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揭示自我概念和亲社会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 ,来论述自我概念在亲社会行为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指导行为、服务社会 ,从而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 ,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 ,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 ,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 ,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 ,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为基础,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研究工具与方法、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类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通过确立合适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帮助幼儿建立亲社会行为;提供和及时添加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适时指导,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创造条件;评价总结,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亲社会行为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帮助者特征、情境因素、受助者特征三方面来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它合乎社会道德标准,与"反社会"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是相对的.笔者以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利他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美德的体现.心理学家的习得论认为,亲社会行为绝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行为,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来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多而增多.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的特性,把握教育场所、教育时机,对少年儿童进行亲社会行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培养亲社会的高尚行为.  相似文献   

7.
自我概念作为外部社会影响与个人行为之间相关联的中介因素,调节和影响着个体行为。积极的自我概念引导人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消极的自我概念则引导人放松自我约束。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它合乎社会道德标准,与“反社会”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是相对的。笔者以为,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利他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美德的体现。心理学家的习得论认为,亲社会行为绝非与生俱来,而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行为,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来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多而增多。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相关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者常比高社会阶层者更亲社会,而亲社会行为的资源和代价理论认为高阶层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实证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开始从多种因素(微观的个体水平变量,如人格因素;中观的情境水平变量,即具体的社会互动情境;宏观的社会与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行为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地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层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质和相对剥夺感,中观情境层面的互动对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类型和亲社会情境公开性,以及宏观社会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探讨亲社会情境、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因素如何与个体的社会阶层交互影响其亲社会行为;考察受助者的社会阶层如何激发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都变成了数字化方式。网络社会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然而这一新的信息交流平台作用日益重要,为社会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问题并成为社会学理论的新分支。本文根据以往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来介绍网络亲社会行为并探讨网络亲社会行为区别于现实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占彩英 《福建教育》2014,(7):110-112
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往经常被家长和教师忽略。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主要指幼儿能够以社会所倡导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来调节自身的行为,如共享、合作、同情等行为。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逻辑思维水平低,所以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时,教师应让幼儿多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逐渐形成亲社会行为。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问题,本人现就中班健康活动“有朋友真好”进行案例诊断,希望对大家开展类似的活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魏姗姗 《教师》2022,(5):84-86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围绕"从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转向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抽象的理论知识灌输转向具体的社会行为引导"和"从浅显表面形式的停留转向深入本质内涵的探究"三个方面来阐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内涵,并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体行为模式和个人参照系统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揭示自我概念的内涵,以及揭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内涵,并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个体行为模式和个人参照系统在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揭示自我概念的内涵,以及揭示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212-212,214
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体育运动领域中存在很多亲社会行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亲社会行为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文章重点阐述了亲社会行为有关理论,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和培养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互动性、亲社会性和利他性特征。亲社会行为与幸福感密切关联。加强中学生幸福感的培育,对进一步激发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重要意义。运用亲社会行为理论培育中学生幸福感,首先要着力于中学生对亲社会行为之幸福感的认知;其次要训练中学生的共情能力,作为增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幸福感的内在动力;最后要通过榜样力量的感召力,从行为上强化中学生亲社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意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进行亲社会教育时,应利用区域游戏,让幼儿体验亲社会行为;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幼儿的亲社会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意识;提升保教人员的示范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利用家园及社区活动,凸显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18.
发放1 062份《亲社会行为》问卷,调查多民族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亲社会行为倾向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男生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公开性维度上;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出现了道德回溯现象,大二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高于大一和大三学生。同时,家庭氛围和父亲文化程度影响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明亲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基础上,论述了家庭教育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亲社会行为的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是亲社会行为重要动机源;移情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按“移情——同情——亲社会行为”这一模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