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在三个时间点对364名初中生及其主要养育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养育倦怠通过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预测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行为;(3)共同养育能够调节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即高共同养育能够缓冲养育倦怠对于家庭功能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养育倦怠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预防父母养育倦怠和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养育后代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也是一项充满压力的任务,部分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会出现倦怠。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压力和长期育儿压力所引发的一种情感耗竭状态,会造成父母对孩子的抚养畏缩、不负责任,以及父母自身情感和身体的耗竭等负面影响。养育倦怠普遍存在,如何使父母们走出倦怠状态,正视育儿问题,减轻育儿压力,需要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及父母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以父母为主的养护者的敏感性养育行为对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及其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更是进一步揭示了敏感性养育对儿童脑发育的积极影响和麻木不仁、虐待、干涉性等不敏感性养育对儿童脑发育的消极影响。以父母为主的养护者自身具有的情绪加工与调节系统、奖赏与动机系统、共情与心智化系统是促使其表现出敏感性养育行为的神经机制。养护者的身份、养护者是否患有精神障碍及其育儿效能感、育儿倦怠、育儿专注度都对养护者养育行为的敏感性有重要影响。基于神经科学的相关发现,父母应尽力发挥双亲共同育儿的敏感性养育优势,应在推进父亲参与养育的同时重视母亲的身心健康,应发动家庭其他成员建立共同敏感型育儿的家庭人际网络,以实现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保证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317名幼儿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母亲养育压力、幼儿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共同养育中女性祖辈占大多数,男性祖辈参与共同养育的较少,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姥姥占47.0%,奶奶占43.8%,爷爷占6.0%,姥爷占3.2%。母系祖辈在矛盾暴露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父系祖辈,在其它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2)聚类分析发现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可分为三类:和谐型、一般型和冲突型,分别占33.9%,35.5%,30.7%,三类家庭在母亲养育压力和幼儿问题行为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3)母亲养育压力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养育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潜在性、深远性的特点。文章以当前常见的三种养育实践模式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养育文化对幼儿成长的不同影响,反思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文化研究独立品性缺失的原因。身为幼儿早期成长需要的非常关键的照料实践者应在文化“化人”的过程中客观、审慎地选择适宜于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需要的幼儿文化,研究幼儿的本真需要。  相似文献   

6.
邢淑芬  孙琳  王媛  王争艳 《教育研究》2012,(11):122-127,149
养育行为是社会文化转换的重要过程。采用家庭观察的方法,从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两方面探讨在自由游戏情境下母亲和祖辈养育行为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都是自主—联结型,但母亲更强调鼓励自主的社会化目标;母亲和祖辈都倾向于采取中压策略,但母亲采用的低压策略显著多于祖辈,祖辈采用的高压策略显著多于母亲;养育目标和养育策略间存在相关关系,母亲的社会化目标与其低压策略和中压策略显著相关,而祖辈则是与中压和高压策略显著相关;母亲和祖辈的养育目标和策略存在性别差异,对女孩强调自主性目标,对男孩则会采取更多高压策略。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的微观系统,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核心家庭育儿压力的增大,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模式越来越普遍。“三代同堂”式、“幼儿流动”式及“教养人更替”式成为目前共同养育的主要形态表现,教养人“主角”与“配角”定位模糊、不同层级教养人之间存在代际博弈及教养人频繁更替使教养方式难以一致是共同养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不同教养人角色异化,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代际博弈导致家庭关系失衡,影响幼儿情绪稳定性;教养人之间教养方式分歧,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要明确双方教育权责、建立亲密互信的亲子关系及加强祖辈与父辈之间沟通,共同养育好下一代。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情绪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在校大一至大四共36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见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相关,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父亲积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正相关,与消极的养育方式之间呈负相关。本研究提示,父母应采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帮助子女形成积极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不胜枚举,但关于幼儿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幸福感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立足新时代背景,探讨幼儿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问题很有必要。研究发现,养育压力导致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缺失,生育年龄偏差造成幼儿父母幸福感较低,缺少陪伴造成幼儿父母养育幸福感不足,父亲参与度低导致幼儿父母幸福感下降。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完善落实养育政策、科学指导生育观念、大力强化亲职教育、父亲角色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家长养育倦怠的影响以及婚姻质量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婚姻质量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广西中小学的321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婚姻质量在工作家庭冲突对养育倦怠的影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婚姻质量—养育倦怠路径中起调节作用;(3)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在中介模型的工作家庭冲突—婚姻质量路径、工作家庭冲突—养育倦怠路径中都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儿童行为问题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为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我们以中版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Rutter儿童行为量表为研究工具。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所抽取的兰州市10所幼儿因150名3—6岁儿童及其母亲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母亲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0-3岁儿童早期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至关重要,而照养人的养育行为对其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I版(BSID-I)和第III版(BSID-III)及自制家庭量表,2013-2018年抽样调查中国A、B和C三省农村地区3991名0-3岁婴幼儿及其照养人养育行为,分析照养人养育行为现状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婴幼儿照养人普遍缺乏积极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5个维度得分普遍较低,亲子互动讲故事、唱儿歌、读书的比例均不超过40%,消极管教方式的发生率超过40%(管教时提高声调或吼、管教时拿走玩具);(2)母亲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照养人是否是母亲和家庭资产显著影响照养人养育行为;(3)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滞后问题严重,总样本中41%的婴幼儿存在认知滞后风险,58%存在语言滞后风险,29%存在运动迟缓风险,58%存在社会情感滞后风险。这种滞后风险与照养人的积极养育行为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养育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婴幼儿主要照养人应该转变养育观念,采取积极的养育行为,提供高质量的养育环境,和婴幼儿开展更多的亲子互动活动。政策制定者也需关注中国农村婴幼儿早期发展,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促进方面投入,提高中国未来人力资本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颖 《英语辅导》2010,(3):120-123
本文通过对中国广东一双语家庭的幼儿双语养育的案例分析,探讨了经“一亲一语”原则”(OPOL)养育下的双语幼儿“语码混合”行为是否和父母语码混合比例,父母对其使用的谈话策略的影响有关。结果显示该幼儿的语码混合比例与父母语码混合比例相关;该幼儿首次混码后,父母使用的谈话策略对该幼儿再次混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早期发展受不同层次环境因素系统影响,家庭是环境因素影响系统中与儿童直接接触且最紧密的微观环境。本研究以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开展的早期发展干预实验及效果为研究内容,对966名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及养育人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将养育人和儿童作为干预对象,以提高养育人养育能力、儿童早期发展水平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措施,不仅能产生双重效果,且效果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机制。养育人的养育实践对儿童在干预中的受益程度存在中介作用,养育人的养育实践水平改善越明显,儿童早期发展水平越好。这一结果为在我国欠发达地区采取何种家庭和儿童发展干预策略提供了实践依据,本研究提出的综合性干预具有一定规模化价值。针对知识、实践能力、资源和支持系统较为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家庭来说,开展综合性干预更有利于为儿童建立动力发展系统,帮助他们跳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46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粗暴养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父母粗暴养育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2)反刍思维在父母粗暴养育和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正念正向调节中介路径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政治观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4所大学的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尚不够积极,尤其是政治满意度较低;(2)大学生政治观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显著相关,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3)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具有直接的预测效应,而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既有直接预测效应也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幼儿双语养育(bilingual parent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是指在双语家庭中,一方或双方父母,在跟孩子的日常交流中,采用外语进行,以便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地习得外语。双语养育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语言习得关键期之前,大脑语言机制尚灵活、敏感的契机,实现对外语无智力负担的无意识习得。幼儿双语养育不会影响幼儿的第一语言习得,也不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幼儿双语养育在中国双语家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人的社会化进程始于家庭,婴幼儿家庭养育不仅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目前,我国关于早期儿童家庭养育的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家庭养育与早期儿童发展、父母角色建构与育儿焦虑、家庭养育支持与政策体系建构等问题。未来应丰富贫困家庭养育干预研究、社区养育服务研究等内容;强化研究学理性,构建高质量多主体的合作共研团队。  相似文献   

19.
王蕾 《教师》2014,(20):22-22
根据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的教育内容,本文对其中的养育教育进行了讨论,旨在阐述对幼儿养育教育的理解,培养幼儿在养育教育中的自由与道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在各相应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负面的养育方式与子女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3)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产生人际信任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