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认为唐代史学之所以获得长足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若干历史事实的具体考察和分析,较深入细致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史学在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和史官制度等方面对唐代史学的重大影响。从而较为明晰地勾勒出我国史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封建中央集权相对削弱,对思想界的控制较为松驰,往往易萌发新的观点和带有总结的著作,特别是沧海横流的历史剧变和颠沛坎坷的经历,常激发起人们对历史和各种人生现实问题的思索,从而推动了史学的发展。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官制度的完善,也为史学的修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学的发展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反映了门阀地主的要求和趣味。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谱学盛行、谱学定尊卑,辨责贱的门阀性质以及谱学在政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这些时代特点,实质上是这个时期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在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为文学的自觉和史学的独立。文学和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文史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分野。文史分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中间历经反复,但各自独立并最终分道扬镳,确实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代在中国文学、史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史分野问题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6.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历史的发展中,探索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以求对其有所进一步的认识。自两汉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史学确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割据中,但史学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表现为史书数量大增和史书种类的繁多。据《隋书·经籍志》史部所载: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存亡合计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  相似文献   

9.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史学,比起两汉时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这就是史书数量增多了。《汉书·艺文志》只于春秋类中著录了西汉人历史著述六种三百四十三篇。《隋书·经籍志》以史书作为四部书的第二部,而于史部又分为十三类。所著录四部书,存亡合计四千七百五十七种,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而史部书存亡合计八百六十七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地主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玄学兴起,对这个时期史学有一定影响,但从根本 上影响这个时期历史撰述的还是名教。名教观念与这个时期史学相互作用,以不同的形式,把门阀意识浸入史学 之中,从而使宣扬名教和正厉风俗成为这个时期历史撰述的重要旨趣之一,而且正史中开始以孝立传。  相似文献   

12.
“历史”和“史学”,今天已是常用词之一,但这两个词的出现,却要比史学本身的产生晚得多。我国史学,至迟在殷商“有册有典”以后便产生了,而“历史”和“史学”这两个词,最早却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先秦时期,只有“史”字,主要用于指掌管记事的史官。汉代有“史记”一词,先是用于指先秦史官所记而成的史书,东汉桓帝以后,遂成为司马迁所写史书之专名.这种情况,正是当时史在王宫、史书绝少、史学极不发达的必然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数量特多,史学空前兴盛,“史”、“史  相似文献   

13.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4.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学官袁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教育,旧史诸志中没有专门的记载,散见于史传中的史料也鲜有人作专门整理。在一般人心目中,这一时期近四百年的历史充满了战乱和灾荒,文化教育事业似乎无可足取。其实,魏晋南北朝各代,各族统治者不仅对中央太学及国...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学士是一个以文翰之士为主的群体 ,这一群体实际上可以分为文人学士与官员学士两类。魏晋南北朝部分学士与秦汉待诏有类似之处。魏晋南北朝学士在此期经学、文献学、史学诸项学术活动中是—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就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而言,公元三至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史学界对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却向来不如此前的秦汉史和其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封建史学彻底摆脱“附经立说”的束缚,在学术领域形成一个独立、完整、多样化学科的重要时期。民族史是史学史重要内容,历史文化认同是民族史撰述的重要特征。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简要概述这一问题,清理魏晋北朝的民族史撰述.以阐明其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演进和现代价值为主线。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祖述炎黄的墓志颇多,是炎黄记忆的特殊载体。道教推崇擅长炼丹术、养生术及得道成仙的黄帝,魏晋以降的黄帝宫庙多与道教场所有关。炎黄崇拜是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绵延不绝的文化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强化了炎黄记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的统一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史书著述、史官建置、史学教育等方面均有突破;此外,史学的发展与以儒学为主干的时代思潮又密切相关,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的态势,形成了这个时期独特的史学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