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淑洁 《出版广角》2016,(12):52-53
民国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档案资料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档案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具有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和长远的研究价值.目前,民国档案整理出版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大量沉睡在档案馆中的原始史料相比,这些出版的档案资料仅仅是极小部分.本文试图在梳理民国档案出版特征的同时,引起相关研究者及出版者重视民国档案的出版价值,促进民国档案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民国文献影印出版历史脉络,概述了国家图书馆、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等机构民国文献影印的出版概况,从选题、开发和出版形式等角度对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现状进行述评,总结出版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整理和出版民国文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谭春霞 《出版广角》2016,(17):55-57
从2007年起,我国不少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民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撑,而档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新闻史料分布区域较为分散,集中整理难度较大;新闻史料基本融合在其他史料文献资料中,难以翻阅查找;近些年,档案修复技术的突破,档案数字化的出版趋势,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社与档案馆的业务合作,为“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性。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研究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事实依据,是“隔代修史”的现实需求,对于研究民国新闻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献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加强文化典籍和档案文献保护、整理和出版工作".档案文献编纂也是"十二五"时期"浙江记忆工程"的主要实施项目之一.2012年8月25日,由龙泉市档案局和浙江大学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共同整理,中华书局出版的《龙泉民国司法档案选编(第一辑·晚清时期)》在杭州举行隆重的发布仪式暨座谈会,活动主办方领导及学术界、新闻界人士120多人出席了发布仪式,这标志的龙泉司法档案文化品牌建设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近年来,龙泉市档案局按照省档案局"两个推进"发展战略的要求,把加强民国档案的整理出版、打造龙泉司法档案文化品牌,作为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借助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龙泉司法档案选编》丛书的整理与出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该项目已作为浙江省地方文书整理与研究工程的重点示范项目,列为省社科联"十二五"重点项目及浙江大学"985工程"重大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历史线条回顾上海地区民国文献出版的现状,总结数字化整理的基本情况,指出上海地区民国文献整理出现的纸质出版弱化,数字化开发几乎由上海图书馆一馆支撑的问题,提出通过充分利用资源,强化出版支持,提振上海的出版地位;多馆共建,共同加强数字化开发力度;影印出版和数据库开发相互借力,加快民国文献整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民国文献影印出版机构、出版内容以及文献类型几个方面,概述2000年以来民国文献出版的现状,总结其出版特点,并指出民国文献影印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出版机构分布过于集中、出版选题相似或雷同,出版形式规模过大,出版文献类型不平衡,以及索引编制重视程度不够,电子版本开发缺失等问题。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民国文献影印出版的建议:加强地方出版机构对民国文献的整理与出版;研发影印版民国文献目录检索系统,避免重复出版;建立民国文献资源调配与出版共享机制;采用整套和分卷出版相结合的形式,解决图书馆资源建设难题;鼓励电子版本的制作和共享,加速出版物的数字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段晓林 《图书馆》2017,(11):56-60
文章运用累积80%法,并通过对2000年以来影印版民国文献出版情况的实际数据分析,测定出8家核心出版社,进一步分析各核心出版社在出版内容上的特色和重点,总结民国文献出版的共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图书馆采购影印版民国文献以及出版社对民国文献的进一步整理出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评审专家点评 故纸堆中见功夫 《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收入浙江龙泉地区所藏晚清至民国时期司法档案,第二辑收录龙泉市档案馆所藏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16年(1927)地方司法档案,依选编标准逐年遴选民、刑诉讼案件共180例,涉及近600个卷宗,约11000件文书.在这样的故纸堆中,如何出版一部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档案文献书籍,颇需编辑下一番功夫. 编辑的功夫首先下在前期的整理方案上.责任编辑较早介入整理方案的制定工作,于体例、编辑规范有颇多建设性建议,自然对资料的整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编辑的意见往往代表了出版方对于档案文献取舍的把关原则,也就减轻了整理者的精神压力,避免了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各级综合性档案馆及典藏民国档案的重要基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向来对之重视有加,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时间里,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普遍整理,基本上完成了案卷级民国档案的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近期又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引进了数字化处理方式.如缩微翻拍、扫描及刻录光盘等,从而使民国档案整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其间也存在种种问题,如对民国档案整理工作缺乏科学规划、民国档案量大与整理人员有限的矛盾、对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不够科学、对民国档案信息揭示得不够准确、全面等等,对此,我们能有什么对策?笔者试就此作如下论析.……  相似文献   

10.
范军  欧阳敏 《出版科学》2015,23(2):96-99
湖南的出版事业源远流长,正式开始刊刻图书的可靠年代是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湖南的出版事业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史料,对湖南近代乃至古代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是很有必要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湖南出版史料》及相关书籍注重革命史料的发掘、整理,同时对晚清民国时期的官方和民间出版史料也有关注.2010年代,《湖湘文库》中有10余种关涉湖南出版史料的文献,这些大部头的著作极为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搜集整理,搜罗范围从古代湖南的刻书业至近代湖南的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史料价值极高.这些史料为综合性的大型区域出版史的编写与当今的出版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陈涛 《北京档案》2008,(8):32-33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至此民国档案整理的工作已经走出初级阶段。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增大,原有的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难满足现有的民国档案利用需求,对民国档案整理工作需要引进新的维度,即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及采取相关措施确保民国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这标志着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条件.在建国后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本文整理了现存民国老课本的出版情况,总结了民国老课本的编写特点,然后对现代社会的民国老课本热潮进行了分析,通过探究其中缘由,反思我国教材的编辑出版问题,以期为出版机构出版适合现代社会实际需求的中小学教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瑞山  金鑫 《出版科学》2015,(4):99-105
教员编发讲义在民国大学非常普遍,这些讲义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打磨日渐精湛,成为最具出版潜质的学术稿本.经民初十余年的积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讲义以多种形式集中出版,构成近代出版史上独特的大学讲义出版高潮.本文从出版史与学科史、教育史结合的角度,以中文学科为中心,通过史料钩沉和文献整理对讲义集中出版现象作一呈现,考察民国出版业对我国现代学术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为研究近代出版与近代教育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存的民国档案整理原则和方法已难以满足档案实体保管和信息利用的发展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了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原则、尊重历史联系与逻辑联系统一原则、利用档案整理原基础原则、坚持整理标准化原则和注重整理与利用开发协同推进原则等五大整理原则,同时提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将会呈现由过程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线性逻辑向网状逻辑发展和粗颗粒化向细颗粒化深入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宇 《北京档案》2021,(8):28-31
明确数字人文及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内涵,解析目前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误区.通过提炼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的价值目标,确立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从完善跨学科研究体系、构建档案整理开发自动化体系、优化知识服务体系、加强网络文献资源采集和信息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欧阳哲生 《历史档案》2007,7(2):118-124
胡适生前刊行的著作主要是一些经他本人编辑或订正的著作,此外尚有许多手稿、私人往来书信、个人的日记和一些档案文献材料,暂时未予出版.胡适去世以后,这些材料陆续整理出版,其方式或直接影印,或经人整理.以下将简述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胡适档案文献材料的整理、出版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非常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经查询梳理,新中国成立后1021种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出版物中,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物有275种,占到总量约1/4,其中包括档案、公报、会议资料、政府文件、资料汇编、调查报告、统计资料、名人年谱、家谱、日记、手稿及书信等,且基本上都是2000年以后的成果。本文以时间为序,将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分成3个时期:民国时期非书刊文献的整理出版经历了2000年以前起始发展,2000-2010年波折发展和2010年以后波浪增长3个发展阶段。分别阐述了3个阶段里非书刊的整理出版状况与特征,呈现出的问题表现为:从文献类型看,极不平衡;从出版机构看,过于集中;从出版内容看,选题集中;从编制形式看,索引缺失4个方面。需要出版社从协调选题,加大调研,突显特色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建国五十多年以来,档案工作者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逐步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吴永贵教授等的新著《民国年度出版时评史料辑编》,系国内首部以出版时评为内容的专题民国出版史料汇编,体现了视角独特、史料丰赡、收录客观、内容宏富的特点,其出版有助于开拓与深化出版史研究,为学界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亦为现代出版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