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独立审判原则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独立审判原则必须正确认识人大对法院审判权的法律制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坚持法官司法独立制度。  相似文献   

2.
法院主管是法院的审判权与其它纠纷解决机制的分工关系,直接体现了法院审判权的空间范围,而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与诉权总是并行不悖,相互作用的,审判空间范围也就是当事人诉权的空间范围,明确法院主管范围的原则,事关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及国家对诉权的保障,本文以分析目前法院主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吸收西方法律的特点,结合我国法制的现状,明确我国民事诉讼中确定法院主管范围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国家审判权由国家法院统一行使.不能由地方分割,我国现行的县市基层中级法院隶属地方权力机关等法律规定不符合宪政原则。我国国家四级法院的设置和院长、法官的任命,都要遵从宪法、法律和职业自律等双重管理机制。建议在初审法院设置小额、轻罪法庭,适用法律原则与习惯审判,统一司法执行。  相似文献   

4.
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法官职业化由法官职业的属性决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司法制度。实行法官职业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法理问题:注重法官的“法的精神”的培养和造就;实现法官知识背景的多元性和法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5.
周会茂  尹强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1):57-59,62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民事审判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被国外誉为“东方经验”。该制度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带有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司法实践需要,暴露出该制度的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该制度作用的发挥。本文剖析了法院调解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全面总结了实现程序公正所应该具备的要素,从而对程序公正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进而从行政化审批、批示制度,合议庭“合而不议、形合实独”,审判委员会行政化、审判长职射匕,法院、法官绩效考核机制,庭长、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相互关系行政化,法官行政级别化这六个方面分析了审判权行政化的表现以及审判权行政化对程序公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胝哩,决定重新进行审理的再审程序,它是一项具有补救性质的重要的诉讼制度,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具体完善,将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机制,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原则与民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法院、当事人以及其它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和进行民事诉讼时,必须遵循公正、诚实和善意的原则。这个意义上的诚实信用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行为意义上的诚实信用;二是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行为意义上的诚实信用,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实施诉讼行为时(包括行使诉讼权利或履行诉讼义务时所为的行为),以及法官为履行国家审判权在实施审判行为时,必须在主观上诚实、善意。实质意义上的诚实信用,是指法院、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必须维持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9.
“独立审判”是一个重要的司法原则。其实现必须:(一)、重新定位法院与其它国家机关及法院内部关系,以实现法官的职务独立,如重新定位法院与党的关系;法院与检察机关的关系;法院与立法机关的关系;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法官与审判委员会,与庭长、院长之间关系等;(二)、努力为法官提供职务保障,实现法官人身独立。主要涉及法官的任句、工资、学习、培训等方面;(三)、努力树立法官权威,实现法官本身的独立。法官的权威主要来源于人们对法律、对法官的信任及法官的人格魅力,树立法官权威。  相似文献   

10.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内部法定的审理各类案件的组织形式,建立规范和高效的合议庭运行机制,对充分发挥合议庭的职能作用,切实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保障法院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从法院裁判的客观真实性、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入手对合议庭的功能进行分析,在对我国合议庭负责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合议庭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型司法”: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管理的传统模式存在上下级法院沟通不畅、管理部门混同、管理效能低下、挫伤法官积极性等问题。各级人民法院为加强审判管理,提升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进行了审判管理办公室的机构改革。依据"管理型司法"理念,审判管理应以法官为服务主体,强调自主性管理、服务性管理、激励性管理,旨在保证审判的公正、高效与权威。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与促进审判权,其核心职能可限缩至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和法官业绩考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依照我国宪法规定,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就目前国家权力配置系统与具体运行现状而言,存在着审判独立宪法地位相对虚化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可从规范党的地方各级组织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构建和规范人大对法院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合理界定检察院与法院的关系,改革和完善相关具体制度等几方面入手,确保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以保证法院审判独立的宪法地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是我国多年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的总结。目前法院调解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对法院调解程序进行法律规制,从立法上对可调案件范围、调解程序开始阶段、调解方式等予以明确界定,进而减少调解活动的随意性,使法院调解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两审终审制的实质是任何案件至多经由两级法院两次审理即可生效执行,它以公正性和效率性为其价值追求。在我国当前的行政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形同虚设,这极大地威胁着原告的合法权益,因为上下级法院之间严重的行政依附倾向和二审程序对书面审理方式的偏好使原告通过行使上诉权获得第二次公正审判的权利无形中被剥夺了。从保障行政诉讼原告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和贯彻两审终审制必须改革现有的法院内部体制,真正做到行政审判权的内部独立;改变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坚持以公开开庭审理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有错误时,决定重新进行审理的再审程序。它是一项具有补救性质的重要的诉讼制度。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正确认识我国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的缺陷并加以具体完善,将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机制,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法院人部建立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将是解决审不判、审理和判决严重分离的有效制度,它坚持了合法、独立、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妥善处理了法院独立审判、院长领导审判工作、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三大基本关系,藉引增强了法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审与判、权与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提高了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对法官助理试点工作的布置要求,部分法院对通过公开招考所录取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委以法官助理的职务,从而使其直接从事各项审判辅助工作并接受法院系统内有计划的业务培训。就法官初次任职之前从事法律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即本文所述“前法官职业素质”而言,目前在法院内部对法官助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培养模式理所当然应优于社会上自发的、无序和低效的模式。如果充分利用上述专业工作上的优势对法官助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当中的优秀人员完全可以成为未来称职法官的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8.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人民法院内部设置的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尽管以前曾起过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诸多弊端:造成“审判分离”、“先定后审”;在实际操作中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且“暗箱操作”,违反公开、公平原则,导致诉讼效率低下等。因而笔者提出取消审判委员会,采取充分发挥合议庭的作用,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法官素质,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措施,消除以上弊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司法审判活动法律原则性与适应审判实际灵活性相统一的产物,是保障法院审判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但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中缺乏宽松的"外部自由",来自法庭外的外部力量干扰多;法官对法律的适用过程中存在过多的"内部自由",对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没有统一的适用标准。要解决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相关问题,必须从体制、程序、监督等方面着手,既要保护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法行使,又要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证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从而有效维护司法公正与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0.
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是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限制和补充,是诉讼中法官和当事人作用调整的必然。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民事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换,当事人地位强化,法院职权弱化,但我国当事人法律水平和诉讼能力参差不齐,具体诉讼中仍需由法官引导,才能保证程序的公正、实质的正义,故我国民事诉讼中引入法官释明权制度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