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撤销论文数量地不断增加,科学文献数据库对撤销论文标注地日益规范以及学术界对撤销论文现象地逐步重视,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撤销论文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年份、学科、国家、期刊、机构及作者等6个方面对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在揭示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分布特点的同时,提高我国科研管理部门、文献数据库商、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进一步规范对撤销论文的标注。促进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及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遏制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邬加佳  余菁  吴秋玲  徐杰 《编辑学报》2021,33(3):292-295
不当署名问题已成为科技期刊撤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不当署名的防范意识,本文依据《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将不当署名学术不端行为分为5大方面,包括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列举典型案例并对案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界定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提出防范或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珠 《编辑学报》2018,30(6):600-603
分析中文自然科学类论文发表后被定性为造假论文时,相关责任方的应对情况。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5—2016年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涉及的中文造假论文为例,分析其后期处理情况。调查表明:13篇中文自然科学类造假论文中,仅1篇论文被相关期刊撤销,12篇造假论文皆原样保持在数据库中任读者下载阅读和引用。各类科研监督机构、作者单位以及相关期刊应该负起终止造假论文进一步传播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国外撤销论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少萍  张志强 《编辑学报》2014,26(5):496-502
以国外撤销论文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从定性与定量研究、医学与非医学数据库研究、撤销原因、撤销论文的引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概述撤销论文的研究现状,以期对我国科研管理、期刊管理、科研评价以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收集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第一作者所在国家及地区、撤销原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排序研究,并提出应对学术论文撤销的措施.在设定检索时段内,在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到40篇与178篇被撤销论文.两家数据库被撤销论文的年份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7).万方数据库中,被撤销论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广东、湖南.PubMed数据库中,中国被撤销论文数量最多,超过总撤稿量的三分之一,被撤销论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上海、北京、广东.两家数据库论文被撤销的前三大原因,均分别为损害他人著作权或知识产权,一稿多投及数据/图、表重复发表,差错.然后,就应对我国学术论文撤销的严峻形势,我们提出建议,分别从国家层面、编辑层面、编辑部层面和数据库层面采取措施,遏制论文发表中的学术行为不端.  相似文献   

6.
杨珠 《编辑学报》2022,(3):291-294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处的中文造假论文为例,基于引文内容分析其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情况。调查表明:11篇中文造假论文共被有效引用34次;在定性为造假论文前被引用26次(占76.47%),在定性为造假论文后被引用8次(占23.53%,其中1次为负面引用);从引用情感来看,15次(占44.12%)为正面引用,18次(占52.94%)为中性引用,1次(占2.94%)为负面引用。建议加强发现造假论文的机构(个人)、作者单位与学术期刊等的沟通交流,督促造假论文尽快被撤销并在撤销声明中阐述具体原因;基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特点以及学术不端行为长期存在的现状,科研工作者应具备质疑精神,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借鉴和识别;关注造假论文的正面引用,应警惕连环造假行为。  相似文献   

7.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误区与防范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海波 《编辑学报》2011,23(2):103-104
分析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的认识误区,分析其原因及危害。认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通过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加强对作者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重视引文的规范著录,加强与作者的沟通等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8.
付中静 《编辑学报》2017,29(4):401-404
分析PubMed数据库中撤销的造假论文的特征及学术净化效果.发现近10年间撤销造假论文433篇,分布在25个国家,日本最多,美国次之,其次是德国、印度和中国.造假论文分布在178种期刊上,主要涉及数据、图片造假.造假论文数量大致是逐年增长.撤销主体主要是作者、主编、编辑.造假论文撤销前后年均被引频次差异显著(P<0.05).揭示了撤销的造假论文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造假现象的严峻形势希望能够给研究者以警示,并强调作者、编辑在学术环境净化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珠 《编辑学报》2019,31(4):377-380, 385
以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声明为样本,调查我国当前撤销论文的主体构成,并与国外的撤销声明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撤销论文声明的特征。调查表明: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知网撤销论文声明的主体为:编辑部64%,作者13%,无署名11%,编委会9%,其他3%。撤销的多为学术不端论文,撤销主体以期刊方为主;作者、作者机构、社会团体等其他主体在撤销论文中的作用还急需增强。提高各个主体的参与度,并建立撤销论文制度,将促进我国论文撤销的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10.
《山西档案》2020,(1):180-185,172
本文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174-2019)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本标准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其他学术出版物可参照使用。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文件。  相似文献   

11.
王晨阳  褚建勋 《编辑学报》2023,(4):460-465, 472
撤稿论文引用异常增加现象是科研伦理治理的新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探寻引用不降反增的原因及治理对策。以科学与社会领域著名的安德鲁·维克菲尔德《The Lancet》杂志撤稿事件为例,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撤稿论文在未撤稿、部分撤稿、完全撤稿阶段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施引文献影响和施引文献引用态度。研究发现,维克菲尔德的论文存在撤稿后引用异常增加现象,高达81.55%的引文是在文章被部分或全部撤稿之后,在语种和国家层面呈现扩散态势,显示施引文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应辩证看待撤稿论文引用价值,并从作者、数据库、期刊编辑部和学界角度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敏 《编辑学报》2020,32(3):278-281
统计发现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大中文数据库共撤销54篇论文。撤销声明中撤销主体还算明确,但存在撤销原因不清晰问题;数据库存在撤销发布形式不统一,一个数据库撤销而另一数据库未撤销现象,易导致继续引用从而使错误信息继续传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论文撤销声明的要求和格式制订规范,期刊和数据库按照规范提交和处理撤销论文。  相似文献   

13.
付中静 《出版科学》2016,24(4):77-82
收集 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高被引撤销论文数据,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引证特征。结果发现,TOP20%高被引撤销论文430篇,分布于31个国家,多学科领域最多,35种期刊>3篇。高被引撤销论文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性较弱(P=0.014),和撤销前被引频次相关性较强(P=0.000)。期刊 IF和撤销论文数量、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撤销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正相关(P=0.017、P=0.000、P=0.005)。撤销后年均被引频次低于撤销前(P=0.000)。本研究说明 IF 高的期刊发表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撤销时滞延长增加了撤销前引用,撤销起到了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是净化效果还不理想,建议国内外学者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孔艳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3,25(5):422-425
学术不端是世界各国都有的问题,但情况千差万别。我国近年来的学术不端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及期刊等方面综述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治理学术不端的现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坚守学术良心入手,修改版权合同,让作者提供"稿件专投承诺书",建立学术不端行为定期通报制度和个人学术诚信制度,由学术期刊建立遏制学术不端的"第三类法庭"等主张。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作为学术性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有的还担负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加强其自身学术建设,提高其自身学术水平,十分必要,不可或缺。如何建立科学、长效的学术运行和管理机制,是一个值得图书馆界特别关注的大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建设,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邢爱敏 《编辑学报》2020,32(5):586-590
当前学术生态现状堪忧,由此引起了大众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学术操守的普遍质疑。而科技期刊编辑在学术传播中的主体性质决定了其在学术生态圈构建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基于严谨的治学态度、慧眼识珠的才能、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资源意识的自我培养,科技期刊编辑在构建学术生态圈方面的潜能也被充分激发,“问题前置化”策略防范学术不端、保持终身学习态度以提高自身学术素养、组建优质专家库以打造学术共同体这3项措施则体现了科技期刊编辑在构建学术生态圈中的担当和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