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比较,教材第80页的例5及做一做,第81页练习十六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进一步分清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2.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比较》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是对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总结,同时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方法上的延伸和归纳。鉴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将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混  相似文献   

3.
“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概念比较多,比较抽象,概念前后联系比较紧密,而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特别相近,因此学生常因概念不清而发生混淆。特别是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更加明显,是教学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同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  相似文献   

4.
甲、教材的分析:试用本高小第三册算术的总复习,包括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四则式题和应用题。它概括了全册的主要内容,有严密的系统性,政治思想教育的因素也很丰富。约数和倍数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所以首先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第332题是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第333题要求把合数化成质数相乘的形式,这两题是为复习求最大公约数和求最小公倍数做准备的第334、335题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5.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较为容易。都是先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把所有除数连乘;求最小公倍数要把所有的除数及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而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常混淆不清,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求最大公约数:①通常是用三个数公有的质因数作除数。②必须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12、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 先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 再用3个数公有的质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2~74页.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  相似文献   

7.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正确、快捷、有效学习约分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因此,牢固而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教师全面了解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95年第3期P37刊载了江西上犹县教研室方宣茂、刘述政两同志合写的“化简分数,交叉相乘——求最小公倍数的一种新方法”一文,笔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笔者根据求最小公倍数和求最大公约数的密切联系,将此文此新法变化为“化简分数,平行相除”,也是求最大公约数的一种好方法.例:求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首先,化简分数,即把24和36两个数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并化成最简分数.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知识,已经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短除法。事实上,短除法的本质是分解质因数。例如:求144和96的最大  相似文献   

10.
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我开门见山:“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话音未落,马上有学生接口说:“简单、简单,跟两个数的情况差不多。”见此情景,我没有多说什么,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数:12、16、18。“既然同学们已经会做了,那就试试求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试做后的结果令我诧异——全班23个学生个个都是这样解答的:  相似文献   

11.
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相比,情况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方法又有区别。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整除”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两点应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第一,正确确定短除法的除数与判断最后的商。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短除法,每次除必须用三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作除数,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若三个数有公约数(1除外),则用三个数的公约数作除数,若除到三个数只有公约数1,而其中两个数有公约数时(1除外),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1除外)继续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每两个数都是互质数(即“两两互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要想使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就必须反复强化。反复强化固然可行,但若外界刺激过分单调,大脑皮层就会进入抑制状态而自动停止工作。这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宜在数学课的巩固练习中,采取有趣的练习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第八册数学“数的整除”一单元中的“求最小公倍数”一节时,在学生明确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方法,并学会了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之后,除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之外,着重说明求三个效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不同点:即在用短除法的形式取公有的质因数时,除了要取出三个数公有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材第65—67页)第1课时,新课。 探究新知设计 以旧引新,形成概念 1.学生观察复习题中8和12的约数,自己找出8和12都有约数1、2、4,观察得出:1、2、4既是8的约数,也是12的约数,8和12公有的约数是“公约数”;其中最大的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 2.学生看书勾划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3.多媒体或活动灯片演示:用集合图表示8和  相似文献   

14.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如果这两个数既不成倍数关系又不是互质数时,用较大的数翻倍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较小数缩倍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8—59页例1、例2和“做一做” ,练习十三第1—4题。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 ,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 ,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并能进行正确判断。(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能力。3 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课堂场景学生学习通分时,懂得了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后,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应先找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而学生对于找最小公倍数只会用短除法,要想一眼就看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学生觉得相当困难。该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双能快速看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慧眼”呢?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脑海中跳出了学生“帆”曾经在课堂上的一个回答。记得刚接触最小公倍数时(还没有学习短除法),学生“帆”就曾提出他会用自己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他说:“只要用这几个数中的最大数,从1开始分别乘连续的自然数,等到乘出的积也是其他各数的…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1987年第3期《“数的整除”单元思维训练题》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24,最大公约数是4,这两个数各是多少?”文章作者认为,该题的答案是12和18,而我认为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积,即(a,b).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75页例4:求8、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材结合例4解释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算理后指出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简析本章教材是分数部份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分分数的开始。从知识结构来看,它紧接第三章“数的整除”,在理解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