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浅谈太极刀     
太极刀,并不是指一把武术刀,它是一种刀法,是由河北省广平府杨禄禅得自陈长兴所传的武术体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该种刀法,理与太极拳共通,称太极刀法。太极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之环首刀,所谓环首刀,其特征不仅是刀首有环,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狭长,较一般佩刀超长逾尺,  相似文献   

2.
刀术是明代有较大发展的武术技能之一。自宋以来,朴刀、长刀、双刀等刀法在民间习武活动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宋元话本,杂剧对此多有描写。但是有关诸家刀法的描述则少见,这一现象到明代开始发展变化。从明代典籍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丰富的诸家刀法。《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记载:当时“使刀之家十五,日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双刀;曰钩  相似文献   

3.
胡振国  张力 《精武》2007,(3):66-66
“燕尾单刀”是南派少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相传为宋时武松所传。因其刀风凌厉、气势勇猛,且身法灵活、裹身进退、潇洒自如,充分显示了刀法吞吐沉浮,雷厉风行的风格,所以深得武术界同仁喜爱。清末民初,该刀法在古城金陵武术界十分盛行,长江中下游一代流传也甚广,至今江南老一辈武术名家中,深谙此技者仍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4.
一、刀术刀是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其种类繁多,在此所述的是以一手使用为主的单刀。单刀是武术中主要的短器械之一。刀的构造包括刀尖、刀身、刀背、刀刃、护手(刀盘)和刀把。刀较剑宽,刀背较厚,由背至刃渐薄。刀背是为了增加刀的重量以加强劈砍的威力。和便于防御其它器械。刀刃和刀尖最锐利,其作用主攻,刀背最牢固,其作用主防。刀术的技击方法是由刀的构造所决定的,旧称“至于刀之利,利在砍,枪戟之利,利在扎”,故说“枪法直而刀法圆”,可见刀虽有尖,可刺、扎、点、崩,但其主要进攻方法仍是用刀刃劈砍。武术的各拳种流派都习单刀,其演练风格和动作特点因拳种和流派不同而各异,但使用刀的基本方法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六合十二刀     
李俊德 《精武》2006,(1):36-37
此刀法是六合门中技击性较强的刀法,它分上四刀、中四刀、下四刀合计十二刀。它既可单动作练习, 又可连贯练习。它以攻待守、以守待攻,视彼应变,随意而变,出奇制胜,因而具有一定的实战性。此刀法在本门中属于高层次看家刀法,加之授徒严格秘不轻传,因而会此刀法者甚少,如再不整理就有失传的可能,现将此刀法进行整理以传世人。此刀法得于家父李志云,家父得于祖父李树亭, 祖父之师王殿臣,王殿臣之师李冠铭也。李冠铭沧州六合门祖师也。  相似文献   

6.
采用历史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关羽“武圣”地位的确立过程,其春秋大刀在后世各武术门派中的流传情况,以及关王刀在戏曲中的运用。在最初的关公戏中,春秋大刀是用来摆而不是用来舞的,精通通背、形意和八卦的南派艺人王鸿寿将武术中的《春秋刀谱》融入戏曲当中,令春秋大刀在舞台上动了起来,其徒李洪春在继承他大刀的舞台程式后,又结合家传武术,以及其师武术家孙文奎的关王十三刀,演化出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春秋刀法,这也令其获得了“红生宗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一、传授刀术的基本方法1、介绍刀的各部位名称。2、持刀的基本方法--抱刀,并使学生了解抱刀是由器械本身的形态和功能而决定,刀有一刃一背,持刀时可用刀背贴靠手臂内侧。3、基本刀法的学习。刀的形制决定了刀的技术,基本刀法包括缠头刀、裹脑刀、扎刀、劈刀、砍刀、斩刀、撩刀、刀花等。基本刀法的练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每节课都要进行练习,不断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8.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揭、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9.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和柔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双刀是武术双器械的一种。它的基本特点是:练习者双手均有掌握和运用器械的能力;要求各朴刀法、刀花和步法紧密配合,故有“单刀看配手、双刀看步走”的说法。此外,双刀套路除了具有劈、砍、撩、挂、扎、刺等基本刀法外,突出的特点是刀花较多。各种刀花以及刀花的转换变化,构成了双刀套路的主要内容。在练习中,两把刀缠绕在身体两侧,上下翻飞,左右交错,银光闪闪,再加上各种敏捷灵活的步法配合,不但表现了刀术雄健有力、  相似文献   

11.
心意六合刀     
朱伯伦 《武当》2012,(9):25-28
心意六合刀传统套路,由河南著名心意六合拳名家、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漯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李洳波先生所传。笔者多次与李洳波先生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认为,这套传统刀术套路确属心意门内之刀术。无论步法身法和刀法均未脱离"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六形(式)合一"以及"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南派心意六合拳的性征和特点。正如李洳波先生所说:"朴实无华,简单易学。"笔者刍荛之见,该套刀虽然具备历来刀术的劈  相似文献   

12.
因为老采刀套路较长。而且练法较为复杂。仅凭文字很难窥其刀法要义,所以本刊仅节选其中几式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13.
肖春明 《中华武术》2004,(11):36-37
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足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它刀身修长,长五尺(刀身长3.8尺,刀柄长1.2尺,全长5尺,故又称五尺刀),兼有刀、枪两种兵器之特点,既可长兵短用,也可短兵长用;既能发挥远距离的单手撩剌,又能体现近距离的双手劈砍。其刀法朴实,势法精粹,剽悍雄健,步法疾速,灵活多变。用于技击,威力极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重要资料《苗刀考证》中这样写道:“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诒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夺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相似文献   

14.
双手刀,乃诸多武林人士酷爱之兵器,其刀法,更是众人追崇之著名传世刀法。武林中说法众多,练法各异,确有得其真传者,亦有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者。双手刀法之秘不轻传的"连环十六刀法"今惊现沧州,实属武林之幸事!据史料记载,双手刀刀型是长条形、刀背凸出呈圆形,既增加了刀的强度又有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始陆续在一些军事著作及大型类书中有关于武术器械及拳术的记载,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专著。以明代武术文献为基础对明代武术发展进行考查,梳理出明代刀法、剑法、棍法、枪法、武术杂器械及拳法特征。从武术文献梳理发现,中国武术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武艺,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民间武术,武术器械技艺是中国武术的主流,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拳法跃居诸艺之冠,并成为拳种及流派的统称。  相似文献   

16.
双手用一刀是一种独特、实用的武术技法,中华先民早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惜的是元以后,这种技术频临失传。有明一代,受倭刀的影响,俞大猷、戚继光、刘云峰、程宗猷、吴殳及后起的武术家开始积极学习、借鉴倭刀技法,并开始探索将之融入中国武术之中,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正是在这种积极努力下,中国武术双手刀法沿中国大运河自南而北传播,出现了"独流苗刀"、"沧州苗刀"、"万胜苗刀"等练习样式,涌现出任向荣、刘玉春、马凤图、佟忠义、郭长生、任鹤年等一大批苗刀大家。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苗刀作为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捛、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18.
湖北快刀     
段嵘 《围棋天地》2008,(23):55-57
湖北队的女将向来刀法犀利,战斗力强,在建桥杯这个备受女棋手喜爱的舞台上,来自湖北的鲁佳在决赛三番胜负中以2比1战胜王祥云,摘得桂冠,成为继黎春华和叶桂之后的新一代冠军级湖北快刀。  相似文献   

19.
本刊北京消息多年来,武比比赛刀,剑一直难以规范化,近几年,按照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  相似文献   

20.
金安 《武当》2013,(8):27-27
张子元先生,1917年10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尤晋卿、徐宝林、姜永樵等武术名家,后拜穹窿山上真观道长为师。内外兼修,练成一身武艺,尤擅查拳,精于剑术和刀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开始免费收徒授艺,历经七十多个春夏秋冬,培养弟子三千余名,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被录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张子元先生曾任苏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