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宋以前,商人阶层并没有因其所拥有的经济势力而居于较高的社会层位。到了唐宋时期,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总体来看,宋代商人阶层还是没有争取到应有的社会地位,这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观念及社会统治格局的深刻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进行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徽州商人作为社会集团其内部可分为“豪商”、“富裕商人”和“小本商人”三个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分别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唐代,商贾势力相当活跃,商人阶层的社会影响及其地位亦发生了变化。对唐代商人的专题研究,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该综述通观这些研究成果,在唐代商人的构成、分类,其地位、生活方式、影响及与其它社会主体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学术视角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代虽无系统的商贾家训,但商人家长对子女的“风化”作用值得注意。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教育价值观看来,唐代商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实际上起到了许多负面作用,存在着一系列缺陷。这主要缘于唐代社会的制约和商人职业特点的影响。我们应以史为鉴,重视现代商人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商人是一个包罗各行各业的复杂职业群体,是指从事各种形式的商业、金融业或工业活动的人。文章对近代商人掘起的社会结构背景进行了具体考察分析,总结概括了近代商人掘起的群体趋向以及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以来缺乏商人自治和商法传统,这是导致商法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商人的逐利、思变思想会破坏脆弱的自然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商人精神有利于市场经济商人社会的重建。商法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性的指引。商法的理念表现为效率优先于安全、自由与平等并重、诚信与守法并用。  相似文献   

8.
皇木采办是明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商人是明代皇木采办的重要力量。商人对皇木的采办开始于正德年间。商办采木出现的主要原因有补救官办采木的弊端,繁荣的市场为商办采木准备了市场条件等。商人从官府领取一定的经费后自行招募人力,进行采办。采木过程包括勘查和砍伐。由于采木地区的恶劣条件以及商办采木本身的弊端使得商办采木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的。商办采木实质上是一种加于商人的封建徭役。它给当时的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商人是相对于韦伯所称引的资本主义企业家而言的。在中国古代虽然有工商 分立的说法,但工的实际历史影响太小,真正代表中国古代企业家──如果可以称为企业家的话── 精神的是商。所以此处商人是泛指,以勉强对应韦伯讲的西方企业家。韦伯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 指出资本主义何以产生于西方,他同时对中国的古代社会也做过研究。本文力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 一个特殊阶层──中国古代商人以韦伯的视角做一考察,看中国古代商人身上有哪些东西不符合 韦伯意义上的近代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商人因重利轻别离而使其家人蒙受巨大的感情煎熬,唐诗中有大量表现商妇的愁怨的诗作。这些诗作源于商人职业的性质以及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商人是商妇愁怨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本文试图从商妇的怨诗作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唐诗中情感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上在保定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晋商是保定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旅保晋商在保定工商业格局中的雄厚地位可以通过保定商会档案中显示出来的保定商会领导群体的籍贯构成和各同业公会代表构成来窥见一斑.在一段时间内晋商几乎掌控了保定商业核心——金融业和粮油业,这彰显了旅保晋商在保定的强大实力.保定商会及同业公会的人事构成可以看做是旅保晋商优势的全面外化——即表征于在保定的地位.同时旅保晋商在保定的活跃也使其在保定拥有了较多的社会事务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在福建的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对中国台湾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福建地比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失和分析法在全国,福建省二个层次上对台湾、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和美国的直接投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对上述五国和两地区在福建的直接投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福建利用外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对清末商办铁路的认识存在四大误区,有必要加以辨正。商办铁路公司的集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虽然这些资金与中国铁路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但外债是靠不住的;各省的商办铁路都是有规划的,都充分考虑到与邻省的联接;铁路商办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不俗的修路实绩,有些商办铁路的成绩不理想,恰恰是因为受到“官”的干扰;商办铁路公司的贪污腐败问题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4.
海商与元代东南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是继宋之后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中国海商活动的范围进一步向西延伸;海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长,成为东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社会力量。海商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东南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十分明显的士商亲融现象,士人一反传统的抑商老调,开始对商人与商业大唱赞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以商会和丝业公会为主体开展的中关丝商交往,直接促动了中国丝业的改良。丝业改良一时成为中国丝业界议论的焦点,但讨论和建议多于行动:作为丝业改良的中心环节——蚕种改良和缫丝技术改良难收成效;谋求生丝直接对外贸易的活动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而美国丝商支持和参与的中国丝业改良活动也并不顺利,他们以高校为依托的丝业改良与推广,以及参与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困难重重;而中美合建的上海生丝检查所只能勉强维持。中关丝商交往的直接动因是美国丝业界为谋求充足而廉价的生丝原料,但改良华丝,扩大对美生丝出口对于中国丝业来说也不无益处。从这个意义说,中国丝商错失了扩大对美出口的极好机会。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education and literacy practices of Bristol merchants involved in overseas trade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by focusing on their business concerns. It argues that these demanded complex literacy skills and the discussion explores why writing was so central to their work. The merchants required specific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duce and handle documents relating to their mercantile activities. As well as receiving practical training under apprenticeship with a master, merchants’ manuals were available for further guidance. A manual produced by John Browne, a Bristol merchant, is examined to highlight the principles that guided merchants’ literacy practices. Business writings by other Bristol merchants are also discussed to reveal the values that governed their practices. The discussion aims to illustrate how their literacy practices were si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early modern trade.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近年来,对于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包括徽商在内的徽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文章从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晋商、徽商账簿的会计分析,对晋商、徽商的资本组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徽州绅商早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这是商、绅合流的产物。徽商通过捐纳或捐输等途径转变为绅商,并由此在地方获得权威和民众认可,而近代的绅商,往往借助商会等组织提升自己的权威。徽州绅商推动了明清徽州士绅社会的建构,特殊的绅商身份也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这一特殊的身份又强化了徽商的封建性,从而阻碍了徽商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通过贩运贸易,山西商人的行商足迹遍及东北、西北、京津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以及本省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省内晋商经营活动舞台和交易场所的山西市镇,也因晋商而盛衰。文章结合不同地域的晋商在这一时期发展轨迹,对山西商业市镇作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经指出,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明清徽商在给扬州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地域文化、园林文化、教育事业以及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给扬州文化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