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越组代扈,包揽一切;要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在这两种情形下开展的队活动,都会收效甚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辅导员放手不放心,可使少先队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少先队教育是儿童们在自己组织里的一种自我教育,其实质在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放手让儿童去体现自己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首先,少先队的组织机构,就要从儿童中民主产生。张三做什么、李四做什么都要由他们自己确定,而不能由辅导员一人说了算,否则不利于开展队活动。有…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我们在幼儿教育中也应该抓住儿童的这一特点,通过游戏让儿童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他们可以自主地去创造游戏方式,不需要家长的指导和老师的教育,而现在家长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开始学习英语、识字等不适宜幼儿年龄的课程,让儿童失去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利用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也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多元化呼吁培智学校的教学重构教育多元主体理论产生以来,极大改善了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教育中地位的认识。近年来,学者们针对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教育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者指出,特殊教育社区化应当成为实现全纳教育理想和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点,这一倡导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应用。生态主义课程观主张学校课程应突破学科疆域的束缚,回归于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寻求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姚国辉  张莉 《早期教育》2006,(11):11-13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教育课程》在其总序中指出:“为早期儿童提供教育的看法.世界各国的学们会由于社会化、学术视角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让研究学前教育的人们去比较,去思考,去对话.去回应;可以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刻、更辩证、更理性地去理解学前教育的意义。”钟启泉教授在其所编的《现代课程论》中也指出:现代课程发展的方向是统整与开放、  相似文献   

5.
雨猿 《初中生》2013,(4):14-15
悦读提示:神秘的人和事物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探究欲,隐士们就是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那种。他们仙风道骨?他们餐霞饮露?他们的一切……会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即不想出名,懒得去做官,要么终身在乡村为农民,要么遁迹于江湖经商,要么居于岩穴砍柴。简言之,隐士即那种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的人。  相似文献   

6.
《新教育(海南)》2006,(4):62-62
随着学校的产生,教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关于学校教育的认识还很不“专业”。学校教育活动本身也很不“规范”,那时的教师们要么是刻板地师承前辈的做法,要么是依据自己的经验随意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无章法的学校教育严重地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萨克森州弗赖贝格矿业技术大学研究了一个崭新的教学改革模式,这将使大学生为适应工业和经济的新要求做好准备。广泛的基础训练、跨学科思想、面向实践、科技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职能相统一、采取新的教学方案等是这种教学改革模式的组成部分。地质生态学、实用自然科学和环保工程这三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校方通过基础课向学生讲授自然、工程、经济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占1/3课程。对大学生们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在第3学期开始以后,还可以换专业而不耽误时间。此外,学校还注重在国内外进行跨学科的专项研  相似文献   

8.
课程     
教给学生真正的含义,帮学生准备好去适应学校外的复杂的世界,培养学生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提供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课程,引导学生去完成和发展使他们想去完成课程的方法:这些毫无争议的不都是我们现在教育制度的目的吗?事实上所有的私立和公立学校不都声称他们的课程是基于这些目标上的吗?大体上,有任何认真的科学家不希望老师教给学生真正的涵义吗?或者是有科学家不想让学生对某些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证明他们在一些学科上的能力吗?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解散“打工子弟学校”不止一次了,因为这些学校的校舍和师资基本上都不合格。但是由于几乎所有的民工都付不起贵族学校的学费,通常解散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成为盲,要么是迫使这些孩子与父母骨肉分离回老家去上学。这是民工们不能接受的两难选择,所以窝棚一样的“打工子弟学校”能够在打“游击”的状态下顽强地生存。  相似文献   

10.
杜威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适应时代要求,他以经验哲学、机能主要心理学为依据,开拓了课程的新视野,他认为学校课程应关注儿童的兴趣,沟联儿童经验世界,社会生活,启迪儿童的思维,激发儿童探索,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使儿童成为社会所需的人,这无疑对我国活动课程研究,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国家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必须在每学期初到当地一所学校注册,和该校形成挂靠关系。在俄罗斯,大多数儿童都在3岁时就被送进幼儿园,但是有些孩子的家长要么是出于对陌生人(幼儿园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不信任,不敢放手让他们来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心肝宝贝";要么认为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太过薄弱,提供不了优质的教育服务;要  相似文献   

12.
智商高的不都是天才有人认为,智商高就是天才。教育心理学家却认为,智商高只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自然天赋,天才则是指那些智商高、又在某一领域获得成功的人。科学测试也说明,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其智力和心理测试结果往往互不协调。教育心理学家主张采用“高潜力”来形容智商高的儿童。有问题的孩子其实是高潜力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们发现,许多在学校被认为不合群、不合格,视学校为“地狱”的儿童,往往都是高潜力儿童。统计表明,2/3的高潜力儿童都在学校、社会和家庭里遇到麻烦,他们普遍跟不上学校的课程,或多或少都有某种心理问题。因为敏感是高…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人瑞克玻斯纳的《收获幸福的教育——一所从不考试的公立学校》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这所与众不同的公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提倡自主学习,学生被鼓励去做、去追求他们喜爱且热衷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规范化标准考试而做准备。他们的办学目标是: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寻觅生活的意义;适应时下社会,迎候或然社会,创建合理社会。在这样的办学目标下,他们思考的是,面对现实社会中大一统、一刀切的教育体系,如何  相似文献   

14.
"一体化",就是把残疾儿童放到正常儿童的教育环境中去,让他们能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现在这种做法已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1994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发表的《特殊教育纲领》中明确指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少年的教育,能够在面向社会全体儿童的全纳学校里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的空间环境越来越关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环境教育发展计划。环境教育进入学校课程已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问题是环境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学校课程。过去的环境教育仅仅是告诉学生们一些生态学的知识以及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但在目前,这些内容已不能满足要求。新的环境教育课程应该包括环境自身的相互作用和对这些作用的评价。另外,在环境教育课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跨学科的知识,并在解决问题和决策性活动中发展他们的调查、评价和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在《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并警告那些欺侮儿童的人,要他们象尊敬上帝那样去尊敬儿童。夸美纽斯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儿童绝大部分享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很严,教育环境很宽松,小学生在学校里可玩的内容很多。事实上,学校也鼓励他们有目的、有内容地去“玩”。美国小学没有算术、语文等课程,但学校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朱萍 《科学教育》2005,11(6):20-21
寄宿制学校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周一至周五每天与老师、与伙伴朝夕相处,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提供充足的时机。出生于二十世纪末的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不良的习惯与良好习惯并存。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害怕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处理应急事情束手无策等。面对现实,寄宿制小学如何主动去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扬寄宿所长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研究和解决好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如: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独立自主学习与生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不同个性、不同爱好的学生兴趣、特长应该如何发展?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如何主动适应集体生活、相互间愉快交往?相对封闭的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等。  相似文献   

19.
呼唤个性化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让学校去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去适应学校,这里的“适应”不是将就,更不是学校让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只有个性化的教育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新课程在操作上提出了很多保护和张扬学生个性的措施,如: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自主探  相似文献   

20.
巴兹尔·伯恩斯坦提出,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在他们的早期生活中发展了不同的符码,或者说是说话的形式,这些会影响他们以后在学校的经验。他从学生语言技能角度解释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认为语言的差距会造成学业成绩的差距,会造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这一理论为我国研究教育过程公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警惕教师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