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呈现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自身物质组分的组建和破坏,使生命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换言之,生命系统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并通过信息输入和输出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  相似文献   

2.
图书流通系统“熵”稳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力学角度看,图书流通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开放系统,流通部乃至图书馆正是以“负熵”而生存的熵态系统。本用熵语言阐述了流通部如何快速有效地发挥其系统的信息功能,提高馆藏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呈现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自身物质组分的组建和破坏,使生命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换言之,生命系统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并通过信息输入和输出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的。以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运行、发展、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等特点为研究方向,提炼出的生命观念有生命的物质观,物质、能量和信息观,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调节观,适应与进化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创新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可分为几个层面:观念、理论层面,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教师、管理层面。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而且各层面自身还直接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正是在这种流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实现着自身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由于生命系统属于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便决定了生命系统是时刻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否则就会解体,进而导致系统的崩溃。换言之,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即系统的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机制主要依靠反馈。所谓反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作用于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讨论稳态与动力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及负反馈平衡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澄清其中的关联和区别,逐步从生命信息的角度深入理解稳态的内涵:自组织的生命系统稳态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代谢的统一状态,而信息反馈则是稳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构成生命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要素的视角对生命的诞生和演化历程进行了整体解析,形成了多视角、多元化的生命本质观。  相似文献   

9.
系统论认为,世界是由各种系统构成的,任何系统都处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并在系统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系统具有强烈的自组织性,自发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平衡态)。在此基础上,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系统在开放并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进化的过程和趋势,这就是“耗散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王丽萍 《中学生物学》2011,27(10):40-41,49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在常人眼中,也就是芸芸众生,千姿百态。事实上,它们却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各种生态系统→生物圈。从细胞到生物圈,生命系统层层相依,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体,而各层次内部和之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和能量代谢,也依赖于信息传递。借助信息传递,生命系统各层次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在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中,笔者  相似文献   

11.
用“熵理论”从生命体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方面来研究了开放的非平衡态生命系统在吸收环境提供的能量、物质和信息后,生物熵的变化特点.研究表明在此情况下,生物熵逐渐减少.正是这个负熵高能生物自组织,使生物不断生长、发育和变化.我们给出了这个生物自组织的特点和生化反应的生物熵变化规律,以及在生命体中生物能量、物质和信息相互转变的新的热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教学设计理念】细胞呼吸是生物体极为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具体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实质,也要充分地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命活动的联系及人们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应用。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糖类、脂肪等)引出问题——糖类等所含的能量是如何转移到 ATP 中?紧接着让学生观察 Flash 动画,然后由学生归纳出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  相似文献   

13.
生命系统由“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共同决定;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有组织、有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衍生结构(场为载体)主要构成“信息”和“能量;”本文从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局部的电磁兼容系统来说明场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场和生命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生命系统在场的作用参与下其生命活动得以实现,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场。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强调语文课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注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和应用 ,这就决定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系统论认为 ,语文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开放性耗散结构系统。对于语文教学大系统来说 ,就必须实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开放 :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有用的知识、能量和信息。这就是要按新课标的规定 ,拓展学习空间 ,跨领域学习 ,在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学语文用语文 ,从宏观上开放。l.从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引入学习内容 ,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例如 :从…  相似文献   

15.
谭家学 《生物学教学》2010,35(12):66-67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代谢是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生物活体与环境不断交换物质的过程中,含从体外吸取养料和物质在体内的变化,在活细胞中有旧物质的分解和新物质的合成,彼此互为消长来维持活体的生命,所以代谢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命过程无非是生物分子发生的各种物质转化以及伴随的能量转化的总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生物体稳态的维持需要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供应,能量的供应推动着物质的变化。能量代谢在细胞代谢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ATP作为能量"通货",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历年高考试题都会涉及ATP的结构、利用、合成和分解等知识点,其中2016年全国生物Ⅰ卷29题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8.
王小英 《小学生》2010,(10):12-13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开放,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拘泥于教材,机械地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9.
一、高考探究 新陈代谢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命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生命体内部细胞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均是以物质变化为基础的,所以,以任何生物学科知识为载体的高考试题大都可以渗透到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酶、ATP、新陈代谢类型等.  相似文献   

20.
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力分析 金融资源系统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都是由多要素组成的,与系统演化动力相关的“流”有:物质流中的人才、设施的量流;能量流中的货币流,信息流中的金融资源配置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系统的演化通过这几种“流”得到实现,最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状态和系统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