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模块化背景下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块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模块化背景下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问题.从产业模块化的原理出发,指出产业模块化的发展推动了产业技术系统的层级化发展,提出基于“关键模块层”的技术平台概念,指出了不同层级技术具有协同发展的特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是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双重追赶,并明确了技术能力同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模块化产业技术的不同发展模式,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机理进行说明.以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技术发展为例,详细分析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代产业结构模块化内涵的分析,指出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自主创新实践是以各种类型的模块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基础,并提出了后发国家企业在这种产业结构中可以选择的两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策略,即模块集成者导向策略与模块提供者导向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同为后发企业的丰田前后不到30年便造就了问鼎高端豪车市场之巅的雷克萨斯品牌,对我国乃至全世界汽车企业探索高端路径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对雷克萨斯的产品创新体系进行探索性研究,构建整合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的高端汽车产品系统创新模型。研究进一步与国内红旗高端产品创新进行比较,提出自主品牌汽车高端产品创新的不足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朱方伟  于淼 《科研管理》2015,36(1):63-71
基于企业技术知识系统升级的理论框架,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华录·松下电子有限公司的纵向技术能力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系统升级下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系统演化模型揭示了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本质规律,内在体现为企业技术知识系统能力与技术能力演化战略和策略的匹配,外在表现为由制造技术知识子系统向核心元件、产品架构乃至基础技术知识子系统升级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微观层次系统探讨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包括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2)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国家需求为复杂产品提供市场,政府政策提供政策保障,两者共同为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资源投入提供可能性;(3)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提供创新资源,坚持自主品牌的战略定力和构建关系型交易的合作模式使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在保证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获得外部创新资源,积累自身研发能力;(4)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创新型人才,包括坚持集中统一、价值创造为本的人才激励机制;(5)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提供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隐形宗旨。  相似文献   

6.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能力的成长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能力是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的成长路径.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以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为研究维度,探寻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运营能力成长的关键监测点;探析了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设计制造、自主品牌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名牌转型过程中的企业运营能力成长轨迹,旨在为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力量。技术学习难度增大、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演化进程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产业特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决定了现阶段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技术路线方面,不断积累模块化产品领域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发挥大规模制造的成本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兴工艺对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进行改造和提升;组织能力方面,借助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平台等渠道,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整合外部前沿知识和核心技术,加快知识-技术-产品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8.
后发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往往需要克服较多的困难。以金风科技直驱永磁发电机组制造为例,分析了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过程中的路径创造活动,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指出超前布局高梯级技术是后发企业实现路径创造的关键条件。二是归纳了后发企业路径创造一般应依循的3个阶段,即路径探察、路径开拓和路径嬗变。三是识别了各个阶段后发企业应具备的内生能力体系,包括"战略耐力"、"异质技术搜索能力"、"主动试错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是由自组织网络完成的,其技术能力成长的道路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回顾,阐明了不同技术来源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现象,指出正是由于这种路径依赖造成了目前合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差异。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这种路径依赖造成的技术能力差异也给后来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机会。  相似文献   

11.
辛本禄  穆思宇 《情报科学》2023,41(1):174-181
【目的/意义】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知识创新的需要,在动态服务创新能力视域下探究大数据驱动下的企业知 识创新实现路径。【方法/过程】首先对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动态服务创新能力的5个维 度对企业的大数据驱动下的知识创新各个阶段的影响以及在实现知识创新路径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企业通过 大数据驱动和动态服务创新能力构建知识创新资源库、提出知识创新方案,从而实现知识创新。【创新/局限】将大 数据驱动与动态服务创新视角同时融入知识管理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在理论上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松散耦合系统: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技术创新网络看成是由模块化结点形成的复杂网络组织,网络结点模块的双重性特征,使得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性和模块结点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协调,超越了传统的组织理论。Weick等的松散耦合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技术创新网络及其结点模块特征的分析。从网络整体性与模块独立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松散耦合理论映像的N—M(Network—Modularity)矩阵,提出了技术创新网络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的观点,并对技术创新网络的松散组织结构与弱耦合关系强度及耦合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尤其是经济开放度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等问题日益凸现。围绕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实证研究技术能力约束、技术进步路径演变与创新绩效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能力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产生较显著影响,这突出反应在技术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条件、技术知识积累等方面;政府调控能力、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等因素对技术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但差异较大,技术进步也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性;技术能力、技术进步路径对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不断优化技术进步路径,关注技术进步的持续性、累积效应,最终实现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4.
以模块生产网络产品创新过程为主线,对模块生产网络系统制度、结构组成、运行机理及旗舰企业的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研究,建立模块生产网络的产品创新模型。整体规则和模块规则这一共存于模块生产网络内部的制度安排及其导致的系统结构使得产品创新呈现出螺旋演进的发展态势,由此构建了基于模块生产网络产品创新的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技术不确定性特征的情况下,研究了技术标准研发的典型模式以及研发过程中的相关决策。具体而言,通过分别构建技术领先企业独自研发标准以及技术领先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标准两种模式的博弈模型,比较并求解了两种技术标准研发模式下的投资水平、技术可行性、许可价格等关键变量的均衡结果。研究发现:与下游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比技术领先企业单独研发时的投资水平更高,可承受的技术不确定性水平更高,许可生产后的均衡产量更大(即技术标准的市场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6.
李显君  庞丽 《科学学研究》2008,26(1):110-114
 国内外关于汽车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的现有理论,还不能对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实践作出清楚的解释。本文提出从价值转移和路径创新的新视角,建立提升我国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框架和分析方法。这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为我国汽车企业寻求新的竞争范式和发展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我国汽车行业制定突破性竞争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技术转移能够实现企业间技术能力的传递,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在技术转移中,由于技术能力的主体是内含于其中的隐性知识体系,因而对隐性知识的系统转化能够有效促进转移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造。在系统识别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技术转移中的转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浩军  蒋天颖 《软科学》2007,21(2):96-101
在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一般路径,即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和使用,企业技术能力沿着搜索、选择、获取、吸收、改进五阶段模式螺旋式上升;并且认为这一路径是技术后进地区或国家的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