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简单应用题。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的一些最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识字不多。所以在教材中较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然后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最后才过渡到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从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册教材中,我们所要进行的不光是20以内各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的教学,同时还要进行简单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为了搞好这一启蒙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他们以后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  相似文献   

2.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简单应用题,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最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十分有利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识字不多,所以在教材中较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然后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最后才过渡到直接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从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册教材中,我们所  相似文献   

3.
加减法简单应用题例4、例5,是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的图画应用题,和本单元有图有文表格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的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根据教材的这一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按如下程序教学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学阶段中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让学生学好这个知识点,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就抓好学生的应用题入门,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就可接触到应用题,简单的应用题教学,实际上从教10以内的加减法就开始了。开始时用图画表达图意,看图口述,然后半图半文,逐步过渡到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儿童的注意有三个特点:一是学龄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直观,具体的材料能引起注意,抽象的道理就不容易引起注意;三是…  相似文献   

5.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搞好第一册应用题的启蒙教学 ,打好基础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多年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以下六点经验 :一、早孕伏 ,早起步 ,为应用题教学做好准备小学数学第一册应用题 ,是根据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的。讲到“7的认识和加减法”后 ,开始出现图画应用题 ;讲到“9加几”以后出现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 ;讲到“7加几”以后出现了全文字应用题。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比较合适呢 ?通过教学实践知道 ,不要等到应用题出现后才开始教学 ,应该早孕伏、早起…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尤为重要。只有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良好基础,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学习复合应用题。 九义教材第一册应用题的编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包括三个阶段,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半图半文字应用题和文字应用题。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具体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为图画应用题教学打好基础。如,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左手拿2只气球,右手拿1只气球,一共拿几个气球?是…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打好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材安排的特点:由用图画代替文字,到图文结合,逐步过渡到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看图口述应用题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各式各样的实物图画,用语言把图画中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就是一道口编应用题。如五年制小学课本第一册第8页一幅图,先让学生看图,老师口述图意: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新编的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虽未出现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但有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用题雏形,能给儿童今后学习解答与编写应用题以启蒙。一最初阶段的启蒙在一年级最初的数学课——“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里,儿童从摆放实物中把所给的两堆实物合并成一堆实物;从所给的实物中取出一部份;或者根  相似文献   

9.
一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石;启蒙的好坏,基石的牢固与否,关系到以后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一、二单元,即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在应用题教学方面,只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是学习应用题的第一个阶梯,它是学习应用题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教会学生看图说意,从感性上认识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教学中要将课本中的插图(或适当补充)利用实物、模型、幻灯等形式进行形象化演示,把图中的数量关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训练学生围绕应用题的结构进行说话。如:教认数1时,教会  相似文献   

10.
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说一说,算一算”、“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计算”以及根据半图半文所表达的意思列式计算等方式,为应用题教学作了准备。第二学期开始正式教学“求和”、“求剩余”和“求相差数”等整数简单应用题。这是应用题的起步教学。怎样认识、理解、分析和解答应用题,就开始从这里进行入门训练。这个起步(包括整个简单应用题的教学)非常重要,朝什么方向,走什么路子进行教学,对培养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一册中的简单应用题是根据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等原则,采用了“全图”、“半图半文”、“表格式”和“全文字叙述”的形式编排的。这些应用题不仅对学生数数、认数,理解和形成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意义等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编排的求总数、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也是通过简单应用题进行教学的。因此,这一册出现的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的教学要求:20以内加减法应用题,期末结束时,平均错误率要控制在15%以内,我们在城乡5所小学的17个教学班,834名一年级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对170名学生进行了验收测试。我们编拟了7道简单应用题进行测试,验收测试结果统计如下.验收测…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本教材尽管是第一次出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文字应用题,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做了伏笔:在十几减8之后,安排了图画应用题例5及做一做,在习题三中又安排了半图半文字的应用题,为过渡到文字应用题做了准备。从学生…  相似文献   

14.
第一册《数学》课本虽没有出现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但从数的认识到加减运算都有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用题雏形。编者意图是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就要渗透应用题教学因素:要求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列式计算,并能口述答  相似文献   

15.
简单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四则运算知识解决最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习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配合10以内和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学生解答求总数,求剩余数和求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应用题教学重点应放在直觉启蒙教学上。这里所说的启蒙主要指三方面的启蒙:一是对应用题中的部分专用术语(如合并、剩下、平均分等)作直观的初步的理解;二是初步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三是初步掌握分析简单(一步的)应用题的方法。这三个方面的启蒙,分布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下面就此谈点个人的建议。一、图画应用题教学,应注意手脑并用理解专用术语。翻开第一册课本,学生首先看到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根据儿童年龄特征,用图画来刺激儿童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由于这一章节主要是教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因此不少教师在教数的组合分解时,忽视了应用题的孕伏启蒙。其实,结合数的组合分解来理解应用题的专用术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3”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左手拿2根小棒,右手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积极改进应用题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现就如何搞好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谈谈我们的作法。一、让学生提前接触应用题。一年级教材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才正式出现应用题。为让学生提前接触,我们在他们一开始学计算时就把教材中的插图复述成文字题。如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有一幅  相似文献   

18.
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抓好一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将对小学应用题教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看图说话,抓好应用题数量关系训练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数量间的关系。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当教完  相似文献   

19.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识字少,抓好一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为一年级小朋友学习应用题作些必要的准备,并做好应用题教学的过渡工作,这样才能为以后学好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做好应用题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学生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始学习的,这时,教材里虽然没有出现应用题,但安排了不少的插图来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些插图孕服有关应用题来教学。具体做法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配合10以内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把应用题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在7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出现图画式应用题(准备阶段);在9加几的教学之后出现表格式应用题(过渡阶段);在7加几的教学之后出现文字式应用题(正式阶段)。这样编排,既分散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又减缓教学的坡度,还体现义务教材“结构严、目的明”的特点,符合小学生“动作、感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