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有不同主张.<侵权责任法>确立的应是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该原则的适用需要正视产品侵权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过错要素,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者的过错、销售者的过错、受害人的过错以及第三人的过错等.过错因素可能对产品责任成立与承担产生影响,但仍应坚持无过错产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校事故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桂琴 《天中学刊》2003,18(4):45-46
学校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不适用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而应适用过错原则中的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法通则、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该为过错责任原则和一定条件下的过错推定原则.其中过错推定原则在处理著作权侵权赔偿纠纷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当注意不要将本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别是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情形,错误地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更不能盲目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混淆严肃执法与理论探讨的界限,或者片面理解过错责任原则,轻纵著作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法的公平责任原则任素玲在民法学理论中,关于民事责任的归属原则大致分成三个: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对于一般侵权民事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对于特殊侵权民事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致害人和受害人双方均无过错的侵权损害则适...  相似文献   

5.
以历史观点来看,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其归责原则的演进史。在早期社会,出于秩序需要,适用结果责任原则。随着道德伦理的崇尚,民法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但由于工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得不将过错与无过错责任相结合。当今,由于人们的道德素养相对滑坡以及社会对经济效率的追求等原因,必须考虑过失相抵制度,即侵权人和受害者应当按照各自相应的过错程度、对损害造成的原因力的大小等,承担按份责任。据此,对于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供电企业应首先承担无过错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在人身损害过程中存在的过错程度,受害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它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在我国的民事立法和侵权损害赔偿法理论中,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即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那么未成年学生在校受到损害,学校应依据什么归责原则承担赔偿责任呢?是不是只要学生在校受到伤害,不管学校有无过错,都要赔偿损失呢?一、过错责任(过错推定)原则是学校承担学生在校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简单地…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中小学生在校发生的人身损害问题的责任归责第一次明确地作出了法律规定。根据该法,过错责任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以上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归责的主要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应是中小学校对在校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只有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适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已是普通民众的代步工具,随之而来的机动车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身损害侵权类型.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立法机关对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开始高度关注,相继建立起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原则、无过错侵权责任原则.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侵权责任形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则,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归责原则,建立了区分处理的模式,这样的规定一定程序上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还是有其弊端,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术界对于作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体系存在争议,笔认为对于直接侵犯作权的行为。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部分直接侵权及间接侵权场合也存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适用。考虑到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借鉴国外已有的成例及TRIPs协议中的相关规定,在直接侵权并给作权人及相关权利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仍需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不能实行单一的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不是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也不能等同于过错责任原则,衡平责任原则超越了公平原则,体现了要求社会分配正义的政治伦理价值取向.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及衡平责任原则构成,其中过错责任原则是基础,严格责任原则适用于特殊法域,衡平责任原则作为两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劳动者(职工)、雇员、雇工、帮工人(帮工)在法律含义方面有细微差别,但他们的人身受损害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是共同的:其用人单位或雇主或被帮人应承担无过错的特殊侵权民事责任;而承揽人与劳动者(职工)、雇员、雇工、帮工人(帮工)之间在含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在他们的人身受损害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方面也不同:定作人对承揽人的人身受损害只承担过错的一般侵权民事责任。偏远山区中帮人办丧事的挖土工应属雇员,而非劳动者(职工)、雇工、帮工人(帮工),更非承揽人,其在做工时人身受损害,其雇主应承担无过错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制度,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在历史上大体经过了原始无过错责任阶段、严格过错责任阶段和多元化归责责任阶段。  相似文献   

14.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民法中产生较晚,最早系统地提出该理论的是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它的理论基础为诚实信用原则。其构成要件有四条,即缔约当事人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违反先合同义务的当事人有过错;缔约相对人受到信赖利益的损失;缔约过失行为与信赖利益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缔约过失责任一般适用于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应注意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注意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注意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证明,无过错责任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从预防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充分激励加害人采取预防措施。无过错责任固有的缺陷使得单一的归责原则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纠纷,建立一个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是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合理配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过程中,引起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的类型以及加害主体和加害行为是否具有营业性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国环境侵权法律实践的发展,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演绎出“过失责任-公平责任-无过失责任”的社会化之路。即所谓“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主要表现为无过失责任原则的兴起。无过失责任具有过失责任和公平责任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各国立法均致力于通过实体法途径,时归责原则作出调整。在环境民事责任领域确立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采加强时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四个要件的逻辑顺序,因果关系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主观过错的判定是决定民事责任的主要依据。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只能是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特殊情况、必要补充,不可任意扩大无过错责任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归责原则,对于归咎民事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美法系的严格责任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范畴,基本上等同于无过错责任原则。工业灾难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迫使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于侵权领域,自由经济的形势又促使该原则在合同领域中确立起来。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还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若要侵权人承担责任,则因果关系认定是必不可少的。在不作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认定尤显困难。根据是否有介入因素、介入因素之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存在自然力或第三人行为介入的情形下,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二是在自然力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是在第三人不法行为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其中条件规则、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可预见规则、比例因果关系规则、替代原因规则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侵权行为理论及立法实践溯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上,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得到普遍认同,同时罗马法中私犯归责原则的适用奠定了当代侵权法的理论基础。从结果责任到过错责任再到严格责任、公平责任,罗马法均存在广阔的适用领域与空间。罗马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当代侵权行为法的性质和地位,引导着当代各国侵权责任立法模式的建构及归责原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