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心怡 《新闻传播》2014,(3):124+126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用市场经营理论来定位,受众也是新闻媒体这一商品生产者的唯一客户。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传播备受市场化冲击,探析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的作用与影响,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过渡,已成为当前新闻媒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本研究对《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的99篇年度虚假新闻展开分类分析,从新闻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话语实践过程,并通过焦点小组讨论和话语分析手段探讨虚假新闻话语和受众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虚假新闻主要涉及8类主体,且受众对名人和奇闻趣事新闻较为偏爱,虚假新闻正是因为受众的这类心理需求,而偏爱在名人和奇闻趣事上做文章,作为受众,面对"猎奇""趣事""名人"的相关信息,应高度警惕其真实性;虚假新闻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建构了受众内心的社会愿景,但这是虚假新闻利用了人们的善良,消费了公众的信任,无论愿景多么美好,离开了真实,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就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6):59-63
本研究旨在考察2010年至2015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长,受众对于经济新闻的认知转变与使用动机异同,尤其是社会化媒体大规模发展对此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受众接触经济新闻的主要动机从"了解国家政策变动"转变成"为投资提供参考"。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受众获取经济新闻的主要媒介已从"电视"转变为"互联网"。但是受众对媒体报道的经济新闻信任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当前经济新闻的供给不能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质量不断升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周婧 《声屏世界》2005,(5):10-11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新闻报道往往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是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的解读。在报道新闻时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把对新闻解读的落脚点放在受众上.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描述,以小见大,从微观到宏观,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达到“一叶知秋”的传播效果.增强与受众心灵的贴近性。这种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个性化”风格。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和信息的时代。如果说,这样的一个时代必然地将导致经济新闻的兴盛的话,那么,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信息和经济生活主要载体之一的经济新闻的兴盛,也凸示着新闻媒体对于时代要求的一种主动适应与参与。然而,经济新闻兴盛的时间毕竟还比较短暂,而实践与理论建设的反差也使经济新闻实践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处于一种自在状态,这就使经济新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方面,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与受众的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尽管不乏优秀作品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程式化、说教型的训导式宣传方式 ,以及简单化的经济新闻 ,仍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报纸和广播电视上。经济新闻太硬、太单薄、太呆板 ,受众抱怨 ,记者和编辑也苦恼不已。要让受众“喜闻乐见” ,就必须讲究宣传方式、提高引导艺术 ,必须软化经济新闻 ,让经济报道更生动活泼。一、增强接近性 ,使经济新闻与受众“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每个人的利益越来越紧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 ,受众对市场、对经济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加强。面对这种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陆霄 《新闻界》2004,(3):79-8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今天,经济新闻以其显著的关联性、指导性及实用性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其在电视新闻中所占的比例和份量也日益增多、加重。但同时,日趋丰富的电视节目和数以万计各类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以往仅注重指导性、准确性及时效性的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水平的进一步增长,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行业的工作,特别是档案工作不被人们所重视,一味的追求物质利益和个人经济价值,造成档案管理岗位人才后继乏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就目前的档案工作者队伍来说,保持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尤为重要。如何让一名档案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现以一位从事档案工作二十余年的个人价值观与同行们分享,希望各企事业单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呼唤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报道。在从计划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极其深刻的转变中,新闻媒介相继引入市场机制,宣传报道更加注意贴近实际,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进步。然而,以经济为报道内容的经济新闻在受众头脑中远远没有占据一个中心地位,甚至还落后于受众身处的经济环境。这对增强全民族的经济意识,在舆论导向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危机。  相似文献   

11.
"满足受众需要"是市场经济状态下新闻媒体叫得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受众就是上帝","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还有的媒体人在公开会议上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就是要适应受众,迎合受众".如此众多口号,在理论上,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新闻内容的选择标准(另一问题就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选择).其背后,则反映了新闻传播主体的传播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的几个受众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举 《新闻记者》2005,(6):28-30
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推进使人们对经济新闻的需求量扩大了,很多综合性报纸都开设了经济专版.各式经济类的专业报纸、专业电视栏目(频道)也相继涌现。经济新闻的受众主要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以及那些对经济感兴趣的人们.但是.这样的定位显然是粗糙的。它只是对经济新闻受众群的总体概括,而在这个群体内部,人们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与经济活动的相关度、经济知识的拥有量、认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作为现代社会监督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播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因其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而一直倍受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和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新闻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久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就“受众对媒体的信任与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形势下的新闻伤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透过新闻媒体神秘的面纱,人们在关心媒体报道内容的同时,更加关心媒体干预生活的准确程度和现实影响,关心宣传产生的客观效果。于是,新闻侵权作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媒体和受众面前。避免新闻侵权,减少新闻官司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因报道失误使报道对象在经济上、声誉上受到损害的具有伤害性的报道因为没有构成新闻侵权或者侵犯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人们信息交互、价值共享以及文化共通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就新闻报道的样式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样式出现了。本文将从新闻文化的视角,结合受众心理,从新闻价值与受众需要的结合、新闻的日常性拓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是大众文化的重要构件、新闻报道多样化改革丰富了受众对新闻文化内涵认知四个层面对新闻报道多样化的改革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报道是各媒体宣传的主体,而经济新闻报道搞得好不好,则又是各媒体能否抢占更多的受众份额,能否竞争取胜的焦点。广播要在竞争的风口浪尖上站稳脚,广播经济新闻就必须按照受众的意愿,以百倍的努力迎风而上,因“媒”制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广播优势与特点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艺  陈娜 《新闻知识》2005,(3):11-13
百舸争流帆竞发 经济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以及受众市场需求不断催生的历史条件下显得更为活跃。经济关系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经济生活的兴趣和参与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完善而逐渐升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个人对于经济活动的介入形式越来越深刻和宽广,人们需要从更多的地方关注财经,  相似文献   

18.
议程设置是指媒体“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要引起受众对该报道产生兴趣,必须突出信息对受众的效用,即要使受众与所报道的新闻具有关联度。这种关联度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两方面,内容上要从人的本能需要到个人经验到生存利益达到关联,形式上关联度则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性,吸引受众关注。作为“权威性”的舆论引导媒体,人民网抓住最近连战“破冰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重大活动,结合网络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关联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实现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选择。为什么要实现企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怎样才能实现企业新闻的平民化?一、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必然性从大的方面讲,实现企业报新闻报道平民化,这是时代对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与愿望越来越强。这就使得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了解状态也从过去被动的“告诉我”转变为现在主动的“我要知道”,从简单的得知事情真相发展为思考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在信息时代,受众接触新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以"两会"报道的创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力量源泉一 :人 ,有血有肉的人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 ,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 ,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所谓新闻的个人化 ,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 ,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 ,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 ,以小见大、贴近读者 ,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 ,无论这种新闻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 ,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 ,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可是 ,长期以来 ,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