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沉闷型"班级是指整个班级表现出课堂气氛很沉闷,不能积极与老师互动,同学间也很少交流,整个课堂就是老师在唱独角戏,呈现消极的沉默;课间较为安静,学生不愿走出教室门;课外活动不愿主动参与,班级呈现出消极沉默的氛围,将这样的班级称为沉闷型班级。怎样才能管理好沉闷型班级了。一.转变沉闷型学生的自我认识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所以,很好的转变消极沉闷学生的自我认识对沉闷型班级管理非常重要。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课  相似文献   

2.
美术欣赏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是教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够吸引他们,还是这已经入夏的天气让人发困,还是学生的认识及平时的课业压力比较大,还是兼而有之?就沉闷的美术课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肖海波 《新疆教育》2012,(19):117-117
许多任教过低年级与高年级的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低年级课堂,小手林立;高年级课堂,举手者屈指可数,似乎是学生越大,课堂上举手的人就越少。沉闷的课堂让教者困惑,让教学低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模式化的数学课堂失去了兴趣。如何打破沉闷,回归灵动的数学课堂呢?带着这一微型课题,笔者作了如下尝试,小有收获。  相似文献   

4.
《伤心咖啡馆之歌》以其独特的民谣风格在美国南方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浓郁的孤独感和沉闷感是其文本的一大特色,而以往的评论大多集中在其“精神隔绝“方面,很少关注到文本本身的民谣风格和沉闷的话语叙述。本文作者对“精神隔绝“提出质疑,并对文本的民谣体结构及其文化意义提出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盛文俊 《考试周刊》2014,(44):121-122
课堂教学沉闷是当前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职英语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本文分析了导致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沉闷的原因,探讨了打破课堂教学沉闷的三大策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采取积极而又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乐于发言,使中职英语课堂不再沉闷。  相似文献   

6.
孤独是人类的普遍情怀,更是学家敏感的思想特征,学家为了表现孤独、消解孤独,于是铸造了他们的学丰碑。本从社会动乱、政治失意、思乡怀人三个方面探讨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并力图阐明柳宗元为了消除孤独而运用的意象消解法和禅理消解法,从而揭示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7.
刘震云的反讽蕴含在他的日常“关系”叙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面和心不和”、事与事之间的“芝麻变西瓜”以及人与自我的“说得着”与“说不着”。“面和心不和”以事实与表象的对立凸显贫困、欲望、权力(秩序、规则)对人的奴役及造成的悖逆存在状态;“芝麻变西瓜”展现出世界的荒诞本质;“说得着”与“说不着”则以“反讽式自我”观照个体心灵孤独。这一反讽显然超越了修辞与叙事层面,是典型的存在论视阈中的反讽。它凸显着作家对悖论式存在状态的否定与批判,对荒诞的体认和对自我精神的召唤,是作家反讽精神的体现。刘震云的反讽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反讽的维度。  相似文献   

8.
<正>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沉闷型班级有着自身的特点,通过了解这些特点进而有效的管理这样的班级,使班级呈现良性发展,已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为此我对沉闷型班级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下面就沉闷型班级的表现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互动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气氛沉闷的班级占整个年级班级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比  相似文献   

9.
段振 《现代语文》2008,(3):56-5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配合老师,师生互动少,课堂显得“沉闷”。勿庸置疑,这一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问题不愿回答或不能回答,不参与课堂教学,不与教师形成互动,造成课堂的“沉闷”。那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来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思考:  相似文献   

10.
廖雪琳 《师道》2023,(11):51-53
<正>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里,居住着一头名叫“Alice”的鲸鱼,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由于它发出的频率比正常鲸鱼高出一倍,同伴无法通过它发出的声波与之交流,在其他鲸鱼看来,Alice是一个另类的存在。有一群人,他们就像孤独悲鸣的Alice,只能用旁人无法听懂的叫喊或沉默来表达情绪,得不到同伴的回应。他们,是自闭症患者;他们,是“星星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别人难以涉足的孤岛。  相似文献   

11.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意。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名师精讲】 高中生在平时阅读中“结识”了许多高尚的人、卓越的人.他们的人格操守、业绩成就令人景仰。如果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领略到真正的善良、公正、执著、奉献……而选写人物评传,正是作者与人物进行心灵对话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3.
路淑楠 《文教资料》2013,(9):162-164
在如今各大高校中,“课堂沉闷”现象已十分常见,这种看似师生互不干扰的课堂现象实则已经对课堂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学校教育基本结构的角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从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亦戎 《时代教育》2007,(6Z):117-117
1爱的内涵 埃里希.弗罗姆说:“爱是一种艺术。”其实,爱是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种积极力量,让我们能克服孤独、排除自卑、增强自信、赢得自尊,没有爱的人无法生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三的语文教学非常枯燥、沉闷。因为根据课程设计,高三语文没有新的教材,新的学习内容,一整年都是高考复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以应试为目的的,而且由于教学时间宝贵,教师常选择一讲到底或者讲练结合的方式。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做。面对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感受到的是疲惫和无趣,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导致大脑缺氧,思维短路,反应迟钝;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写作无病呻吟,缺乏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消费形态折射着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又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明代商人消费形态的分析,揭示身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中国商人,他们并没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对封建经济形式的依附心理、对奢糜生活方式的追求是这一时期商人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二军 《教师》2011,(27):46-4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彭杰 《课外阅读》2010,(12):67-67
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配合老师,师生互动少,课堂显得“沉闷”。勿庸置疑,这一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般人而言,数学家是一些“生活在别处”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往往不为我们所知。曾经有一位“万民之上”的人物在回忆录中感叹,总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他的意思是在权力的顶点不能与周围的人交换心得。这是不难想像的。但数学家把他们的所思用最“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是被我们视作天书———数学家的孤独,来自于他们不得不独自垄断数学语言。我说是的纯数学。它多数情况下未见得造福了芸芸众生,甚至根本看不到应用前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属此类。它可以看成是人类智力的极限拓展,那些令数学家们无比激动…  相似文献   

20.
一位我曾经带教过的年轻老师来信说,她在上<烟台的海>这一课时,尽管课前作了充分准备,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回答寥寥无几,师生缺乏双向互动,课堂气氛很是沉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碰到这种情况,心情十分郁闷,这一点我非常理解,同时也非常敬佩,敬佩她课后能认真的反思,课后反思对年轻教师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回信告诉她:相信你有了这种敬业精神,今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只是对她课堂沉闷反思的观点,不敢苟同,想借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