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93-F0003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如何从“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融教学、管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角色,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大连市沙河口区在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十一五”期间,在以校为单位的集体科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师个人小课题”的研究,力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育科研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实现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型,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更新教师教育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的“第二届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国际研讨会”,就教师知识与教师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在借鉴西方有关理论的同时,关注了中国本土的研究视角,并对教师自传、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自传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由专业“角色”的客观要求转向专业“自我”的构建、叙事研究的兴起和传记研究重新兴盛的背景下。自传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重新兴起后,日益受到广大研究者尤其是教师的关注。自传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专业自省意识的提升、专业自我认同的建构、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专业发展规划的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在进行自传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自传研究中的反思以及自传内容的真实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使教师通过对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分享和创新,成为一名专业成长的“反思型实践者”和“自我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彰显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实践知识”和“专业自律”等观念的关切,更契合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基于经验反思的“反思性实践者”的理想教师的形象诉求。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省察的表征.而反思性实践则是促使教师专业觉醒的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进行,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解决课改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满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校本研究体制的构建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成为教师成长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而我个人认为,教育博客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悄然走近教师的课余生活,它拓展了校本研究的时空,并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自传研究主要是通过叙事的方式,分析教师的个人经历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教师自传研究的基本特点为:研究主体的个体性、研究内容的真实性、研究对象的日常性、研究过程的问题性和研究结果的反思性。教师自传研究的文本撰写主要划分为回顾、关注、反思、重构和发展几个部分。教师自传研究具有专业价值,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如何最经济、最有效和最可持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以为,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审时度势,以“合作、传承、相长、共赢”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教师“结对互动”活动,激发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探索教师教育与培养的途径与渠道。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究”,因其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与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匹配,从而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流模式。但是,其内容、方法和过程能否贴近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实际,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和科研意识?如何通过校本研究,培植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智慧型教师的成长呢?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  相似文献   

9.
2000年,我园迁址扩园,班级从原来的8个班扩大到16个班,因此,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如何使他们学习理解、贯彻实施《纲要》的新教育理念?如何加快他们的专业化成长?是我园追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成为了我园的工作重点。为了了解新教师在成长道路上的感受、收获及需求,为了总结和改进我园在加快新教师成长路径中采取的策略,我们与新教师摆“龙门阵”,交流述说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故事,回顾反思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怎样成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专篇议论教师的成长,即从“关注的不同”入手,叙述教师成长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的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发展同“课程改革”一样,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教师发展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等术语。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伊劳特(John·Elliott)把教师发展理论分成四类:“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这种理解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师发展为了什么”。哈格沃斯(A ndy·H argreves)和富兰(Fullan)认为教师发展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教师发展即自我理解,教师发展即生态变革。〔1〕这种解释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内容,即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来源,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的最有效途径。这个教师成长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专业水平的提高过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如何围绕课改把校本教研抓出实效呢?我们坚持在“反思”上做文章,以《新课程教师校本反思性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为栽体,以创新学习型为组织,做学习型教师为落脚点,以实现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走出了一条“立足反思性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国外“教师思想研究”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概况教师的教学行动背后是怎样的思维过程?成功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和知识结构?这种思想和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运用的?教师的教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外力”(例如师范教育课程)是否可能干预和如何干预教师思想的形成过程?这些是“教师思想研究”(re...  相似文献   

14.
关于“研究型教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如何培养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研究型教师”是什么、“研究型教师”研究什么、“研究型教师”怎么研究、“研究型教师”需要什么?文章在教师专业化背景、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发展现状的立体空间中对“研究型教师”的提出背景、发展方向和培养途径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5.
李锡钢 《辽宁教育》2006,(11):22-23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诸多困惑,如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该如何处理?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体现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怎样做才能体现既是“引导者、促进者、建构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有效”学习?这些问题不但一线的年轻教师感到茫然,而且连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教师们有时也不知所从。因而,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开展由广大教师参与的、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为具体内容的校本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而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了“校本教师教育”的概念和制度,以及“教师第一”“校长是校本教师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并提出校本教师教育要按“学习、反思、交流、研究、实践”等五种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专业角色定位需有新的认识: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基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从读书、游学、研究、为文、实践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青年教师到底怎么提高,怎么发展?国际上曾提出一个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职业发展。那么教学经验是什么?教学经验是特定形态的知识。知识可以分为缄默知识和言传的知识。教师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是缄默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教师的经验主要指实践性知识,即个人的体验,所思所想。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法,这正是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之处。创造过程靠自己的经验。教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教师必须有应变能力,这也靠自己的经验。经验的养成可以是几年,也可以是几十年,那如何加速经验的积累?如何加快青年教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教学反思着手,不断地在反思中增加经验,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笔同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师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同身受地体悟他们的处境,听到最多、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些话:“不会教了”,“心中无数”。比如,教材容量大。既然发了,就应该完成这个任务,但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一堂课上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课?如何评价成长记录袋?课程改革的理论、理念与实践怎样结合?分析种种“心中无数”,喜忧掺半。喜的是这种种“心中无数”表明了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发生了动摇,经历着冲突,亟待重建,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后,教师角色的内涵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课室管理者”拓展为融教学、管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角色。在当今各国普遍重视教师教育的热潮中,教师当研究者,或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已被视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