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宗教厦风俗等。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摆手舞”和“摆手操”便是集中在渝东南边陲,与湘西、鄂西地区相邻的少数民族一土家族的传统民族舞蹈。通过对“摆手舞”到“摆手操”演进过程的调查研究,发掘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智慧的积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体。语言与文化有如“水乳交融”的关系。邢福义认为;“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  相似文献   

3.
王昭君是一个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典型。作为“历史昭君”,其和亲壮举被传为佳话;作为文学典型,其形象丰富而复杂:历代文人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驰骋想象,大胆构思,从各自不同的人文视角,以设身处地的感受与体悟进行艺术加工,塑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文化昭君”,从而使王昭君从单一的历史人物发展为多元复合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象,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在众多“文化昭君”形象中,尤以“昭君怨”、“昭君辱”、“昭君刺”、“昭君幸”、“昭君赞”五类为多,其中蕴涵着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民族心理、价值取向、情感心态以及文学发展状况等多方面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刘波 《文教资料》2009,(11):46-47
颜色词属于民族文化语义丰富的物质文化词位.不同民族赋予同一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因民族世界观、文化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各异。对俄汉语中颜色词“黑”与“白”的语言文字特色和它们作为物质文化词位构成的熟语中所蕴合的民族文化语义特色的对比和探讨,折射出俄汉民族风格各异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些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非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对我们祖先五千年文化的一种认同。学校通过让学生认识、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于是新课程下的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增加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基因,是民族成长的“动力”。历史必修三以思想、科技和文化为主,对照“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我认为,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中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高中阶段学习文化史应当实现三个层次上的目标:一是实现对文化的传承、改造和创新。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赖口耳相传而获得传递和保存。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传承除了口耳相传外,更依赖于文字记载与和有系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民族特性,它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该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并制约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诗歌更是一面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反映文化的镜子,折射着鲜明的文化色彩。不同民族诗歌当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以其固定的形象形成一种原型意象,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其心态,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笔者在拜读过钟良弼先生《从“蟋蟀”“杜鹃”看词语的文化传统》①一文后,有感而发,也试图从中英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蟋蟀”与“杜鹃鸟”这两个意象入手,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钟…  相似文献   

9.
跨境民族阿昌族是全国各省区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阿昌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阿昌族与其他民族世代友好相处,在分布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经济文化方面形成鲜明的共生现象;阿昌族作为跨境民族,和缅甸边境人民友好往来,保持着民间边境自由贸易,形成共同的宗教区域,对边疆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新的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云南跨境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赵凡湘,王中兴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层面解读几点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到的女性观念“。男尊女卑”并非自古“就天经地义”;“从一而终”也不是封建道德传统礼教自古宣传的思想;女性贞节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评判和要求;女子缠足是汉族民间陋习,而非礼教规范,亦非封建统治者的指令。了解这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传统女性观的历史性与真实性,找回在近现代历史中迷失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图式中的文学焦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指知识阶层对其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创造性发展。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产生和发展,历经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十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四个阶段。它以追求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为内涵。上升到世界历史高度,充分重视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近代“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和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实施德育、培植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品社课堂,解读悠久历史,唤醒民族精神记忆;感悟文化精髓,催生民族精神情怀”能较有效地培植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好地落实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新疆文化”研究以地域性文化研究为基础,它突破了以往西域或新疆研究中,以某一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状况,注重于生活在这一地域的各民族相德相溶所形成的共同文化特质的研究,注重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质的研究;不仅研究生活在这里的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而且研究长期居住于此地汉民族的文化;不仅包括请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而且包括各民族现实文化的研究。“新疆文化”研究以其文化多元与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前提。多民族、种族在此汇聚,使世界性宗教佛教、伊期兰教、基督教等在此相交汇,草原畜牧与绿洲农…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寻根”在20世纪80年代普遍的“现代性”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诉求,是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之根重塑中国形象和寻找新的民族文化认同。但“寻根派”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构建的民族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都需要面对“中国”独特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境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规范文化与不规范文化之间、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在少数族群与汉民族之间、在“自我表述”与被“他者表述”之间,“寻根派”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恩考有洞见也有盲视,它显示的正是“中国”身份认同的痛苦经验和可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这与我国“多元一体”的多民族文化发展格局不相适应。高等教育属于文化的范畴,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文化研究的原则,避免文化偏见;高等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民族高等教育研究应该重视多民族交往发生的文化变迁在各民族高等教育演变中的作用,用历史学的观点审视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字本身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本运用实例和史实,论述和分析了“左”“右”的文化历史变迁,从而揭示了“左”“右”的社会文化内涵及其与民族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第一、在课内培养学生准确地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无论是欣赏、唱歌、还是演奏,教师必须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准确形象地向学生进行讲解。世界上两千多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历史、宗教、经济、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一切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