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生物制药、纳米、新材料等领域的崛起,一种新的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随之诞生。这类企业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连,推动着科学的创新。本文以诺奖科学家参与创建,旨在商业化其研究成果的企业为案例,从管理团队、资金来源、企业合作及产品研发四个纬度研究了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发展与演化特征。通过分析此类企业管理团队发现,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管理层通常由"前沿科学家+商业人士"的组合,既能使企业处于科研前沿面,又有效地保障了企业资源获取及运营管理;从资金来源看,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政府资助支持了企业早期研发并降低了私人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有风险投资、公开募股、商业合作以及运营知识产权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有效支撑了企业巨大的研发支出;企业合作主要有学术合作与商业合作两类,学术合作保持企业处于科学前沿同时获得最新专利;商业合作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加快产品上市,巩固了市场地位;基于科学的创业企业其产品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此外这类企业不仅研发面向消费者的商业产品,还研发商业技术,为科研机构或企业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的风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错综复杂,既涉及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方面;又涉及具体的技术、产品、市场、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等微观方面;既有风险投资公司组织管理因素,也有创业企业的项目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交错,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对引起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体系进行研究,并按照风险企业的发展阶段,找出各类风险因素的对风险影响的程度不同和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美国著名的风险资金投资管理公司Cooper&lybrandL.L.P以及旧金山湾区风险投资的咨询公司,对464家风险投资企业进行联合调查。被调查的公司平均发展期为4年,绝大多数公司创建时仅依靠风险资金作为唯一的创业资本。本文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体系的了解、美国风险投资创业者的体会和经验,作者着重介绍风险创业企业的发展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作者认为,风险资金运作体系是未来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动力源泉。风险投资者将风险资金注入技术性企业,在职业风险投资家创业经验指导下,风险创业企业利用风险资金开发新技术产品和开展新型服务,最终将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的风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错综复杂,既涉及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方面;又涉及具体的技术、产品、市场、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等微观方面;既有风险投资公司组织管理因素,也有创业企业的项目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交错,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本文主要对引起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体系进行研究,并按照风险企业的发展阶段,找出各类风险因素的对风险影响的程度不同和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合作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本文探讨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以及研究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在异质性企业中所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地,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细分类型的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合作;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在政府研发补贴与创新合作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只有在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才能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高管团队的海外社会资本、学术社会资本能够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而金融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制定促进企业间创新合作的研发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创新合作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科学集聚领域建立起的新创企业崛起。由于这类企业的知识基础源于发展中的科学,不可预知的风险增加了其生存难度,生存驱动路径和机制亟待探讨。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整合分析框架,并运用fsQCA方法对英国44个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是多个条件变量复杂作用的结果,企业存活的驱动模式有3种,分别是技术能力主导驱动型、大学主导驱动型和融资主导驱动型,技术能力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融资驱动型分布最普遍;(2)在基于科学的企业成立初期,大部分企业的专利和产品很少,支撑这些企业存活的主要是融资和大学的资源投入:广泛的融资能够分担研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大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前沿知识,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3)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需要紧跟科学前沿,也需要提高管理技能,企业更需要发展技能互补的董事会。研究拓宽了相关理论的适用范围,为基于科学的新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在我国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投融资工具,对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各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效集聚社会与民间资金,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这是促进创业风险投资业和扶持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基本框架,探讨了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有效管理运作模式,并重点建议:采用委托方式将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作,借助于这些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具有“职业化和专家管理”的经验与优势,提高投资和管理效率,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8.
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在我国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投融资工具,对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各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效集聚社会与民间资金,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资本总量,这是促进创业风险投资业和扶持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基本框架,探讨了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有效管理运作模式,并重点建议:采用委托方式将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作,借助于这些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具有“职业化和专家管理“的经验与优势,提高投资和管理效率,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CDM模型,将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研发投入、技术产出和绩效提升三个过程,分别考察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深入研究风险投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对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风险企业提高研发强度和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实现的。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对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CDM模型,将风险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研发投入、技术产出和绩效提升三个过程,分别考察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三个阶段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深入研究风险投资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对2012-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显著提升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风险企业提高研发强度和提高商业运营能力实现的。实证分析结果还显示,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发明专利数量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对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无显著影响,这表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While science-based entrepreneurial firms are a key feature of the modern economy, our insights into their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remain limited. In particula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cademic inventors shape entrepreneurial firms established to commercialize their scientific ideas is based upon a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tha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Based on a study of biotechnology firms and their academic inventor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and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cademic scientists contribute not only human capital but also social capital to entrepreneurial firms. The paper makes two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ademic-firm interface: First, it establishes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of academic scientists is critical to firms because i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scientific networks that embed the firm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Second, the paper argues that an academic inventor’s career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shaping his social capital, thus scientific careers mediate the networks and potential for embeddedness that an academic inventor brings to a firm. Specifically, the foundations of an academic’s social capital can be traced to two sources: The first element that the firm may leverage is the academic’s local laboratory network—a network to current and former students and advisors established by the inventor through his laboratory life. The second form of social capital is a wider, cosmopolitan network of colleagues and co-author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social patterns of collaboration, collegiality and competition that exemplify scientific care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cientific careers are central in shaping an academic’s social capital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into critical scientific networks in which entrepreneurial firms become embedded.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09—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以及这种关系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特质的状态依存性。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支持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还能拓展研发国际化广度,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具有积极影响;(2)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对风险投资股权背景、声誉背景、投资期限、是否实行联合投资策略以及是否参与公司治理存在显著的状态依存性。当民营背景、高声誉背景风险投资介入、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期限越长、采取联合投资策略以及能够参与公司治理时,其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成力为  邹双 《科研管理》2019,40(7):215-223
准确评估风险投资的进入时间、技术偏好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指导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与进入创业企业的时间联系,考虑其技术偏好,构筑了“风险投资进入时间--技术偏好--创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逻辑链条;并以2009-2012年创业板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PSM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及其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到:上市前1年内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不显著,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动态促进作用不显著,无论是突破式创新还是渐进式创新;上市前1年以上进入的风险投资的技术偏好显著,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动态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对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且对渐进式创新影响的持续性和程度大于突破式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铄  刘伟 《科研管理》2019,40(7):275-284
创业是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以获取新技术、实现新业务创建为目的的创业导向并购逐渐成为了新创企业主要的战略实施方式。鉴于新创企业的发展具有技术依赖性,且董事会的构成较为特别,本文选取了2012年12月31日前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截止到2015年12月的并购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不同技术轨道下新创企业董事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创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均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决策,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效应。进一步发现,企业所处的技术轨道不同,以上作用效果不同。在供应商主导和规模密集型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信息密集型和专业化供应商企业中,创始人开放性与机构投资者参与具有显著的互补效应;在基于科学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对企业的创业导向战略决策具有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及公共研究机构的成果商业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有效的转化其基础科研成果,一种新的基于科学的企业随之诞生。这类企业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连,以商业化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中的成果为目的,并试图从中获取财务回报。本文选取国内著名高校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从“知识转移与吸收”的视角研究了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的成果转化,本文的研究表明:(1)对于综合复杂性基础科研成果,成立“基于科学的企业”是实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2)科学家的深度参与商业化是实现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方式;(3)基于科学的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反哺机制,有利于企业培养知识吸收能力并形成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4)政府多手段的支持降低了企业风险,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情境下的企业—政府依赖关系一直是企业研究领域的焦点主题,但鲜有研究从创业领域展开。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创业企业政治行为对创业成长的理论模型,从交易和关系双重角度将创业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划分为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剖析其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创业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基于193家创业企业的量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创业企业政治行为有助于促进创业成长,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创业环境动态性在两种依赖关系与创业成长之间均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洪明  程聪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82-1091
 企业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黑箱问题”一直是创业管理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对主要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企业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的基础上,利用Meta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定量的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创业结果导向较创业过程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企业创业导向对于创业绩效中客观绩效与主观绩效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以创业者风险感知和创业者风险倾向为调节变量的研究发现,创业者风险感知要比创业者风险倾向在企业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起到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冯冰  杨敏利  郭立宏 《科研管理》2019,40(4):112-124
基于激励、认证、“良性循环”三个理论视角,研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对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的影响机制。通过私募通数据库搜集数据构造匹配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为私人资本提供收益类补偿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可以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然而,为私人资本提供亏损补偿加上收益类补偿,或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时,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2)无论投资早期还是后期的创业企业,或者无论投资高科技行业还是非高科技行业的创业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都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3)无论投资创投落后地区还是创投成熟地区的创业企业,政府引导基金投资都不能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上述结论支持激励假说,但不支持认证假说和“良性循环”假说,表明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促进创业企业后续融资的关键在于为私人资本提供合适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对科技创业人才的集聚与孵化具有先天的制度和文化优势。运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创业人才孵化相关理论,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创业人才孵化网络嵌入模型,并以武汉地区科技创业人才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创业效能感在关系嵌入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结构嵌入的作用路径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嵌入式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resource endowments of science-based entrepreneurial firms are influenced by the way technology transfer is organised at the parent organisation. We studied one public research organisation in detail (IMEC, Belgium), by questioning all managers involved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founders of all science-based entrepreneurial firms set up between 1986 and 2002.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three generations of companies at IMEC, mirroring the organisational changes in technology transfer policies and displaying distinct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ing an incubator structure for spin-offs seems to be a learning process during which little decision making can be exerted over senior management's social network in the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ommunity for securing the financi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science-based entrepreneurial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