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翼鉴 《体育学刊》2003,10(1):18-20
对《我心中的理想体育》一提出质疑,指出该混淆了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竞技体育)质的区别。反映出该的观点与《宪法》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要求不符。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2015,(1):15-15
我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同时也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无论哪种身份,我都是全民体育服务链中的一份子,我很骄傲,今天在这里为大家分享我对服务这个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准备开始读研的学生,专业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今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体育部实习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得到一本《中国体育》,被贵刊探深吸引。贵刊的文章令我大受启发,大开眼界。谢谢你们,我会一直支持《中国体育》。  相似文献   

4.
一年前,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从爸爸手中得到了《中国体育》,并被贵刊里详实的内容、独到的视角、风趣深邃的文字吸引,伴随我走过在体育大学里一年的求学之路,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读了本刊2002年第1期张洪潭老师的“体育之乐岂能预设”一文,颇感有话要说。快乐体育,我认为,它应体现运动者从事体育活动过程的快乐和通过体育活动所感受(身心两方面的感受)的快乐。任何只究一点的说法与做法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那么,快乐体育应是对运动者的学习过程及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养成的一种全程性关注。故此,体育之乐是否能预设的问题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如果这么一点点的学校体育的目标都不能预设,我们还能期望体育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什么东西?下面提供几点我个人的看法,与张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6.
十六年前,我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刚开始工作,就怀着满腔的热忱投身于农村的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凭着对体育工作的执著,努力改变着一所学校的体育面貌。时光荏苒,已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了青春年华的我,在工作经验与阅历逐步成熟之际,时逢课程改革,一时间搞的自己有些迷茫,正在即将迷失方向之际,想起了身边的老朋友《中国学校体育》,她可帮了我的大忙。因为她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为我指明了课改的方向,传递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湛的体育文化精髓,丰富的体育教学妙招,趣味横生的经典体育事例。读起她真的感受到像是与许多…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学体育出身,所以对体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然而,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自学校体育工作与德育工作合并以后,于是乎我也就关心起体育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看了日本人办的一所学校的运动会,对我震憾不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看到了学校体育的灵魂,看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总结前一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刊推出课改专题,邀请学校体育界知名专家、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2006年完成的主要工作过去一年,理事会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全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正式启动为了给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体育工作和指导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我研究会受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委托《全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中小学体育白皮书)》课题研究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四期裴东光老师的《我对快乐体育的理解》一文,不禁感慨万分。其实我想说:1500米,90%的学生不能在10分钟内跑完,应该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一名基层的体育教师,每年都会目睹体育考试中学生跑完800米(女)和1500米(男)时那一张张痛苦扭曲的脸。每到此时,我总会深深地自责:体育课上学生干什么了?课堂上体育教师都干什么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是这个样子的吗?这就是快乐体育带来的结果吗?一、关于快乐体育之一:快乐体育指的是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需要出发,把体育…  相似文献   

11.
我的乐事     
要说起我们家,在当地可小有名气。全家五口人四个体育工作者,一个典型的体育世家。共同的事业使我们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对《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钟爱!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从事农村体育工作充满厌恶,一度对前途失去信心。有一天,父亲送给我一个礼物,那是他给我订阅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很快我便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看《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一样。我尤其喜欢看里面的“一线话题”栏目,它的内容很贴近我们基层一线体育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及落实的必要性 1、大课问体育活动和体育与艺术“2+1”的内容:(1)大课间体育活动足指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增加艺术因子进行拓展提高的一种学校体育教学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有效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促成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第二季度,西藏自治区体工大队的几位教练员到各地进行招生,在招生期间了解和看到了一些基层学校存在的问题,对我感触很深。经过这次招生,我回顾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做了一次认真分析和总结。下面谈一谈本人对基层学校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及今后的发展建议,以及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总结前一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刊推出课改专题,邀请学校体育界知名专家、一线教师围绕体育课程改革展开专题性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我来说,开始从事体育理论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大体上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是最早发表我的科研成果的杂志之一。1982年第2期当时还叫《体育教学与科研》就全文刊登了我的长篇论文《体育科学的现状和趋势》,共达14页。这篇文章很切合当时体育科学界的需要,也是我的一篇讲稿。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实事求是地说,也就是这样几篇有创意的论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96年3月从一所农村高中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兼任全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工作。当时我就和时任教育局普教科体卫专干分析制约我县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如体育专业师资相对不足,各校现有师资、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我是一名体育老师,现在正带高二体育生训练,他们的成绩不太好,我准备给学生买营养品吃,希望能提高他们现在的成绩。他们到2007年才体育高考,我现在不知道怎么办?请专家给我一个答案,谢谢!  相似文献   

18.
<正>一、偶遇第一次见到《中国学校体育》是1981年,在学校的图书馆,当时刊名为《学校体育》。没想到就是那次的相遇,使我和《中国学校体育》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光阴荏苒,转眼间30年一晃而过,我也由一个朝气勃勃、意气风发的青年体育教师,成为了知天命的体育教研员。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更感谢《中国学校体育》给了我人生中学习与工作的莫大帮助。30年来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成了我专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习惯,30年的杂志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西岗区五四路学校马红梅:我是一名青年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是感受到现代体育对于我们学校体育的垄断,而民族体育却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感觉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浓,更缺少对本土体育的了解,古老的中华传统体育应该在我们身上得到延续。目前学校还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系统教育,学校体育如何拓展课程空间,实施健康政策,我们是否应该把优秀的民族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加以传承和弘扬,对此我很疑惑,想请专家指点。谢谢!  相似文献   

20.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