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玉山 《体育师友》2009,32(4):73-74
疲劳是竞技运动中必须的和必然的。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疲劳发生,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机能水平。运动恢复尤其对于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一般疲劳大体分为肢体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运动性疲劳出现时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困疼痛;脏腑功能失凋和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困倦厌训、虚烦不眠等症状。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疲劳时必须及时地予以消除,并通过机体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以下是我结合理论学习,在中医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得到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1、运用教学课中恢复法加强运动员的恢复运动生理学理论观点认为疲劳是运动中产生的,疲劳产生之际恢复开始之时,那种认为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是训练后的事情是错误的,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训练安排与疲劳和恢复的关系,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手段,以延缓训练中疲劳的到来,减轻训练后疲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运动训练结束后,一般都要进行适当的恢复练习,目的是为了减轻疲劳,缩短恢复过程,争取超量恢复。训练恢复的手段多种多样,按摩以其方便、有效、易操作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是现代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在对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质疑再审视后,认为“平台”现象和超量恢复并不矛盾。运动训练中科学运用超量恢复规律,合理安排休息间歇,使机体能够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恢复,打破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正> 一、研究目的当前体育运动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各项运动的技术日趋复杂,竞赛日益频繁和激烈,因此给运动员所带来的精神负担和身体负担愈来愈重。运动员无论在日常训练中或是在比赛之后,疲劳现象经常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这些疲劳,就常常会由于疲劳的积累而出现过度训练,轻则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伤病事故或中断运动生涯。因此,运动训练的恢复已经成与整个训练过程的组成部分。科学而合理地训练、恢复、超量补偿构成提高运动成绩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当前比较注重的是对运动训练问题的研究,而忽略  相似文献   

8.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9.
正确对待和尽快消除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机体超过正常运动而严主的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是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亏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时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变化。在运动训练中大家统称为疲劳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这是教练员们常说的一句话,所以产主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不必担心,更不可怕。对于疲劳,有的教练员认为:“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训练和恢复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而恢复过程的性质既可以促进运动能亢的提高,也可引起运和能亢的下降。所以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0.
在训练教学中,主动引入超量恢复理论,即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训练,会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成绩较快提高。本文将就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下的短跑训练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超量恢复在运动后的休息期,体内被消耗减少的能源物质得到恢复,不但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会超过原来水平,这一过程称为超  相似文献   

11.
超量恢复区间理论在四川省女子水球队的应用及科技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量恢复规律名存实难应用。为将可供实践之用的超量恢复区间理论服务于国家女子水球队2008奥运攻关课题,本课题组在已创建的糖酵解供能超量恢复区间理论的基础上,运用(1-5)×36h超量恢复区间呈正叠加过程(真超量恢复区间)的研究成果,连续一周对四川省女子水球队进行大负荷训练的应用研究。结果:经过一周大负荷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糖酵解供能能力明显上升,血睾酮5×36h恢复组(81.47±12.57ng/dl)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52.25±13.15ng/dl)等。结论:应用超量恢复区间理论连续一周大运动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竞技状态和糖酵解供能能力,为第7、8、9天的比赛提供超量体能储备;为小周期训练和赛前体能调整探索了新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中医按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把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2组,一组运动疲劳后立即采用中医按摩方法(以下简称实验组),另一组运动疲劳后采用休息的方法(以下简称对照组)。比较实验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机体疲劳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中医按摩方法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缩短了肌肉和血中乳酸清除的时间及氧合血红蛋白恢复的时间,同时也加快了肌糖原的恢复。结论:采用中医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超量恢复原理、应激性原理、恢复性原理、运动负荷的训练原理进行定义及其特点方面的研究论述,旨在通过对这些原理的了解和认识,使射箭运动训练的调控更有理论支撑,使之对具体的射箭运动训练起到一定得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30名二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分别测定运动后及恢复期间血清酶和尿素氮。探讨各指标在不同训练方式、不同恢复期间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科学训练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海马CA1 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游泳训练,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海马神经元中bcl-2、bax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1)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不明显,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大强度运动训练导致运动能力降低和中枢性运动疲劳的病理生理机制;(2)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因此,大强度运动训练可抑制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而促进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大强度运动训练导致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的基因调控机制,而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可促使bcl-2蛋白的表达上升,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艾灸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系统水平、增强机体物质储备方面有着独特功效。为探讨艾灸对运动训练大鼠皮质醇、心钠素、血乳酸水平及脏器指数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艾灸训练组,每组各8只。测定皮质醇、心钠素、血乳酸及脏器指数水平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艾灸可以抑制这一下降趋势;大强度训练可以引起血乳酸含量升高,艾灸加快了运动过程中血乳酸的清除速率;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心钠素水平显著性下降,艾灸可以抑制这一下降趋势;有效抑制了运动造成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抑制这种由于大强度耐力性项目造成的脏器指数变化。提示,艾灸可望作为现代高水平运动队常用的一种培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音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了有关专家对运动疲劳以及音乐疗法研究的理论和成果。对运动性失眠产生的原因、主要的治疗方法、音乐疗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及音乐疗法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良好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后能及时消除运动疲劳以及运动性失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补脾法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性疲劳与脾的病理生理关系、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关的补脾方药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医学补益脾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性疲劳中的运用。补脾法是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的重要的中医理论支撑。同时,在补益脾脏的同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肝肾等脏腑协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大部分省(市)一线射箭运动员的损伤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受伤率为73.3%,男、女差异均比较显著,女比男高;专项提高、最佳竞技状态阶段较高;准备期损伤率较高;运动级别、比赛名次与受伤率无显著差异;受伤部位以肩部、腰部、颈部为主。随着训练年限的延长,运动级别、比赛名次提高,肩部损伤递减,腰部损伤增加;男性以肩部损伤常见,女性腰部损伤较多;损伤性质多为慢性损伤;受伤原因依次为:缺乏准备活动、恢复不好、参加其他活动、保护意识差、局部负荷过大、厌倦训练、老伤、体能训练少、教练员水平不高、加练;运动员在伤后采取的措施,全程各训练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康复训练手段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速滑技术训练教学中,如何纠正及预防错误动作的产生,是每一位教练员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教学任务。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动机不明确、全面素质较差、没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练习中自我控制力较差、练习中易受情绪影响等是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 教练员训练要求不严格、方法和手段不恰当,训练中技术环节缺乏联系,训练内容缺乏实效性,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是产生错误动作的客观因素。提出训练中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正确的动作形象刺激运动员的视知觉,多进行自我暗示的心理训练,采用诱导、模仿专门性练习等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