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有序运行,中小学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该了解和遵循一些基本的理念和操作流程。校本课程开发要重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并且置于国家课程计划中予以通盘考虑,同时通过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以及评价与修订等操作流程来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金山中学以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STEAM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为抓手,来推进校本STEAM课程的开发,在STEAM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介绍STEAM校本课程开发的缘由、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形成的STEAM校本课程群以及STEAM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通过STEAM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校为核心素养的校本化理解、转化和表达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思想政治学科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特色构建。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并以高中学生模拟联合国活动校本课程为例,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及成效,最后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践的困惑、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和难点。本文从校本课程开发新的教育理念来阐明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教学中的一些操作和认识上的偏差问题。进一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从“口号”、“理念”走向了“行动”与“现实”。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实行新课程的各地方、学校普遍颁布了《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形成了许许多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典型经验,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仍然有许多学校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认识上的模糊,导致这样或那样的操作偏差和失误。同时,面对“校情”、“学情”和考试,特别是高考的现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者存在着种种困惑和疑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均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教师与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课程体制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思想与灵魂。这种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要贯穿或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7.
从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内涵、高职院校定位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两个方面指出,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高职院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构建学校特色、弥补分科课程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独特性原则、综合实践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时要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渐进式推广策略。循序渐进;同时,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变化性。一般不固化成带共性的稳定的教材;校本课程开发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因此要建立长效的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方式和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使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崭新的课题呈现在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结合本人的学习和思考,本文仅就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方式和种类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同行。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l、明确理念校本课程开发须明确开发理念。理念的确立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沈阳市某小学的育人目标是“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课程改革无法绕过的专门领域和特殊工作。因选取角度和方法的不同,校本课程开发可划分为多种类型:依据范围,可分为完全和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依据主体的变化,可分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依据主体参与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课程选择等六种类型。校本课程开发没有固定的程序,但具有一般的流程。它包括明确理念、情况分析、制定目标、设计方案和实施与评价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从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出发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是将通过规划、组织而形成的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在校本课程理念指导下,使校本课程方案或计划进入教和学的流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主体共同的实验、调节、完善,从而形成实质性校本课程的过程。校本课程本质上是体现人本性、主体性、个性差异性、开放性、多元相融胜等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无疑是近来中学界的一个高频词汇。而“办学理念”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有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在当下的许多学校中,“办学理念”成了一个仅仅在件中存在的词汇,“校本课程”开发更成了一个没有明确方向与目标的跟风之举。笔试图从“校本课程”的真正内涵入手,分析它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关系,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方方面面,来理解中学办学理念缺失的现状,探求改变这一缺失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是主要决定、领导和责任人。校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对校本课程开发成效如何,以及学生、教师、学校能否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有怎样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13.
课程开发有其自身的操作流程。课程开发情景分析和课程目标研制是校本课程开发两项基础性工作。通常情况下,课程目标研制似乎总是发生在分析课程情景之后,或者目标研制发生在情景分析之前。事实上,情景分析与目标研制常常是交替进行,本文将此两项工作放在一起讨论。一、情景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它涉及各种与特定材料的选择、组织有关的课程计划、设计、编制和实施等过程。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校本课程开发决不只是笼统的课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研发教学既要服务于学生知识拓展与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又要服务于提高"升学率"的功利目标,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推动因素与实际载体,同时也是学生理论学习与价值认同的"诠释范本"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要素与有力推动。必须用体制来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用学术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用实践来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从而为保障校本课程研发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体制前提、理性支撑和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课程开发有其自身的操作流程。课程开发情景分析和课程目标研制是校本课程开发两项基础性工作。通常情况下,课程目标研制似乎总是发生在分析课程情景之后,或目标研制发生在情景分析之前。事实上,情景分析与目标研制常常是交替进行,本将此两项工作放在一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萧山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萧山区的实际情况,将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指导于整个课题研究中,因循培育、推广、总结的思路进行,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求校本课程开发多样化的渠道与途径。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由乡土化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生成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拓展模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四类构成的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多元化模式,不仅促使了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区域特色的形成,对于其他区域的同类研究有借鉴与启示之用。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掌握校本课程的原则和操作方法,以及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中面临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新契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与方法,提出整体推进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建立教师参与机制,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动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校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创新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校本课程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中,校本课程素材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如,因地制宜,校本课程应当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设计;因校制宜,校本课程要“结合各自学校本身的传统和优势”;因人制宜,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制定校本课程:因班制宜,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校本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班级的形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些重要的原则对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的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在对西陵区校本课程开发的调研中,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