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数除法法则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一些同学在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会出现不把除数变成它的倒数的错误。如,10÷2/5=10×2/5=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可能是一些同学缺乏认真计算的习惯,也可能是一些同学还没有真正理解分数除法法则。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必读》2008,(9):11-11
上学期期末考试时有些同学作弊,结果他们中一些人分数比我考得还高,名次也排在我的前面。真是不公平。铜陵安然没错,通过作弊分数可以造假,名次也可以造假,可是通过学习、咀嚼、消化并存储到大脑化为己有的  相似文献   

3.
完成第一轮系统的复习后,生物测试也由单科测试转向理科综合测试。不少同学发现,原来做单科生物测试题做得还挺顺手的,分数也不错,可在理综测试中生物就不理想,成绩波动还挺大的,心里充满了疑惑和  相似文献   

4.
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 笔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期中考试的试卷中增加了五道附加题,并且声明附加题分数仅作参考,不记入总分。结果考下来后,发现一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同学也没做附加题,而按他们的基础是完全有能力解答这些题目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做,回答是反正附加题的分数不记入总分,有那时间还不如把其他的题目多检查几遍,以减少错误提高分数。稍加留意,这样功利化的做法在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作文经     
写作是中考考查的重头戏,它以50分的重量位列各种题型之首,也是各位同学必保必争之处,但是怎样才能稳定发挥,不让作文成为整个卷面的"雷区"却是有些同学绞尽脑汁费力思考的问题。对此我有一些想法,希望对想稳定写作成绩的同学有所帮肋。首先,我们从实力方面说说为什么同样是写作文,有的同学始终分数遥遥领先,而有些人却在为自已发挥的不稳定而伤神不已。  相似文献   

6.
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期中考试结束后,拆卷、誊分,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语文试卷发下去之后,学习不错的段誉同学找到了我:“老师,您再看看我的作文,刘翠还得了40分呢!”刘翠是班里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他的意图很明显:老师给的分数太低了。我拿过他的文章仔细一看,文笔是不错,只是字迹有些乱,50分的作文得了 32分也是确实低了些。但是,卷子已经批好了,分数也公布了,还能给他改分数吗?这不是承认我们老师看卷子不仔细吗?这样会不会助长孩子们追求功利的心理……我犹豫了。“你先放在这儿,我跟其他的老师商量商量再说。”我只好采取缓兵之计。  相似文献   

7.
考试之后,家长普遍只问一句话:得多少分?不仅家长如此,许多同学也不例外,等到试卷发下来,看老师改错没有,看分数加错没有,然后打听一下同学的分数,抑或高兴,抑或痛苦,一阵子而已。  相似文献   

8.
我身边的不少同学总认为"分分分,我们的命根",他们视成绩为唯一的追求而排除其他一切,还不时提及某某同学在考试中作弊,其成绩排名不应在自己之前。很多同学一旦考试发挥失常,惨遭"滑铁卢",则难以自控。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怎样对症下药?这是一位高三同学在来信中描述的情况。他提的问题很有普遍性。产生了功利心理的同学,太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分数。作为毕业班的学生,把分数放在首位,本应无可厚非,但每次考试  相似文献   

9.
有个同学平时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错。每次考试后,他对成绩特别关心,不仅打听自己的分数.还四处打听成绩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的分数。他的行为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后来.经过观察和交谈,老师了解到,他和别的同学比成绩,是因为只有当他的成绩超过了别人时,他才会感到满足。感到高兴;要是被别人超过。他就要千方百计在下次考试时把别人甩在后面。  相似文献   

10.
冠豸 《高中生之友》2012,(20):40-41
A我没想到会在高考时败得那么惨,我的状态很好,还以为自己考得不错,但分数出来时,我却是欲哭无泪。看着身边那些考得好的同学,看着他们喜笑如花的脸,我真希望把他们扔到撒哈拉沙漠去,或是自己挖个地洞躲起来。我木然地坐在床上,望着垩白的墙,头脑一片空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只有520分?和自己的估分相距遥遥。而那些原本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都考到了600多分。我怀疑会不会是分数弄错了?或者只是一个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的分数,种种假  相似文献   

11.
前提:树立正确的分数观 每次考试的试卷下发后,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同学会因为考得好而沾沾自喜,还有些同学则因为考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作为老师要帮助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心态。考得好,固然好,但只是阶段性的,须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对于考差的同学则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明白落后只是暂时的,一次的失利并不是世界末日的到来。辩证地讲,错得多,才能改正得多,进步得多,考好的同学也许只能获得10分的进步,而考差的同学却可能有50分进步的机会,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理性地对待考试分数,树立正确的错题观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错题而不是自己的分数,从而为整理试卷开好头、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数分数重要吗?当然重要。试卷发下来后,你首先看什么。当然是看分数,有的同学为了1分2分争得面红耳赤,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为什么不争呢?而且不仅看自己的分数,还想知道其他同学的分数。你在比较,和同学相比,和自己的以前相比,在比较中知道自己现在在班级中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童爷爷:您好!在这学期,我当上了班里的体育委员,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您想想,要是别的同学体育不达标,还可以心安理得,而我要是体育不达标,肯定会被同学嘲笑死,词儿我都替他们想好了:"体育都不打标,还当‘神马’  相似文献   

14.
分数岂能买卖曾毓琳在市场经济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能作为买卖的东西也被某些人纳入简单的赤裸裸的买卖关系之中,在学校里面竟然也有人拿考试的分数作起买卖来了。有的老师甚至于把卖分数作为"创收"之举,有时候还会主动地启发学生:某某同学,你这次考试(考查...  相似文献   

15.
在平常的考试中,总有一些同学因不注意审题,而丢掉了本不应该丢的分数。在历届高考中,也总有一些平常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失败告终。当问及原因时,他们普遍反映:“在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的确,在高考这样十分紧张的考试中,对于平时已经进行了认真复习的同学来说,成功在于审题,失败也在于审题。因此,审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要正确审题,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因为课堂讨论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不注意听同学讲,讨论就难以开展,也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我在听课中发现有很多学生,特别低年级的学生,不注意听同学发言,别的同学发言时,有的还把手举着,他们对别人发言中的错误不去纠正,相同的观点不表示赞同,而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同的话也多次重复。有的则为自己没有被提问而惋惜。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时,常有同学在寻找介于两个分数单位之间的分数有困难。例如:写出一个比1/5大又比1/4小的分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还能再找到这样的分数吗?  相似文献   

18.
女儿上四年级,班里有个叫鑫鑫的小男孩。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经常借钱给别的同学,而借钱的同学也往往有借无还。一天,“大方”的鑫鑫在学校挨打了,原来,好多同学都把鑫鑫当小银行,还经常用“你不借我钱就永远不和你玩了”来威胁,终于,有高年级的同学借钱被拒,便把鑫鑫揍了一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85后,还记得高考后同学们选大学的标准暗含了一个心愿"离家越远越好",哪怕是能在省内上重点大学的分数也宁愿报一个省外学校,这种心理今天的话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想必因为这种心理而报了离家千里远的大学的同学现在也不少。对呆了18年的城市真是感觉够够的了,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但真到了大学,你往往来不及感  相似文献   

20.
每年都有许多分数相对低一些的考生迫切希望被大学录取,但是因为分数偏低,往往与大学失之交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些同学分数跟他们相当甚至比他们还要低一些。但能被大学录取,而自己却落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