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何莉  吴宝国 《编辑学报》2013,25(2):139-140
依据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与规范,结合三元相图的物理含义,分析科技书刊中三元相图表述不规范的问题,给出规范的表达形式。认为三元相图中不应以某组元的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当作其量符号,各边的量含义应为某组元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量符号应为w(组元)、w(组元),或φ(组元)、φ(组元),或x(组元)、x(组元),单位常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图文相织,声画并茂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具有丰富的符号形式。语言学者索绪尔从"所指"、"能指"两大系统阐释"意义"与"现实"的关系,并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习惯等等。①电视新闻就是通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传播意识形态。其中,声音和画面分别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是否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质量。本文以《新闻调查》为例,具体分析论述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地位、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小议"hm2"     
hm2是可与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ha并不是"国际符号"或"国际通用符号",而是国家计量单位委员会认可暂时使用的单位.我国学术界特别是编辑界对hm2尚未完全接受,使用中有混乱现象.1993年确立了hm2法律地位的最新标准中反倒将"ha"定为"国际通用的"符号,建议有关部门对此作出恰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4.
答不需要。单位升的符号比较特殊:在国际标准中为"l,L",2个符号并列,可任意选用其中之一;我国法定符号为"L,(l)",推荐采用"L","l"为备用符号。在西方国家大多使用"l"作为升的符号,在其前面加词头后自然写成"ml"等。而我国选用"L",如在其前加词头后写成"ml"等,虽不算错,但不统一,不宜鼓励。  相似文献   

5.
郝远 《编辑学报》2012,24(5):505-505
正问问"5 000余t/a""每m3水"等表示正确吗?答正确。这里的"t/a""m3"分别是计量单位"吨每年""立方米"的国际符号,在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称其为单位符号。关于单位符号的使用,由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  相似文献   

6.
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是人之为人的本有之义,且人们对符号价值的迷恋与狂热,有着"品牌联想"的深层次心理机制,所以在当下消费社会的现实语境中,把符号消费作为确认自我归属,表达自我意义与价值的参照系统,是普通大众在商品泛符号化之消费社会情境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诸仁 《编辑学报》2012,24(2):127-127
正问数学式中函数与自变量符号间一定要留空隙吗?答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依据GB3102.11—1993,函数的自变量写在函数符号后的圆括号中,且函数符号与圆括号之间不留空隙,如f(x)、tan(ωt+φ)。如果函数的符号由2个或更多的字母组成且  相似文献   

8.
"比特"与"字节"单位符号规范化标注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炜  徐用吉  林清华 《编辑学报》2007,19(2):104-105
国家标准未对单位"比特"和"字节"的符号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论文中对它们的标注很不统一.针对这一问题,简要介绍比特、字节的物理概念,分析"比特"和"字节"单位符号的使用现状,并提出规范化标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家霍尔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交际者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使用无声信号"。具体到主持人业务,非语言符号以其真实性、可靠性、外显性、隐喻性以及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成为节目主持人"言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成为一个能够在节目中巧妙使用非语言符号的主持人?合情"我们的身体每一瞬间都在同外部世界‘讲话’"。我们身体所发出的  相似文献   

11.
张照余在《档案管理》2007年第4期上撰文,认为我国档案信息化人才的现状可以概括成十六个字"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增量有限,存量流失"。首先是人才总量不足。作者在《江苏省档  相似文献   

12.
采用GB3102.8-1993中规定的量名称和量符号是规范溶液组成表达的依据和基础.该标准中列出的相关量名称和量符号可划分为"浓度"类、"分数"类和"比"类.进一步分析指出:对由SI基本量"物质的量"导出的导出量,必须遵守使用单位"摩尔"应指明物质的基本单元的使用规则;组合单位中词头的选用应符合有关词头的使用规则;量纲一的量的量值表达则需遵守相关规则.据此,就目前化学类论文中有关溶液组成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3.
贺潇华 《视听》2018,(11):103-104
后现代主义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切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而修辞所使用的媒介符号已经不限于语言,而是包括各种媒介符号。本文从修辞学视角,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以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为切入点,探析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雅与俗这一对文化概念出发,探讨广告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编码特点及其对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并针对当前广告的泛"雅符号"化态势进行分析,然后从商品属性、品牌定位和受众解码机制三个因素对广告编码中"雅符号"和"俗符号"的应用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狗不理"这一品牌特例,对品牌符号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在分析"狗不理"品牌符号建构中消费者起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消费者的信任预期乃是品牌符号"所指"内涵建构的主导因素.而在品牌符号的历时性运用中,符号系统构成以及符号阐释,均会产生内涵所指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品牌主与消费者互动沟通、进行产品品质坚守与验证的"核心价值"传播、从而真正达成品牌乃为消费者主导的传受双方信誉符号之约.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6,(24):6-7
@陆伟:各垂直自媒体都在发展壮大自己,内容创业将从增量市场的争夺变成对存量市场的争夺,有限的用户使用总时长和日益精明的网民,将使内容创业的竞争进一步激化.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的碎片化,使得视频成为当下仅剩的一个风口.  相似文献   

17.
传播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中符号的演变。随着信息沟壑逐渐消弭,跨越了文化、国家、民族的信息传播量渐渐增长。在我们消费符号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符号与旧有符号的冲突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消费世界中的符号趋同化现象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之下,笔者试图通过提出"符号生态位"这一概念(参考生物学中的"生态位"概念而提出)来描述符号消费的趋同化现象与该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18.
解读当代大学生的符号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由社会学家让·波得里亚(1996)首先提出,波得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所谓符号价值(波得里亚,1996),是指物或消费品在被作为一种符号进行消费时,是按照其所代表的社会地位和权力以及其他因素来计价的,而不是根据该物所包含的劳动价值来计价的.这就是同样的商品,品牌产品价格总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理由.符号消费(周晓虹,2005)就是一种主要消费商品符号价值的社会行为,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4年帷幕徐徐落下,中国经济已然进入新的"拐点阶段",经济快车进入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未来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加之媒体持续地"碎片化",致使有限的广告市场不间断地扩容增量,拥挤不堪;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又会一次次地重新依据新的标准和游戏规  相似文献   

20.
传播中必须使用传播符号,但使用符号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用符号的目的是让它表达并传递一定的“含义”和“意义”。因此,任何传播过程中被作为传播符号使用的符号都与某种意义形成了一种密切相连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整个传播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一旦一个传播符号通过一定的赋予过程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结,它便成为一个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传播符号。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双十一的仪式符号性及其功能,来阐释如何保持和发挥双十一的仪式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