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时过一年,教育界对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言论仍然争论不断、褒贬不一。于是,我又好好学习了一番。温儒敏教授说:"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  相似文献   

2.
晚上,我同往常一样给妈妈读课文。这次我读的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妈妈听完,神秘地对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许多‘宝贝’,而且这些‘宝贝’还会‘瘦身’呢!”“是吗?”看着我疑惑的样子,妈妈拉着我的手,讲述起她那些“宝贝”的“瘦身”历程。  相似文献   

3.
徐静 《辅导员》2011,(32):21-22
《金蝉脱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课前备课时发现文中"壳"字出现了数次,如:金蝉脱壳、透明发亮的壳、蝉虫脱的壳、脱壳、蝉尾出壳、未出壳、出壳、蝉壳,而教学参考书上说"课文中除‘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ao,其余的几个‘壳’都读ke"。这  相似文献   

4.
儿子一回家就嚷:“爸爸,我回来了,不知怎么的,今天老师气坏了。”父亲关切地问:“这是咋啦?”“老师上课时,我和同学们都插嘴了。老师说:‘不要七嘴八舌。’我说:‘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上,请学生读课文《天火之谜》。当读到“弗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中的“冠”时学生读成guàn,有一个学生指出是guān。到底是guān还是guàn?课前,我也忽略了,但是有学生提出来了,我就把问题抛给学生。有一位女生站起来,说“:怒发冲冠,指人发  相似文献   

6.
所谓‘私房作文’,是指班级例行作文之外学生自发写的作文。说起‘私房作文’,是由一个学生引起的。一天,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拿着一篇作文稿找我修改,他腼腆地说:‘老师,请你给改改。’我一读,觉得大大超过他平时作文。‘你写的?’他说:‘我作文水平老提不高,总觉得课堂上那点时间不够用,作文题也不对味,我背地拿劲写一篇,写我喜欢写的,瞧瞧可行。’我深受启发,立即把这篇作文当班宣读,借机鼓励学生写‘私房作文’。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后来真写出不少高质量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章校长和杨教导主任听了李老师的三堂历史课。课后,向李老师提了几点意见,其中有这样一条:“教者备课是充分的,从上课开始到下课止没有看一次课文和备课笔记;但由于讲的内容太多,没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启发学生思考,形成教者一人活动的‘填鸭式’的教学的偏向;同时,又因讲得太快,学生不容易掌握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第二课和第三课提问时,每堂都只有两个学生举手,回答得也不完整。”李老师很不开心,红着脸,怏怏的说:“‘梅兰芳唱戏’,‘戏’唱得再好,看戏的人不识戏,就成了问题。我很怀疑,是梅兰芳的‘戏’唱得不好,还是看戏的人不识‘戏’呢!”  相似文献   

8.
在讲授《第一场雪》的课堂上一切都按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班同学也都被老作家峻青对第一场雪细腻优美的描写吸引住了。可是在最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总结概括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两位学生对我的总结提出了疑问。“老师,大家都知道下雪天是非常寒冷的,可课文中又为什么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呢?”“对!老师,既然前面课文讲了大雪可以帮助庄稼冻死害虫,那又怎么能说厚厚的大雪像棉被一样保护小麦过冬呢?这不是刚好前后自相矛盾吗?”对学生突如其来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在课前倒真是没有认真细致地考虑过。不过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0.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20):51-51
"老师,老师,我有意见,陈锐同学读错了,‘似乎’的‘似’读平舌,不能读成‘翘舌’。"罗宾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还没等我开口,下面就有同学为陈锐打抱不平了:"不对,是‘翘舌’。""不对,是读‘平舌音’的。"教室里忽然像炸开了锅,有的学生在大声地喊"平舌",有的在喊"翘舌"。一时间,"平舌""翘舌"在教室里久久回荡。也有些学生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似乎在请求我尽快裁决,来平息这场遽然而来的"舌"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开题会上,我执教了初中课文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学之后,在全国中语会会长苏立康教授评点之前,我就这节课的教学做了说课,阐述了我这节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课文学过了吗?北京特级教师王有声有一次,我在学校礼堂上公开课,接待西北各省市来的几百位教师.课后座谈时.一位老校长的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这节课本身的诸多优点,大家巳经谈了许多.”老校长语调平和地说,“我感兴趣的是这节课的‘道具’.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14.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许多老师都曾发出这样的追问。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这样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听、说、读、写、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涵养学生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润泽学生的情感;现以《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6.
课上一个老师说: “玛丽,我想请你给我一句以‘I’开头的句子。”玛丽想了一会儿,说道: “I is”老师打断了她,说: “不,玛丽,你不能以‘I is’作为句子的开头——你必须用‘I am’”。玛丽看上去很不安,说道: “但是老师……”老师叫道: “请你给我一句以‘I am’开头的句子!”  相似文献   

17.
【事件呈现】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课《小松鼠找花生》。学生读课文大约6分钟,老师说:"大家读通了课文,有什么疑问可请教同学。"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甚为热烈。班上的一个瘦高个男孩儿高高举着小手,急不可待地大声说:"我觉得书上说小松鼠‘没看见一个花生’是错的,因为花生不是一个一个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见解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老师思考了片刻,说:"把全文再读读,看‘一个花生’在这儿到底是对还是错。"可是,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还是认为书本上写错了。  相似文献   

18.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9.
“新改的”     
王老师范读课文,把谬论的谬字读作“niù”。一个小学生举手发言;“您那个谬字可能念错了,昨天我予习时,我爸爸告诉我念‘miù’。”“你是听我的,还是听你爸爸的?”老师有点生气了。“……”孩子哑口无言了。这时,另一个小学生举起了翻开的字典说:“老师,字典上的注音是miù!”老师拿过字典看了一看,然后慢条斯理地说:“反正我过去学的时候还念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让我读课文,因声音太小,只给了我70分,还说‘给你70分是为了照顾情绪,否则应该给60分’。说实在的,对这70分我并不在乎,分数不好可以再努力,再争取好成绩,可是老师在同学面前说的这番话却使我掉进了‘万丈深渊’。亲爱的老师,您可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