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2.
同音词趣话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捐班(由捐钱谋取职位的人)去谒见上司,上司问:『责治风土如何?』捐班答:『并无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如何?』答:『今春棉花每亩二百八。』问:『绅量如何?』答:『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问:『百姓如何?』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捐班答非所问,上司恼羞成怒,大声叱责:『混蛋,我问的是黎庶。』捐班吓得发抖,连忙答道:『梨树甚多,结果甚少。』上司哭笑不得,指着桌子喝道:『我不是问你梨杏,我是问你小民!』捐班赶紧站起来说:『卑职小名叫狗儿。』  相似文献   

3.
成语『班门弄斧』是个贬义词,华罗庚先生却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班门弄斧』本是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但班门弄斧者正是敢于在高人面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人。这种人在班门前并非卖弄本领,而是在展示自己的才华,以期得到重视,从而学到更多的本领。如果是这样的话,『班门弄斧』又有何不可  相似文献   

4.
练目先练心     
《学奕》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两人『智』相似,并『俱学』,效果却不一样。那『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者如何比得上『专心致志』者呢?可见专心倾听与似听非听者虽都在『听』,效果是有明显差异的。因为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听的活动停止后,所产生的印象要持续0.25—2秒的时间才会消失。如果我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力特别  相似文献   

5.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6.
编者推荐:此文还需要升格:第三自然段引述鲁迅先生对当时厦门大学的感受时,不应突出『挤轧』,而应突出『保守』。此文升格后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人与路』,变格的措施是:最后两个自然段还要展开『人在前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议论——从『人选择路』的侧面扣『人与路』的命意。  相似文献   

7.
借马     
一富翁不通文,有借马者,致信于富翁云:『偶遇他出,祈假骏足一乘。』翁大怒曰:『我就是两只脚,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来,还要把我大解八块呢!』友在傍解曰:『所谓「骏足」者,马足也。』翁益怒曰:『我的足是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故事     
编者推荐:此文亮点是『我建议:大家肃立静默一分钟,向他的母亲默哀致意』和『我指指肩膀,示意让他靠』——既写了老师的超常举动,又写了学生的超常举动,由点到面揭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主旨。此文标题应改为带双引号的『石头里能长出生命吗』——这原本是文中形意俱佳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自八三年八月下旬我走上领导岗位到去年九月,我到三十四所中小学,听了七十七位教师的课,共计一百零三节次。其中,在跑面时听课五十四节,在教改试点班听课九十四节。根据粗略统计,在一百零三节课中,由教师从头『灌』到尾的有二十六节,约占25%;把学生『活动』作为课堂『点缀』的有四十五节,约占45%;学生『活动』表面上比较频繁、实际上缺乏启发性的有二十三节,约占20%;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只有9节,约占10%。也就是说,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写、学生抄。先生考、学生背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四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两年前,我曾与丽丽同室居数日,那时她也谈笑风生,但其实正处在困境之中,家父的不幸谢世,男友的不辞而别,给她打击够大了。』(《解放日报》1993年4月10日)『家父』、『家母』、『家叔』、『家兄』等是一种谦词,用于对别人  相似文献   

11.
贾儿(节选)     
儿自是日,游廛肆间。一日,见长鬣人杂俦中。儿审之确,阴缀系之,渐与语,诘其里居,答言:『北村。』亦询儿,儿伪云:『山洞。』长鬣怪其洞居,儿笑曰:『我世居洞府,君固否耶?』其人益惊,便诘姓氏,儿曰:『我胡氏子。曾在何处,见君从两郎,顾忘之耶?』其人熟审之,若信若疑。儿微启下裳,少少露  相似文献   

12.
送匾     
一人夸必中,说:『夜梦鼓乐一部,送牌匾到家。』一友曰:『我亦梦见送至宅上,匾有四字。』问何字,曰:『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13.
词和辞:两字多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词典』、『词令』、『词讼』、『词章』、『言词』也可写成『辞』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辞赋』、『辞藻』、『楚辞』不可写成『词』。须和需:须,有等待,须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必须』等;需,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相似文献   

14.
小田自诩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打篮球,看战争小说,自修课扔纸团,在女孩儿面前脸红。当然,爱忘事儿也包括在内。比如,下午要排演课本剧,他的台词本竟忘带了。『你骑车吗?』导演问他。『不骑。』他说。『小王,你借辆自行车给他——你回家拿!』『可是……』小田突然涨红了脸(当时并没有女孩在场),『我……我不会骑呀……』男孩儿不会骑自行车?男生们见了他便把车钥匙拿出来晃,叫着:『我的车送给你怎样?』女生则常用眼角看他——至少小田是这样觉得。『老爸,教我骑车吧!啊,好不好?』小田缠着爸爸,像只小猫似地拉他的袖子。『嗯,嗯,好,过两天,过两天……』爸爸(?)着报纸,含糊地点  相似文献   

15.
温度计     
一天,女儿发现客厅里的温度计,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两个一字呢?』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接着说:『噢,○字上边的一是零上一度,下边的是零下一度。』六岁的女儿还挺聪明。我随即问她:『你知道客厅里是多少度吗?』『不知道。』于是,我教女儿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告诉她现在客厅里是摄氏十七度。看女儿认真的样子,我启发她:『咱们家每个房间的温度是不是都一样,你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怎么样。』听了这  相似文献   

16.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高一册第16课《触龙说赵太后》第65页注(1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我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疾,快;走,跑。』但以此代入,似与下文『不得见久矣』语意连不上,因为能不能相见,与能不能跑得快无关。况且,脚有病,恐怕『疾步(走)』都困难,更谈何『疾走(跑)』呢!据《辞海》『走』注释的第③义项,注为:『前往。』引《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即『我将前往见你』。以『前往』义代入课文,就讲得通了:『我因脚有病,竟不能很快前去(拜见)您,因而很久没能见到您了。『这样才合乎情理。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四册秦牧的『花城』,提到了农历过年时古代人民有『用桃木符辟邪』的习俗。这个『桃木符』是什么东西?『辟邪』之说又是怎么来的?『桃木符』也叫作『桃符』。古时候新年用两块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上面分写着两个神名,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据传,古代人民过年时就是请这两位神灵来镇压妖邪鬼怪的。这两块桃木板就是后来所说的『桃符』。  相似文献   

19.
我这里所说的乱用『兴奋剂』,不是体育竞赛中的乱用『兴奋剂』,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乱用『兴奋剂』。此言怎讲?在体育竞赛中尚且严禁使用『兴奋剂』,对中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乱用『兴奋剂』呢?不是危言耸听,问题确实存在,让我细细道来。在教学活动中,有一样东西叫『分数』,老师和学生都颇感兴趣,十分重视。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分数』这个概念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二』和『两』都是数词,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如,兄弟两人』、『二万三千元』,也可以说成『兄弟二人』、『两万三千元』。但在数数的时候,就不能把『一、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