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板块运动的发现,使得过去20年期间板块边缘地震预报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板块内部地震的预报研究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这个难题的努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以确定板块内部未来地震的地点和强度为主的长期预报研究,包括:板内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大陆地区强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的预测等,二是以确定未来大地震发生时间为主的短期预报研究,包括强化地震前兆的观测,改进观测技术,以及前兆的分析和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似文献   

3.
讨论这个问题要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持怀疑态度。 1.板块既然紧密地连在一起,一个板块运动,它的周边都应碰撞,其它板块也应起连锁反应,如太平洋板块运动,相应的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都要动,碰撞是多方的,为何只有一方地震或火山。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  相似文献   

5.
问题与解答     
人们常把地震和火山联系在一起,但二者有何区别呢? ——湖北省孝感市孝感高中 戴虎 答:地震有可能是由于地球内部圈层破裂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板块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而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之下的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的现象。地震与火山爆发同属于地壳剧烈变动的现象,它们的区别在于地震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用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火山爆发是把地球内部的能量以岩浆喷发的形式释放出来。但是有些时候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在有活火山的地方,如果发生地震,由于板块碰撞或者板块撕裂,就有可能会引起火山爆发;而火山爆发时也会伴随着地震。——编者  相似文献   

6.
读者互动     
2010年第06期赵治博读者问:近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了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地震不断.比如海地的地震、智利的地震等等,这是不是真正的玛雅人预言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前兆?这一系列地震与世界末日是否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 近段时间,新闻里报道了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地震不断,比如海地的地震、智利的地震等等,这是不是真正的玛雅人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的前兆?这一系列地震与世界末日足否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古地磁数据,结合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开展确定板块运动方法的研究。将其应用到印度板块137Ma至今运动规律的研究中,确定印度板块的运动轨迹为:印度板块于137Ma~65Ma向北微偏西向运动;65Ma~35Ma向北偏西30°方向运动;35Ma至今向北偏东60°方向运动。可将该方法进一步应用到研究其他板块的运动规律中。  相似文献   

9.
地震可以说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了。大规模的地震发生之时,相当于数百颗核弹的能量从地下爆发出来,无数建筑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人伤亡。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可怕的地震灾害,人类碍于认识水平,无法有效的预报应对。虽然如此,我们对地震也并非一无所知,至少知道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地球的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10.
自从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学说之后,人们开始了对地球的地壳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经过人们的努力,人们发现: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由几大板块组成,如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非洲版块、南北美洲板块、大西洋板块。  相似文献   

11.
许汉奎 《百科知识》2012,(18):16-18
正地壳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所组成。"板块"这个术语是加拿大人威尔逊在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连绵不断的活动带网络将地壳划分为若干有限的刚性板块,它厚度大约从几十千米至200千米,这个厚度相对于地球6371千米的半径来说只能算是薄板了,所以称它为"板块",全称为"岩石圈板块"。地球的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理论也称新全球构造理论,它是  相似文献   

12.
海洋和大陆岩石圈下的混合地幔对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参量化模型方法,建立了海洋岩石圈板块和大陆岩石圈板块下混合地幔对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板块构造和地幔对流的相互作用,造成在地球演化的晚期海洋岩石圈板块和大陆岩石圈板块下的地幔幕式翻转不同步,导致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的边缘地带成为构造活跃地区.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地震时间间隔短、地震频率高、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不同月份的地震活跃程度差异很大;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作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束,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在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这片被喻为“世界屋脊”的地区被认为是板块挤压形成的,印度板块向北与亚洲板块相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  相似文献   

16.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09,(11):16-17
持续20余天的宋庄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1月12日圆满落幕。本届艺术节推出的三大板块——会议板块、展览板块、活动板块,让海内外艺术家汇聚一堂,精彩环节接连不断,始终充满了节日气氛。而14个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群落集体会师宋庄,1000余位艺术家带来的2000多件艺术品在这里集中展示,则是本届艺术节的最大亮点,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球神秘的自然现象、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对碰游戏。这个有46亿年地质年龄的星球,有太多人类至今都无法解读的密码,对于地球神秘巨大的内质活动,有很多是人类不能预测和阻止的,比如地震。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境内(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此次大地震的震级、波及面积、破坏程度、伤亡人数等等都超过了上世纪世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河北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哭泣、悲伤。当凄厉的汽笛声响彻中国大地,当低垂的国旗下亿万中国人向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肃立默哀,哀悼日里,13亿中国人在泪水中变得更加坚强如钢。灾难过后,也许很多人不愿再去触及"地震"这个悲痛的字眼,可科学永远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在事实和理性的指引下,相信科学,就是战胜创痛的良药。用科学解读地震,其实它并不可怕。  相似文献   

18.
《牛津初中英语》有一个很特别的教学板块——Project教学板块。说它特别是因为:一、它不像其他板块存在于每一个单元。二、它是完全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这一板块的出现,是牛津英语教材有别于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一大亮点。它是学生前面三个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何应梅 《科教文汇》2008,(15):205-205
火山、地震等,常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给人类带来触目惊心的伤害和记忆犹新的痛苦。翻开历史,不难发现,灾难总是和人类相依相伴。地壳的移动所造成的地震、海啸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全球板块运动对板块边界带应力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 ,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 ,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 ,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 .在收敛型边界带 ,俯冲板片推 (拉 )力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 ,仅仅洋脊推力不能主导板块的应力场形态 ;同时 ,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力对板块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结果还显示板块边界带参考半宽度以不大于 2 0 0km较为合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