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低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需求侧,是科技创新转移和扩散的对象。中低技术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发展路径等特征共同决定了依靠非研发创新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的重要性。从新颖性、知识类型和创新方式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造业正在朝着更加先进的高技术制造模式迈进,高技术制造模式成为抢占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低端水平,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关键技术创新,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从系统模拟的视角,通过构建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并购创新协同的系统流图,找出技术并购协同相关因子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技术并购协同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我国全局发展与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工和潍柴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突破路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结果”的整合视角探讨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演进路径和核心要素。研究发现:第一,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多项技术集中突破、多类产品集体创新的特点,其技术突破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到改进升级,再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技术与产品全球引领的过程; 第二,支撑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能力由资金与技术、关键人力、研发与产业布局能力构成,并不断演进,实现由内部管理到外部治理,再到全面协同。本文研究结论为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了解企业的综合实力。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基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一级指标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分类模型(RAGA-PPC模型),对2013年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创新能力实证分析。总体来看,上海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制造业企业,涵盖了上海6大制造支柱产业,上市主板企业总体创新能力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创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企业经营不善,企业发展动荡不稳,都会影响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企业总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协同发展程度能够直接反应出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而政府在促进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通过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政府信息平台建设、转变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从政策导向、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宏观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成渝地区目前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产业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能力。文章总结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分析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与举措,梳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1)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供给能力;(2)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市场响应能力;(3)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4)加强协同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5)加强协同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际典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案例分析,探索其发展特点与经验,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视打造完善的政策体系、重视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研发、重视发挥区域优势与集群内部协作、重视构建成熟创新生态系统、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特点.当前成渝地区具备较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产业成长性较好、企业实力较强且集群化特征初显.借鉴科技强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经验,从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和产业规划引导,遴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协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元志 《科学学研究》2012,30(2):194-200
 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技术要素与其他非技术要素间的协同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是在渐进式创新与突变式创新交替演进的。在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梳理宝钢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三个维度探讨宝钢协同创新的内涵实质,印证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经济效益、研发创新、绿色发展等5个维度在内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江苏及其他制造业大省的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了解江苏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研究发现,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经济效益、发展能力、研发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与其他制造业大省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江苏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培养制造业人才队伍,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主动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参与碳交易排放。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引发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各国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战略,其中以德国的工业4.0最引人瞩目。将工业4.0所追求的智能制造体系与精益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对比,指出精益思想体现制造业的核心诉求,智能制造体系仍需落实精益思想,新科技手段为实现更高程度的精益提供可能。未来智能制造体系将为中小企业带来巨大机遇,但对于技术基础不足的中国中小企业也是巨大挑战。为此,建议中国中小企业秉承精益思想,踏踏实实"补课",认真练好基本功,全方位提升竞争力,以融入智能制造体系,支撑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国 《科研管理》2019,40(3):51-62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20和AMOS20统计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RJVs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RJVs协作、公司战略、政府支持相对于组织管理能力与研发能力对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高,其中RJVs协作的影响最高。基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技术、协同和地域三个层面构建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模型,阐明了在发展初期通过契约式合作进行跟随创新,发展中期通过团队式合作进行集成创新,发展成熟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式合作进行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5G技术的发展,提出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两个新合成动能——"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探究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发现:5G技术可以通过革新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作用于自主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进而显著推动制造业升级;"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对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大新动能能够显著推动与5G高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而对中、低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启示包括:国家层面应进一步从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和保障以及专利保护等方面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引入并充分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消费升级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孙大明  原毅军  郭然 《科研管理》2022,43(5):154-163
    协同创新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纳入协同创新系统中,由空间溢出视角出发,讨论了不同协同创新系统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而以中国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协同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水平,由此构建面板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各协同创新系统均对区域产业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政府-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系数更大;(2)基于空间溢出的创新要素流动和集聚是带动其他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该溢出效应呈距离衰减特征;(3)协同创新对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推动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和珠三角已形成都市圈效应,是空间溢出重要途径。本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各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推进产业升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下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现代制造业近年来稳定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是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能源投入和二氧化氮排放量对于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为此,提高北京现代制造业创新能力需要加大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注重低碳发展,大力发展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优化北京现代制造业产业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0,41(3):151-163
协同理论为新能源装备智造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基于新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试突破常规智能制造系统边界,从目标、流程、信息和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协同智造基本活动并识别关键智造技术,将协同智造主体划分至云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等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关键智造技术嵌入应用构建离散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使智造主体通过各平台实现“四维协同”模式。基于“四维协同”构建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运行的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引入差异化权值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要素权重。实证表明,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底层支撑,具有技术累积化、迭代快、投入巨大、需协调发展的产业特点,中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追赶者除面对国际在位企业的技术、资金、产业分工、知识产权等先发优势,同时还遭遇了市场以外因素的歧视性对待。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国家间创新体制的竞争,其必将是激烈的和艰苦的过程,需要做到精细地规划和高效率地调度资源。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las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activities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KIBS produce and diffuse knowledge, which is crucial for innovation processes. The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KIBS in innovation systems and their knowledge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diffusion activities. Focusing on innova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nd KIBS, the empirical analyses grasps KIBS position in five regional contexts. 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novation activities link SMEs and KIB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dif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