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迎春 《科学与管理》2012,32(4):53-57,73
知识源于人类的根本需要,是人类的本质性特征,知识史是人类本质的展现史。人类具有两类主要的知识,一类是追求客观规律的知识,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另一类是关于价值的知识,即关于人的意义、权利和全面发展的知识;这两类知识的内核分别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本为一体,都是以批判为特征的自由精神的体现。不同知识体系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特质。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也是知识体系内在协调和相互平衡的过程。中国的科学与人文融合具有独特的语境,建设新型文明要防止片面的唯科学主义和非理性的人文主义,充分吸收人类知识,平衡科学与人文,弘扬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寄语     
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1)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存在,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2)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3)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轻易相信未在严密科学方法下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和严格科学推理的所谓的新发现。科学的怀疑精神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4)科学认为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真理,是可以突破的,因而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5)科学又认为,相对真理是不断逼近绝对真理的,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各种规则、定律和理论的集合,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索和研究过程,其中蕴涵着特定的科学过程和科学精神.因此任何知识都具有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价值.该文拟以物质的量为例,分别从知识的认知价值、情意价值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的多重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所经历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从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建立感性认识,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前提。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腊理性科学开始于自然的发明。  相似文献   

6.
科学创新的源头是文化.本文追溯了古希腊、中世纪后期学术复兴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革命三个有代表性的科学创新时期,它们不是简单的天才的知识创造,而是有赖于精神和方法的文化创新.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是科学创新的活水的源头,是燎原的星火.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并不神秘,学好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可以让我们身边的人生活更美好。一个学生,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养,并不仅仅看他能否正确判断"声音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这样的科学问题,更要考察对科学技术是否持怀疑态度,是否具有质疑精神和过滤功能。这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有意义和有价值得多。  相似文献   

8.
吴鸿雅 《科学学研究》2007,25(5):801-805
 在人类求知的长河中,从无知到知之,知之积累为知识,知识转化为力量,进而拥有智慧的辩证过程中,科学既是智慧的基础,又构成了通往智慧的环节.科学最有价值的意义就在于获得智慧,这种智慧不仅是人们安身立命之根本,更是人种永存的重要机制.最原初的"爱智慧"构成科学理想中最深奥、最灿烂的伟大哲思.科学的三向度:力量、知识和智慧事实上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科学的理想是力量、知识和智慧的完满结合.  相似文献   

9.
江晖 《内江科技》2007,28(9):81-81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是一门生活科学;物理学的正确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物理知识的应用为科学家研究新的科学领域提供了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理论对科学规范及其运行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在逻辑:"扩展被证实了的知识"是科学的价值目标或称科学的制度性目标;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内在保障是科学的精神特质,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非谋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四种科学基本规范;科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和科学基本规范的遵守有赖于科学的奖励系统、分层系统、控制系统等科学子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必然区别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都市圈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相应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对都市圈创新行为、创新能力进行全新梳理和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在界定都市圈创新系统知识管理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管理机制模型,剖析了知识创新机制、知识传播机制和知识扩散机制等三大机制的内涵.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机制是知识形成的螺旋型累积结构,知识传播机制可以优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学习的效果,知识扩散机制服务于知识交易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方式落后、评价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妨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而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高等教育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一、改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指出 :“只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 ,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 ,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的乡办中学 ,受办学条件的限制 ,对化学实验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训练 ,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笔者针对这一教学现…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种现代社会建制,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追求是其获得特有的自主性。科学的精神气质既是科学的学术规范,也是科学的道德规范,由此可以推出确保科学的客观性和增进公众福利两条基本的科学道德准则,使科学的基础从表征客观性走向共识客观性,进而寻求可靠的科学,追问科学的意义,诉诸实践的明智。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以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科学的价值与精神>一文中着重就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科学的社会伦理进行了深刻阐述.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统一"的角度,深刻领会这篇文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三论”的知识有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兵  吴秀玲 《情报探索》2008,(12):12-15
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和协同学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合称为“新三论”或DSC论。文章在澄清了知识有序不等于文献有序的基础上,运用“新三论”解释知识系统的有序机理,认为可以运用知识基因学说,通过知识三体理论和科学发展模型来说明知识系统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观念是价值负载的,可以对人类精神产生现实的负面影响。科学观念可能产生退步;可能导致非近代科学形态的其他知识和非认知的精神状态方面的损失。这种负面效应不可能仅仅通过科学自身的发展来消除,需要利用人类各种文化形式的协调来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或对认识真理性的评价。科学精神是人类在求知的精神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反思、体现出来的精神,是科学文化深层结构中蕴涵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体现为科学的公共性价值追求。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内容。齐曼基于后学院科学立场,在肯定默顿理论的同时,修正和发展了科学精神气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精神的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辩证批判、理解宽容、自我牺牲五个方面。相对于默顿的理想主义和齐曼的折中主义,马克思立足于物质实践和辩证法立场的科学精神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光召在最新一期《瞭望》周刊上发表文章,提出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 1.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