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猛一看,这道题只告诉我们4个数字,而有18个未知数。同学们肯定觉得这道题无从下手。其实这道题有一些隐藏条件,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得到。我是这样思考这道题的: 第一,找突破口。从乘数的十位数着手分析。被乘数是个三位数,它的2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我们给这些学生的评价就是粗心、马虎。殊不知,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一、认真阅读,全面理题读题是解题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起点。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准备。(1)理清题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  相似文献   

3.
<正>在学生作业、考试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很多是明明会做却做错的,他们往往以"粗心"、"马虎"等搪塞过去;也有不少是不懂做而错的,常常以会做了这道题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要想学好数学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别浪费了这样、那样的错误.错误的原因会有多种,应对的策略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常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抱怨:听教师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我都理解;或在教师的提示下,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碰到自己独立解题,常常看着题目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也有的学生拿到问题便匆匆下笔,然后再涂涂画画,甚至不得不改弦更张,审题、解题计划都太"虚";一些学生习惯于"下笔千言",一道题这一次解错,下次还是同样错。种种现象表明:如何解题,怎样理解题意,并从已知条件中挖掘所需的、有用的条件,解题后怎样进行总结,是困扰学生解题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急于问老师"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诸如"你做得不对,我这个是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我这个才是对的"等等;教师们也会说,"你这道题做得不对,不符合标准答案"等等。也许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但当我们仔细思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有这样的困惑:这道题都讲了那么多遍,学生怎么还不会.的确,“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是高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应当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解决.下面从教师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常听学生说:课上也能听懂,就是自己不会解题;也常听一些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过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这两种现象非常普遍.其实质,是学生"知道"但"想不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知道"但"想不到"呢?笔者对此研究多年,现将点滴思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后,进行章节过关测试时有这样一道题:若x~2+2(m-3)+16是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则m=____.阅卷时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填,填了的学生也回答错误.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看题才发现其中的奥妙,原来本题应该是这样的:"若x~2+2(m-3)x+16是关于x的完全平方式,则m=____."可能是由于排版的缘故漏掉了"x",变成了试卷中现在的这道题,我们姑且称此题为"别题".对于这道别题,出现了下面几个答案:m  相似文献   

9.
<正>以下两个场景我们教师经常碰到:场景一:一次考试后,某教师在翻看学生答卷时对同事抱怨说:"第52道这类型的题我们平时做过、讲过、订正过,后来还用同类型的练过,为什么还有三十几位同学错呢?"场景二:试卷发给学生后,某同学看到老师在试卷上的批语:"这道题做过、讲过、订正过,为什么还会错呢?"对此表现出很无辜。出现这种状况时,有的老师也许会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产生怀疑,学生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笔者在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不少学生在例题教学之后的练习,尤其是课后练习中,经常会问:"老师,这道题要不要画图呀?"笔者理解,学生之所以这样问,其实是将"画图"作为一种额外的"作业要求",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实需求。这样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促使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教...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一道因式分解题目 :例 1 因式分解 :(1 )x2 -5x 6;(2 )x2 -5x -6;(3 )x2 5x 6;(4 )x2 5x -6.这道题出得很有趣 ,题中四个小题 ,其中代数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绝对值均相等 ,但是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符号可以任取 ,(事实上 ,二次项系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学习比的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甲、乙两个数,乙数是甲数的710,求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几?学生审题后感到,这道题比较容易解答。根据“乙数是甲数的710”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把甲数看作10份,乙数就是这样的7份,那么甲数与甲乙两个数和的倒数的比是:10∶  相似文献   

13.
如今的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何才能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为每一位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解决好"这道题怎样解"的问题,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面对一道题,学生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道题怎样解"。教师首先要用学生最容易想到也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经过加计以算讲得解,平让衡学移生先动后立足体于系会中解气这体道的题质。  相似文献   

14.
一分钟有多长,笔者听到两位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其一,让学生进行口算笔答题竞赛(题目是课前准备好的若干道100以内加减法题),教师计时一分钟后,学生回答完成了多少题(平均20道左右),其二,让学生看电子钟的分针转动一周,默数并记住脉搏跳动的次数(60次至70次之间).依笔者之愚见,第一种方法似有不妥之处.注意的特征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或事件的高度集中,而同时会离开其余的一切事物;一个人不可能同时从事两件都不熟悉的、一都需要集中注意的活动.组织学生答题竞赛,活动本身,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既要做得迅速,又要算得正确,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匆匆而过,一分钟到底经过多少时候,学生并没有能感受到,更何况一分钟学生能答多少题不是一个常量,这之间没有相当关系.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本文就结合日常教学过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概述,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教材的价值。一、借助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所谓一题多解是指让学生对同一道试题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程问题的教学,我自以为过关了.不料,在一次含两道工程问题的考试中,我教的学生只有三人解对了这两道题目.这一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学生的错误情况大致如下:题1.一件工作,甲工人独做,?小时完成;乙工人独做,6小时完成.若两人合做,几个时可以完成?这道题绝大部分学生将其列式成"1÷(? ?)",极个别的甚至还列成了"1÷(? 6)".这反映绝大多数学生虽能写出乙工人的工作效率为  相似文献   

17.
以2020年武汉中考第26题的解法为例来说明,用"模式"法分析这样的几何题,既能提高解题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形成特有的解题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的两道中考试题,现在依然出现在考题中困惑着我们的学生.是题目真的难吗?否也!而是因为我们有些物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则必须搞清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笔者在此采用"对比法"米剖析这两道相似题,希望通过这样的剖析能给学生提供一点帮助,教会他们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21题(压轴题)给人的感觉就是难,其中第(Ⅱ)问不只是难住了学生,许多教师对高考给出的解答都感到费解———这样的解答是如何想到的呢?问题真的这么难吗?解决问题的"至高点"在哪里?我们有何"制高"对策呢?本文展示笔者探究这道试题的心路历程,以飨读者.题(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21题):设函数f(x)=ex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我遇到这样一道题: 试比较下列四数大小,-1997/1998,-97/98,-1998/1999,-98/99,并说明理由, 失败了 初读这道题,我很坦然,因为可用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1)先求出这四个数的绝对值,再通分.但在解答中,面对最简公分母"1998×98×1999×99",我哭笑不得,只能难过地摇了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