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期刊编辑的约稿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文学期刊是作者——编辑——读者的经营模式,而二十一世纪的文学期刊是读者——编辑——作者的营销模式,虽然编辑依然处于中间位置,乍看起来地位未变,其实作用却大大不同。编辑从  相似文献   

2.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给文学期刊带来了重大影响。文学刊物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天之骄子”,到改革开放中期的“面目全非”,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几欲嫁作商人妇”的具有戏剧特色的三个时期。21世纪,文学期刊又面临着经济、技术、读者等方面的挑战,表现为:其一,读者群的挑战,读者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化而复合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读者需求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第二,作者群的挑战,作者的作品不适合编辑口味,编辑编的文章不适合读者口味,中介冲突日益凸显。三是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6,(4):99-102
清末传统文人为寻求国家富强,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开始创办文学期刊.受“文以载道”传统影响,清末小说期刊编辑出版者以激励爱国、启蒙民众为担当,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了初步的大众传播意识.为适应期刊这一现代大众传媒,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与技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编辑.变革的同时,也坚守了传统文化,探索了文学期刊的现代化,树立了文学期刊的编辑范式,同时也为五四运动、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出版经营活动的开展,有些编辑逐渐在商业经营中迷失,过分追逐小说期刊的娱乐功能,助长了小说创作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6.
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对于读者同样重要.当前的科技编辑更多的是从文稿的正确性以及规范性对文稿进行加工.本文介绍读者友好的几个方面,通过对科技论文中的部分要素的分析,讨论科技期刊编辑在文稿加工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技论文的读者友好.  相似文献   

7.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被誉为新中国的"国刊",担负着"主流话语"下引导全国文学创作的示范性职能。《人民文学》的编辑们既要严格贯彻构建"主流叙事"形态的编辑理念,又要兼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力求在作家、读者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于是,各种编辑策略层出不穷。《人民文学》、《人民文学》的编辑、《人民文学》的作家作品的命运形象地为我们勾勒出"十七年"期间作品、编辑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众多的文学期刊发行量下降,文学读者开始大量分流。据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统计,1998年全国主要文学期刊订数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文学期刊的读者日趋减少,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纯文学作品也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昆仑》在1998年初闭门关张,《漓江》在...  相似文献   

9.
读者是编辑工作的对象,也是编辑活动的主要目标,报纸编辑树立读者意识,能够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读者满意度。本文通过分析读者意识,强调编辑要树立读者意识的工作原则,并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来提高编辑的读者意识,以便编辑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实现编辑目标。  相似文献   

10.
肖亮 《传媒》2010,(11)
文学杂志发行量的普遍萎缩,并非当代文学缺少读者,而是文学杂志普遍缺少好作品,并且内容和形式都陈旧、单一、平庸,让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致。《北京文学》多年来的改革,就是要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全力提升读者对文学期刊的阅读欲望,最终重新赢得读者。而该刊近十年的苦心追求,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使刊物获得了读者的喜爱。《北京文学》的道路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7文学期刊的变革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文学期刊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市场前景的,只要文学期刊能在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一如既往地坚持提供能够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高品质文学作品,文学期刊的春天或许将再一次来到。2007年,不少文学期刊根据读者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了改版,有些动作堪称大刀阔斧。总体来说,2007年的文学期刊依然坚守着文学的道路,并进行了多途径的探索和突围。  相似文献   

12.
水涓 《编辑之友》2007,(5):89-90
作为编辑,如何审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这方面,既有有关专家、学者的编辑学论著专述,也有很多编辑论文专评,在此,我不必赘言.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我对期刊尤其是文学期刊的"更正"内容产生了更多的关注,每当看到一些文学杂志上的"更正"时都会多加留意,并从中借鉴.下面我仅从"更正"谈编辑审稿中的问题,就教于同人方家.  相似文献   

13.
当今的古籍编辑活动已发生根本性变革,古籍编辑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职能,而是与整个古籍编辑机构上下游相关的工作.变化要求古籍编辑探求新理念——全编辑理念.古籍全编辑理念的思维有几个要点:编辑战略的灵活性、创造性的读者和社会导向思维、古籍出版资源的开发与占有及竞争编辑思维,但建立全编辑理念的古籍编辑机构只有关注读者才能更好地辨别新的机会和建立具有长远意义的出版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文学期刊受到新媒体出现的巨大影响与冲击,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三个属性进行分析,提出文学编辑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适应时代的要求对编辑视角进行调整,让文学期刊在互联网时代通过融合与创新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5.
编辑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编辑褒贬不一,我统统认为是美丽的赞扬。编辑是文章的工程师、美容师,使文章展筋舒骨,熠熠生辉;编辑有伟大的献身精神甘抬花轿,以自己的肩膀为人类攀登科学高峰垫脚,编辑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使科学的百花园里花团锦簇、莺歌凤啭。我既以作为编辑自豪,又以作为值得自豪的编辑而深感自己的责任并颇有所思。一、读者与编辑编辑都是从读者起步的,即使已是老编辑家,面对为数众多的书刊,也仍然还是读者。因此,编辑也者,首先是读者,其次才是编辑。编辑的信念是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的需要就是编辑工作探路的雷达。我们作为编辑在每份稿件的处理中应该感到读者就像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编辑思想对中国现代编辑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的编辑思想在主编《小说月报》期间就颇具雏形。他所坚持的编创结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译介西方文学,注重作者队伍建设,突出的读者意识等编辑思想,为现代期刊编辑活动和编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尽管编辑人员的劳动对象是图书,但编辑劳动的最终实现却是由读者决定的。这是因为编辑人员编辑出版的图书只有为读者接受,其劳动才具有实际价值,否则,便是一种无效劳动。那么,一个编辑人员怎样才能使自己编辑出版的图书确实为读者接受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根据读者心理开展编辑工作。它要求做到: 1.当编辑人员编辑出版图书吋,必须明确客观存在的读者需要。各类编辑人员所面对的读者对象不是清一色的,他们对图书的内容和品种有不同要求。编辑人员只有知道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相应地生产和提供什么。如果无视读者现实和未来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作为精神产品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弘扬人文精神,推动时代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在向读者传播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向读者渗透人文文化的营养.如果科技期刊编辑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学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秦溱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编辑出版专业。就我们文学期刊的编辑人员情况来看,有的是高校中文系毕业生,有的是文学业余作者,有的则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他们在其他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关于文学期刊编辑出版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期刊编辑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如果说出版物提供给读者的是精神食粮,那么编辑则是这份精神食粮生产的组织者和加工者.研究编辑及其编辑心理是编辑活动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换言之,研究编辑在人类文化建设中,尤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性工作的心理活动,对提高编辑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地发挥本专业的社会功能,提高所传播的精神产品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编辑的认知成分及认知策略,为编辑心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