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三省地方通志,历代修纂不多。元代的《辽阳图志》早已亡佚。明代仅有嘉靖刊本《辽东志》和《全辽志》。清代统治全国二百六十八年,东北地区性通志,成书亦不多,康乾之际,出于纂修《大清一统志》的需要,才先后修成《盛京通志》数种。以后,直到清末,也不见纂修。这仅有的几种通志,三百年来除乾隆元年刻本于咸丰二年补刻,乾隆一百  相似文献   

2.
[乾隆]会昌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清)戴体仁修吴湘皋等篡清乾隆十五年刻本按:卷数当无“首一卷”。是志有台湾成文影印本行世,其版心、目录、内容均无卷首之标识。纂者当录为:吴湘皋纂。是志纂修姓氏列吴湘皋为“纂修”,戴体仁《序》云:“修纂则原任江宁溧水知县吴湘皋。”版本项当录为:清乾隆十六年刻本。是志戴体仁等所作序均为乾隆十六年,记事亦止于乾隆十六年(见卷十七职官第10页)。[道光]会昌县志三十二卷(清)蒋启扬纂修清道光六年刻本按:卷数当另录有:首一卷附一卷。是志纂修人名页之版心有“卷首”字样,凡例也题有卷首;卷三十二之后附…  相似文献   

3.
《乾隆壬午科江南乡试诗四房同门录》一书收录戴震乡试制艺三篇,为修订本《戴震全书》及《戴震全集》所未收。此书为研究和考察戴震生平、戴氏与段玉裁的交游、戴氏与江永的学术渊源以及清代考据学风对科举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西域地理图说》是清乾隆初年由永贵主撰的一部私修回疆史志,被视为清代新疆史志开山之作。作为《回疆志》的底本,它对清代新疆史志的撰修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它记述了乾隆时期丰富的回疆史料与风土人情,创制了清代新疆史志的基本体例与规范,开启了清代履疆边臣私修史志的先例,引领了清代新疆史志撰修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私修史志,它不仅为《大清一统志》等官书的编修积累了史料,是内地士林了解西北边塞的重要媒介,它还以浓郁的经世致用精神力推乾嘉之学走向转型,其治边守边的思想成为道光以降解决西北边患的应世良方,促进了西北史地学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乾隆《潼川府志》是在清代修志高潮下编纂的一部志书,不仅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编纂审慎、征文考据、保存佚文三个方面。是志在体例上自成一家,对所收地方文献详加考证,并辑存了一些失传文献,通过考辨相关文献,对深入研究清代地方志编纂情况,以及清代潼川府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直隶河渠书》是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延请知名学者赵一清、余萧客、戴震等编纂的一部水利志书,也是陈仪《直隶河渠志》之后第二部直隶地区水利专志。与《直隶河渠志》相比,《直隶河渠书》在内容、体例、规模上都有了巨大进步,保存了历代特别是清代直隶地区大量的水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价值。同时,由《直隶河渠书》引发的公案作为赵、戴《水经注》案的附庸,也成为嘉庆以来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相似文献   

8.
方略馆主要负责编纂"方略"史书,是清代特开的官修史书机构。始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于内阁,有撰事则设,书成即撤。乾隆朝成为常设史馆,隶属军机处。晚清以降,逐渐衰落。方略馆机构职掌明确,人员管理制度严格,不仅纂修方略,而且参与纂修诸如《皇舆全图》《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满洲源流考》《明纪纲目》等书籍。方略馆编纂活动见证了清代由大乱走向大治、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扮演着构建清帝"大一统"之主地位、昭示国家疆域"大一统"之盛、维护统治秩序、重塑清廷统治权威等多面相的角色。本文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其它文献史料,拟对方略馆沿置始末、机构职掌与人员管理、方略编纂活动及特色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9.
道光《安邱新志》二十八卷,其纂修源自道光《安邱新志乘韦》,经考订得知,纂修者为马世珍初创,张柏恒增订,马步元校订。《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将二书混为一本,对书名、版本、纂修者著录有误。辨析厘清了道光《安邱新志》的纂修过程和版本源流,匡正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的著录之误。  相似文献   

10.
《北京档案》2004,(5):1-1
几代首都档案人翘首以待的《北京志·档案卷·档案志》(以下简称《北京档案志》)出版发行了。本刊谨向这一盛世盛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志书纂修工作付出心智和汗水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北京档案志》是《北京志》的一部分志,它的纂修是我们伟大祖国首都社会主义新方  相似文献   

11.
《经雅》是戴震辨释草木鸟兽虫鱼之名,而没有定稿的一部专著。由于这部未刊著作没有见之诸家记载,戴震自己亦未曾提及,因而自清代中叶以来,世间不知有此作矣。 1989年《文献》第一期上登载了方利山同志的题名为"戴震佚著《经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黄正林 《档案》2023,(3):65-68
《乾隆环县志》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任县令高观礼负责纂修。该志自成书以来未有人整理。此次整理过程中,作者写了一百七十二处“校勘注”,对原本错愕之处做了一一勘正。在注释中对原志记载错误也做了更正,尤其是厘清了环县古代建置沿革模糊不清之处和史实上记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四库全书》纂修采用的体例,分析论述了《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大清一统志馆是清廷特开的修史机构之一,在清初塑造大一统历史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成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负责纂修首部《大清一统志》。徐乾学、韩菼等先后主持馆务。大清一统志馆还与苏州志局、内阁、翰林院、六部、武英殿修书处等合作修志。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大清一统志馆相关纂修活动结束,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利用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庋藏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并结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阁起居注册等清代档案,对一统志馆尘封已久的历史作较完整的揭示。  相似文献   

16.
《错中错》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中错》是显示清代传奇向京剧过渡轨迹的重要文本,但对其作者情况我们一直了解不多。本文以《错中错》的诸序跋为基础,结合《痴说》的序跋,断定其作者为纪荫田。进而依据其中线索,翻检《畿辅通志》、《同治直隶绵州志》等,辨明《错中错》作者姓纪,名树森,字荫田,号勉痴子,河间献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于道光九年(1829)之后,并对其生平作了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7.
<正>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教育机构,始于唐,兴于宋,元明时期延续,清代遍及全国。江西在书院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元明清时期赣南地区的书院较为兴盛,是江西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九《书院志》、清同治《赣州府志》之《经政志》《书院》、《赣县志》第二十四  相似文献   

18.
《汉书·五行志》是一篇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史志文献,对于我们了解汉人灾异观念,特别是了解西汉《洪范》五行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过该志体例繁乱,内容颇涉荒诞,因此素称难读,而中华版《汉书》在该志的标点、分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汉书·五行志》的体例研究为基础,指出中华版《汉书·五行志》标点、分段不妥之处若干种,以及今本《五行志》中疑似存在的讹误、衍文数处,对《五行志》的某些内在体例也作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一) 《粤大记》是明代郭棐私撰方志之一,他还主持纂修过《广东通志》、《岭海名胜记》、《岭南诸夷考》、《四川总志》、《右江大志》、《宾州志》、《夔州府志》、《夔记》等书,是一位在史学领域颇有成就的学者。《粤大记》是记述明代万历及万历以前广东概况的一部史志,尤其以记载广东农民起义与名人传记为详,内容十分丰富。该书在历史上只刊刻过一次,流传甚稀,现海内仅存一部,至为珍贵。此书原为清末南海曾钊所藏,书上钤有“面城楼藏书”印记,后归番禺徐信符所得,抗日战争以后,徐氏“南州书楼”藏书散出,部分珍善本流落在香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民国《杭州府志》序跋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揭示了《杭州府志》从清光绪五年创修起,经过光绪年间的三次纂修与民国年间两次续修,直至民国十一年付梓,并延宕四十余年之久的史实;同时对该方志的版本著录、体例内容、门类设置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