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论述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几个主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及《孟子》散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红高梁》这部小说,我自己是把它作为长篇来看待,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想到要写一个长篇。写完《红高梁》这个中篇之后,接下来的约稿就很多,我也就觉得余兴未尽还似乎可以接着写。(镐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就是在1985年、1986年这两年一鼓作气写的。这五部中篇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人物是连贯的。而且很多情节是交叉写的,时空打得很乱,画面切割得很碎。因为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实际上是“我”。小说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我父亲”这样一个复合的视角。为什么要采用这么一个视角?我想,这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3.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4.
韦清 《中学教育》2006,(4):21-21
去年,成都市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一侧草坪上上演了一幕名为“@41”的艺术行为——以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41位在校男女生露天全裸,以身体组成电子邮件符号“@”(见《杂报》:2005年15月6日第一版《更重要的是自由》)。作对此作出评论:以“艺术”之名美化几十个年轻人的无畏之举,是不足取的;但以“艺术”之名将这个带有先锋味的“作品”一棍子打死,也显操之过急。继而进一步认为:“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该行为艺术是否是‘艺术’。也就是说,41个男女同学露天全裸的行为是否有‘艺术含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行为发生了,行为主体获得了‘创作’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人们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精心提炼的标题,常常能以一目尽传精神。因此,优秀作者往往在标题制作上苦心孤诣,反复锤炼,力臻尽善尽美。举个例子吧,浙江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发表了很多文章,对于标题他总是仔细推敲,认真制作的,比如他的优课论系列文章就有不同凡响的一组标题:《“一语天然万古新”———优课的“解题”艺术》、《“未成曲调先有情”———优课的“导入”艺术》、《“何愁没处下金钩”———优课的“提问”艺术》、《“能探风雅无穷意”———优课的“讲解”艺术》、《“不及林间自在啼”———优课的“讨论”组织艺术…  相似文献   

6.
林纾在《春觉斋论画》中说,那些绘画大师“多在人不经意处格外经意”。其实,文学亦然。像“称呼语”,人们往往不经意,但文坛高手们却格外着意,使之在作品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是美的艺术。也是“真”的艺术。这里所谓的“真”是指学应当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在当下的语教学中。关于学作品艺术真实性已成为师生无法再回避的话题。例如关于《木兰诗》中木兰从军十年仍未暴露女性身份,许多学生认为这样的情节实在夸张过头。并以此怀疑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类问题让很多教师左右为难.我们究竟如何面对语教学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呢?通过《狼》一课的教学,我对学作品艺术真实性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米祈 《成长》2006,(10):68-69
我看《东北一家人》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二人转”这个名词,之后看了电视上“二人转”的表演,个人觉得,作为一种地方戏,一个艺术门类,“二人转”有很明显的色情成分,更有“以丑为美”的嫌疑。  相似文献   

9.
孙江 《现代语文》2006,(5):68-68
老舍在《答复(茶馆)有关的几个问题》一中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有完全叫老套子捆住。”大量的事实证明,古今中外高明的艺术家总不断地致力于艺术的探究与创造,在探索中奉献出自己的艺术精品。老舍在《茶馆》的艺术创作中所作的“新的尝试”,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中外观众与评论家的热烈赞誉。《茶馆》不愧为中国话剧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0.
从一鸣惊人的《红高梁》到争议不断的《丰乳肥臀》,再到饱受非议的《檀香刑》,莫言小说一直是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在《檀香刑》中最饱受争议的部分来自作者对于“暴力行为”的从“自然主义”到“狂欢化”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教师如何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历程,可被视为一个从掌握教学设计“技术”走向成就课堂生成“艺术”的历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周耀威和徐斌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8期上撰文,论述了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的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观,概括为“一个认识”、“两个吃透”、“三个联系”、“四个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侠小说在20世纪30、40年代出现了“北派五大家”,其中,王度庐被誉为“悲剧侠情”的一代宗师。2005年1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徐斯年教授所著《王度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即致力于在整理王度庐小说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小说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详述了王度庐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评传》中把王度庐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悲剧侠情小说”,一类是社会言情小说。王度庐在创作时,两类小说经常同时进行,徐斯年称他是一位善于“两手分用”、“左右开弓”的作家。《评传》对王度庐小说的评价主要集中于两点:悲剧精神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唐代传奇创作对《长恨歌》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认为白居易之《长恨歌》与陈鸿之《长恨歌传》“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是诗、传结合构成传奇的一种体式。这种“以小说为诗”的叙事艺术特色深受唐传奇小说的影响,从而使白居易的《长恨歌》故事情节的创造更富艺术想象力,细节描写更加细腻逼真,使抒情进一步向艺术渗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修辞(尤其是深层修辞)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因此,按照艺术的和审美的规律,去探寻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艺术化的运思过程和艺术创造的各种手段,揭示艺术语言负载信息的特点,就不仅是艺术语言学的任务,而且也是修辞学的职能之一。骆小所先生在《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2期发表的《修辞学的性质新论》中关于“修辞学属于艺术部门而不属于科学部门”的阐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修辞学的性质所作的科学界定,而郑荣馨同志对此所持的否定态度,其实质则在于未能理解艺术语言中“艺术”的含义以及“艺术”与“科学”的界限,他提出“质疑”的其中几点,前提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苏轼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五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17.
董菁 《湖北教育》2004,(17):39-40
“说课”是教学交流的一种形式,时下,有不少老师不知如何“说”,也不知哪一种“说”法好一些,笔者带着与大家一样的兴趣,走进了“说课”的天地,对“说课”的艺术进行了一番探索。这里,我以小学数学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例,谈谈“说课”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汪涵 《八小时以外》2014,(12):91-91
近期荧屏上,年度重磅剧《北平无战事》刚走,造势已久的《红高梁》就来接档。原本两部戏没什么相干,有趣的是,《北平无战事》里何孝钰的扮演者沈佳妮,跟《红高梁》里余占鳌的扮演者朱亚文是—对夫妻一一沈佳妮才是朱亚文生活中的“九儿”。《红高梁》中,朱亚文跟周迅有很多感情戏。身为演员的沈佳妮对此非常理解,她还特意去拍摄地陪过丈夫一段时间,帮他洗衣服,照料他的生活。朱亚文说那段时间正拍高梁地里的戏份,但“太太不是来盯梢的,是心疼我那段时间的体力付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和美术课“两课”被整合成了新的课程一综合艺术课程。研读《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人们不难发现,与传统的“两课”相比,艺术课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有人赞叹,有人质疑,也有人持否定的态度。但人们都在关注着两个共同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它“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十九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而悠久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是因为其娴熟的艺术技巧,更在于它涉及了爱情与死亡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并且其情感都是不加讳饰地从心底直接流露出来的,做到了“修辞立其诚”。这就是《十九首》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