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为契机,分析了当前建设古籍版本数据库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古籍版本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及原则,并列举了相关古籍版本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地区各古籍收藏单位古籍目录数据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古籍普查进行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古籍数字化促进了古籍整理事业的繁荣,也催生了对学科建设的整体需求。文章讨论了建设古籍数字化学科的迫切性和研究基础,对古籍数字化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也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提出了作为学科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期构建古籍数字化学科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介绍传统图书馆当中的古籍部门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从事古籍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所拥有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图书馆古籍部在数字环境下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与途径,对图书馆古籍部门如何在倡导个性化、数字化的数字图书馆中明确自身的地位、作用及工作内容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文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提出了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迭代的加速,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转型期的核心任务与新的支点。通过对国内外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古籍数字化实践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科研价值与社会意义,进而对我国当前高校古籍数字化初建现状进行解读与深层分析,指出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古籍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古籍服务形式单一、古籍数据化建设协同力量不足、古籍数据的准确率低等问题,在准确研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古籍管理体制、拓展服务形式、加强古籍数据化的协同力量以及提高古籍数据准确率的古籍数字化阻滞破解方略。  相似文献   

7.
张丹 《现代情报》2013,33(12):170-172
文章针对吉林省古籍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古籍资源共享的发展策略、构建模式及措施方法的探讨,提出了打造吉林省古籍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古籍数字化成为对古籍文献进行有效保护和广泛利用的主要手段。本文就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实施进程、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尚处于书目数据库阶段,作为河北省的古籍保护中心,河北省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应该放眼全省,乃至全国,除了联合金省古籍收藏单位,在做好古籍普查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进行建设外,还应该积级参与省外乃至国家的古籍数字化工作,从而做到最大范围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0.
胡良  林珊 《现代情报》2012,32(10):53-55,116
从馆藏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古籍电子资源的购买数量、有关古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3个方面对国内古籍藏量较多的49所211院校的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在古籍数字化中应注意的问题,这对于各高校图书馆吸取经验、深化古籍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锐  杨清林 《现代情报》2010,30(9):71-74
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并进行了系统功能和流程的设计及开发,阐述了部分特色功能的具体实现,并对系统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讨论。通过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便利了读者,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全球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目标国,反倾销预警机制对我国的贸易出口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现有反倾销预警机制现存缺陷,构建基于竞争情报理论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有利于做到对风险的知晓、预警与应对。通过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与竞争战略制定三个系统的构建,确保了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系统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13.
王小江 《现代情报》2011,31(8):151-153
目前,我国古籍图书除个人私藏外,多公藏于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中。因此,图书馆自然承担起了我国古籍收藏、保护和利用的重要职责。本文就结合我国现阶段古籍图书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从对古籍图书保护、利用的必要性入手,深入剖析现阶段在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欠缺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作者在怎样更好地保护、利用古籍图书方面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4.
韦楠华 《现代情报》2011,31(10):107-111,120
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为数据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法对1995-2010年间发表的464篇有关古籍数字化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从论文发表年份分布、期刊分布、著者分布、研究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统计分析,揭示古籍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涛 《科教文汇》2014,(31):219-220
古籍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古籍保护方式,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贵州中文古籍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主要依据。本文着重对贵州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其有效推进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我国多元化、多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来说,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启扬 《科教文汇》2014,(25):125-126
彝文古籍是彝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是彝学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彝文古籍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但近几年来,彝文翻译人才越来越稀少,彝文古籍的收集整理和翻译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培养彝文古籍翻译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及学术机构有关我国境内古籍、图书被掠夺和损毁统计资料的爬梳,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历史上制造的难以弥补的文化灾难。日本侵华期间,除战火损毁图书典籍外,另有预谋的对古籍善本、文物古迹进行疯狂掠夺与破坏,侵略者妄图掳掠我民族精神文化遗产险恶居心可见一斑。今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之际,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中日钓鱼岛归属问题凸显,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近代文化造成的巨大损失,并引起重视、深思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探讨了以古籍保护中心为主导,以国家专项资金为保障,以互联网为信息平台的古籍数字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