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说”字上下苦功。  相似文献   

2.
卢彩云 《云南教育》2003,(31):21-2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1.用好教材使学生能说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力度大、速度快,各种版本的教材,竞相…  相似文献   

3.
管大成 《广西教育》2014,(9):51+68-51,6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圣陶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双基,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界定。通常认为:双基,是对带有“基”字的两个概念的高度概括,或是带有“基”字的两个词语的简称。一般认为:双基,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教学认为:双基,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字、词、句、篇”和语文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笔者认为:双基,除了“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还有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上述图表是我建班伊始向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动员时所展示的自学能力体系。不知别的同行怎么看,我自认为它基本概括了语文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能力转化过程;领会此图,有助于学生去自觉地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我们教改班学生初中毕业时,语文能力可以达到高二水平,并能参加高中预选考试和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取得好成绩,便是明证。综观上图,一眼便会发现,它在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突出了“思维加工”。事实上,没有“思”,“听读看记”输入的信尽根本无法转化成“说写”能力,予以输出。遗憾的是,人人都明此理,却长期不曾点破,于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就只是“满堂灌”“字、词,句、篇”知识,希望学生通过“听,读”转化出“说,写”能力来,却很少考虑如何培养思维能力,以加速这种转化。所以,当我们大力推动语文教改向更广和更深的程度发展的时候,不能不对传统的语文口号——“双基”——“字词句篇”和“听读说写”予以反思。毫无疑义,“听读说写”四字高度概括了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概括在语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生常说语文难学,不好从何下手,因而对其缺乏兴趣。其实学语文并非易事亦并非难事,只要学习得法,从听、说、读、写入手,坚持听新闻,听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和不同场所的人讲话,听音乐、听歌词;与人交谈或自己对自己说(反复训练);读古今中外名著、读报刊杂志、读“无字之书”;写读书笔记,这样对学好语文一定大有帮助,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目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当众说话还是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说”和“写”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达到较理想的“说”和“写”的效果,除了加强“听”“读”能力培养。对字、词的理解和表现技法的掌握外,尤应着力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寓于“听、读、说、写”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所以目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优化语文教学结构。以下仅就语文教学的四个环节谈谈自己对语文教改的体会:1.“听”的教学。小学生最初的听读拼音、字、词、句、段、篇,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注意运用规范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在“听”的教学中,应做到“音、情”并重,追求规范、科学和美的三者统一。2.“读”的教学。“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读”的内容广、形式多、意义大。学生从直观的识读开始,到段篇…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4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3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一、用好教材,使学生能说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感而发,能说、会说、爱…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的课程标准和叶圣陶先生的精辟论述阐明了语言训练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营造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近几年来深入班级研教研学等活动,认为要想抓好…  相似文献   

15.
从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看,中师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备听、说、读、写、教等五方面的知识和智能。这五个方面,既要全面培养,更要有所侧重。从听与说来看,重点应放在“说”;从读与写来看,重点应放在“读”。而“教”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通过“教”来检验,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是中师语文教学的焦点。中师语文教学要具有师范专业的特征,必须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师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和语文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要素。就“读”而言,重视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写的进一步提高。语文老师要利用好早晚读,提高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陈静 《陕西教育》2001,(5):37-37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听和读的能力,就能够吸取别人的东西进而化为己有;有了说和写的能力,就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语文教学获得最佳效果,首先要弄清“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一项是关键,是主要的矛盾。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听、说、读、写”中的“读”是基础,是主要矛盾。“听,说、写”是“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即语文教学的落脚点。这就是说,“听、说、写”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读”的训练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读”这一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就可以“迎刃  相似文献   

19.
要逐渐把语言文字弄熟,而语文学习的乐趣,全在这一个“熟”字里。我还觉得,从理论上说。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并重,而从语文能力发展过程上看,似应尤重读写。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在吸收的能力要素中,读是关键,会读能引导会听;在表达的能力要素中,写是关键,会写能引导会说。总之,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是“积累”。吸收是积累,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好了“,听、读、写”就好办了。叶老精辟地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说”是输出信息,口头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由此看来,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意见,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相应提高书面表达(即作文)能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上出现这种现象:少数尖子学生撑场面,他们善于思考,积极发言,成为课堂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