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科技创新的负向影响引发研究与政策对责任式创新的关注。基于已有研究对责任式创新行为主体个人层面的微观机制讨论的不足,从责任式创新人本动因的视角出发,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讨论了行为主体责任式创新的迭代动因、战略动因、伦理动因对其科技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民众责任式创新的迭代动因与战略动因对科技满意度产生U型的影响作用,表明民众过去的科技知识与经验、未来感兴趣的科技知识与经验对其科技满意度产生U型作用;而民众责任式创新的伦理动因对科技满意度产生倒U型的影响作用,表明民众当下对科技的道德伦理判断对其科技满意度产生倒U型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国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但却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令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并发展成了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原因之一,在于韩国高度重视大学与科研合作,韩国政府通过战略指导和一系列政策规划,较好实现了产教融合目标,高等教育融入产业实践形成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从韩国产教融合的合作形式、参与形式、合作目的三个维度介绍了韩国产教融合状况,从政府、企业、大学三个方面对韩国产教融合的成功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借鉴其经验提供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度参与工程教育改革,设立专门机构,规划系列项目,全面推动了美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模式等转变,有力促进了美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NSF参与美国工程教育改革历程、结构与功能设置及具体案例,可为中国教育科技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定位、完善管理机构与工作架构、深度参与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MIT新工程教育改革引发了全球关注,但已有研究对其课程改革缺乏有效分析.以项目为中心、采用串编方法、面向新机器和新系统人才需求开展课程组织,是NEET改革的精髓.本文采用文本材料与实地调研交互推进、交叉验证的形式,围绕NEET课程改革"面向未来与重大挑战的课程理念变革""以项目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变革"及"以串编为模式的课程组织变革"三个层次展开讨论,对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与核心价值进行深层次探究,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变革、体系设计与具体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对于中国跻身未来技术全球竞争、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维度对未来技术学院的概念、方法、标准等展开了讨论,对比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路径。研究认为,未来技术竞争的核心是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所依托的高等教育体系、政策、制度的比拼,未来技术学院在学理上应归为创新研究范畴,在实践上应与技术预见紧密衔接。中国在探索形成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经验过程中,应破除三个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7.
知识距离作为制度距离一个新近被关注的维度,是影响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试图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战略性资产以提升创新能力的中国企业而言。但已有研究却并未就知识距离与企业海外并购创新绩效的关系达成一致结论。基于知识距离的产生源头—国家制度中的国家创新系统这一视角,结合中国企业实践的新特征,采用制度理论视角,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使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家间知识距离对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了企业技术知识结构(即技术多元化和技术专业化程度)和知识存量(即吸收能力)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并购企业的技术多元化程度会加深该负向影响,而其技术专业化程度和吸收能力则能减弱该影响。同时,知识距离与并购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内存在异质性: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知识距离对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学科融合趋势,认为应将交叉式、贯通式、协作式的课程体系,作为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分析借鉴了麻省理工学院(MIT)最新的NEET改革理念、方法和技术,认为以项目为中心、以串编课程为主要方式的新的课程组织模式,符合中国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实际。人工智能时代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要阵地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应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尽快做出适应性调整乃至适度超前布局。  相似文献   
10.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