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师德育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专业人员的身份标定了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向,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受到自身内在因素和专业外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身份认同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理据。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身份认同与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共生共享,身份认同程度决定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德育专业能力发展是身份认同的结果。教师通过德育专业价值认同、德育专业角色认同、德育新师生观认同和德育文化认同等身份认同的策略来促进自身德育专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季飞 《文教资料》2012,(29):142-144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不仅依赖于外在物质、制度的保障,更得益于教师自身的情感认同。教师情感认同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动力,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本文旨在讨论教师情感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认同是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内在接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一个形成良好职业认同的教师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调动个人全部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角色中来,感受教师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诸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的心理基础[1-3]。但是,教师职业认同影响教师专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个认可。发展教师专业认同的主要策略分为三个:注重教师作为主体存在、重组教师工作环境与结构、唤醒教师的内在力量。教师的专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也是完善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师的反思性自我.教师的自我认同既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也表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最终要谋求合理认同的实现,教师的合理认同有其内在的分类特征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对"教学专业"的一种身份辨识与建构,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不仅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也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身份认同危机既体现为教师身份社会规约的某种不合理,也体现为教师专业身份的泛化以及教师主动身份建构中的困惑与冲突。身份认同危机的有效化解内在地要求教师在互动与协商中,合理辨识、主动建构多重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角色期待等。  相似文献   

8.
教师需要自我实现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方面源于社会的肯定,另一方面则源于教师的自我价值认同。社会的肯定是外在的,自我认同是内在的。对于主体的发展来说,内在的价值认同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教师这种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就是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收获成功。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劳动是依靠自己的爱心、品德、学识、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教师要承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教师评价中过多注重教师业绩而忽略教师内在精神的问题,提出教师专业精神的概念,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体现优秀教师素养的重要方面。尽管专业精神具有内隐特性,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教师专业精神的三个发展层次,即教师专业认同、教师美德和教师使命,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作出阐释,旨在理解教师工作的丰富性和挖掘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索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生涯中自我完善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不但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外在表现不断丰富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觉、专业热情、专业理念等内在素质不断深化的过程,而这些过程的发生都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的专业认同恰恰是教师内在素质改变的基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点燃教师的专业热情、更新教师的专业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目前教师评价中过多注重教师业绩而忽略教师内在精神的问题,提出教师专业精神的概念,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体现优秀教师素养的重要方面。尽管专业精神具有内隐特性,本文试图通过构建教师专业精神的三个发展层次,即教师专业认同、教师美德和教师使命,对教师专业精神的内涵作出阐释,旨在理解教师工作的丰富性和挖掘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索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生涯中自我完善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认同: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使得对教师专业认同的研究成为当今教师研究的重点之一。教师专业认同具有动态发展性、个体性和能动性,是提升教师生命意义的内在基础。我们应从关注教师的自我认同、注重职前专业学习和初任教师实习的经历、注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反思和改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职业认同是中小学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主题。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阶段发展理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发展任务及制约因素,据此从师范生的选拨和培养,以及教师的入职与在职培训等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平 《高教探索》2006,40(4):87-89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目前存在着把教师发展放在整体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的社会学取向和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学取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我认识、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专业自我、专业理想、职业体验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6.
提升乡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教育场域中,乡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身份认同迷失、知识结构异形、支持体系失衡等现实制约因素,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知识结构、外赋支持等不同维度入手,实现教师身份体认由"外烁型认知"向"内塑型认同"移行,推动教师发展范式从"专业建构"向"文化创生"变革,辅以外源保障与内生发展有机联动的支持服务体系,从而助力乡村学校初任教师走出专业发展困境,真正成长为"留得下,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14,(4):79-79
1.专业认同是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认识视角的内在动力。作为小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新时期教师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及本质变化,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真正理解自己将承担的工作意义。小学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教师职业认同,自主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从而明确专业学习任务和发展方面,这样的学习有目标、有计划,由此所做的职业准备也更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同是人们精神稳固的源泉之一,教师的职业认同决定了教师工作行为的基本态度,也深深地影响着教师对自我、对职业的感受。只有教师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精神满足,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与生命价值,真正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实现高质量课后服务的关键,对学校课后服务的认同关系着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W市某教育集团为例,从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价值认同、内容认同、执行主体认同、执行方式认同四个方面调查分析课后服务现状,结果发现,忽视教师的内在需求使得执行方式认同较低,弱化教师的支持力度导致执行主体单一,搁置教师的专业愿景致使执行内容脱离实践。小学教师对课后服务认同的实践路径是多元联动保障高质量课后服务的持久效能需要学校完善机制,供给耦合激活教师的内在需求;建构平台,资源统领盘活教师的外部支持;创新模式,技术革新用活教师的专业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