,着重于音乐表现.演唱中能较好发挥高位置状态的歌唱,演唱者有坚实的气息保障,音乐表现更加细致且富于变化.半声唱法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轻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它包括哼唱训练、小声唱训练、假声唱训练和半声唱法训练四个阶段。我们通过轻声唱法前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掌握第四阶段半声唱法,这一高级美声演唱技巧。半声唱法及轻声唱法的训练能够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还能解决声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演唱者在演唱中发挥出最好的演唱状态,使其对作品处理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最能令观众赏心悦目、激动倾倒的演唱,是演员"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它是以人声将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的声乐艺术。已故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得好:"作为一个演员来说,如果没有感情,就只能是一个歌唱匠人,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歌以咏言、声以宣意,哀乐托于声。"  相似文献   

13.
高勤学 《职业技术》2006,(18):65-65
声与情是声乐艺术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所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为此,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获得成功。一、声是歌唱之源声乐艺术和戏曲、说唱、曲艺一样,都是用声的艺术,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声音条件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思想感情,为此,就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正确把握自己生理上的歌唱机能的运动规律,进一步提高更精炼地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使之艺术化。正像叶罗尼姆拉夫斯基所说“:嗓音应当是高亢的,高亢的声音远处才能听得见;应当是柔美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传统声乐课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授课内容主要是单声部教学,其中包括通俗歌曲、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相关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写作背景和内容;相对而言,混声合唱等多声部声乐的演唱技巧,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及特征,声乐的钢琴即兴伴奏等内容容易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多声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提升听多声部音乐和进行多声部音乐演唱的能力,而混声合唱正是达到这一效果的不二途径。以混声合唱促进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15.
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不能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也不能仿照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有它自己的特色和创新。因此,从歌曲类型、难度的选择,歌唱伴奏的调配,歌唱表演与演唱形式训练三方面,提出了高职声乐教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民族声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至今,为人们留下的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而且在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以及民族情感。民族声乐发声方法能够不断提高演唱者的能力。戏曲唱法中也存在传统歌唱的技巧,在戏曲演唱中使用民族声乐发声方法,能够促进戏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声乐表演和钢琴演奏都是舞台艺术形式,在艺术领域的地位很重要。二者经常在舞台上进行合作,利用人声和琴声的和谐共鸣,提高艺术表演效果。声乐作品的展现需要有演唱和伴奏二者的相互呼应,才能完美的将技术作品展现出来,达到声琴合一的境界。文章分析了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合作艺术。  相似文献   

18.
<正> 河南大学声乐教授武秀之,以其长期探索总结而成的“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培养学生的全面歌唱能力,打破传统的唱法隔离,使其学生一人能兼唱美声、民族、戏曲三种,俗称“三女合一”,并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举行了声乐观摩汇报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当今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重视,高水平的国家专业音乐比赛中也已有合唱比赛的存在。合唱在群众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在声乐艺术中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表现;合唱是综合各种类型的人声为一体,获取人声表现最大化的体现,是强调以歌唱正确方法为基础,以和声功能为手段的表演形式,取消个性,强调共性。在从事声乐及合唱教学的时间里,我认为音乐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合唱团不仅能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也能对学习声乐的提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对树立人生方向也有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20.
以泗州戏戏曲音乐的草创过程为出发点,对泗州戏戏曲音乐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酝酿时期(唱门子)、萌芽时期(唱地摊)、草成时期(唱庙会)及各自特点进行梳理。唱门子时期主要是自弹自唱,既没有音乐伴奏、服装行头,更谈不上戏曲表演,音乐唱腔也只是一些民歌小调;唱地摊时期,演唱和伴奏初步分离,出现了"压花场"的表演形式和早期的一些戏曲剧目,音乐唱腔初具雏形;唱庙会时期,班社初步形成规模,有了简单的衣箱行头,表演艺术更加成熟,各种板式和音乐唱腔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