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科大学生图书馆焦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图书馆焦虑现象。结果表明:工科院校大学生总体上存在低度图书馆焦虑现象,其中有20.93%的学生无图书馆焦虑,37.56%的学生有低度图书馆焦虑,41.51%的学生有轻度图书馆焦虑;工科大学生在五个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其中在检索维度上焦虑程度最高,在舒适性维度上焦虑程度最低;工科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与性别无关,知识维度和检索维度的焦虑程度分别与年级和外语语种差异显著,低年级学生和小语种学生的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信息用户的焦虑心理及其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领域面对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面向"信息焦虑"用户的信息服务研究;在分析"信息焦虑"对用户信息获取、利用以及信息服务效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焦虑"及其信息服务研究的时代性、紧迫性,并讨论了信息焦虑及其信息服务研究内容的跨学科特性及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用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以芝加哥学派、施拉姆以及后辈学者为例,解释焦虑在传播学科创建和发展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文科学生普遍存在数学焦虑情绪,惧怕高等数学。文章从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突显的学习焦虑问题入手,剖析文科生学习数学的焦虑根源,提出树立"劝学、易学、好学"的教学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数学思想的数学实施,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多种调控策略,力求消除学生的数学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2):40-44
近年荧屏"80后"题材电视剧,存在"青春/恋情——婚姻/家庭——育儿/养老"两次明显的主题转向。"80后"题材电视剧作为"80后"生活境遇的时代镜像写真,话题成为"80后"影像叙事的动力来源与基本策略。而话题背后隐喻的则是根植于社会大转型"80后"这一代特有的集体困惑与集体焦虑,具体而言表现在生存焦虑、身份焦虑和精神焦虑等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焦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阅读疗愈"的兴起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不同诱因以及"阅读疗法"对其的适用性,提出11本推荐书目,尽可能包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篇幅、不同语言风格的小说、绘本、散文、诗歌、回忆录等多种选择,以期为开列大学生焦虑情绪对症"书方"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员障碍是产生图书馆焦虑的第一原因,所以,缓解图书馆员焦虑是消除图书馆焦虑现象行之有效的办法.高校图书馆通过营造人性化的图书馆环境、采取双向性沟通的服务方式、优化管理体制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来缓解图书馆员焦虑,最终消除图书馆焦虑.  相似文献   

8.
李沁柯 《东南传播》2021,(11):120-123
社交媒体时代在给人们在带来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生活等方面的焦虑情绪传播,这种情绪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为当下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感染.通过对武汉大学周边两所小学和一所初中实地调研,并对15位家长进行访谈,发现城市中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现状与其社交媒体使用存在关联,可以从"焦虑习得""焦虑抗争""焦虑主体"三个维度予以呈现.首先,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愈发传播扩散;其次,家长在与教育焦虑抗争时的媒介使用行为存在社交倦怠与错失恐惧的矛盾心理;最后,母亲作为教育焦虑的家长主体,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焦虑情绪的传播互享,实现母亲角色的自我建构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图书馆焦虑概念基础上,分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图书馆焦虑现象,并提出消除或者减少读者焦虑现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和"网络信息社会的崛起",文化休闲中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被网络信息所包围,面对耸人听闻扑朔迷离引人入胜赏心悦目然而却最终证明毫无价值之海量信息,网络语境下的"信息焦虑综合症"使我们失却的不仅仅是寸阴寸金的生命时光和已成个体珍稀资源的宝贵注意力,更严重的是它剥离去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感觉和丰富体验——究其本质,实乃自由剥夺乃至尊严剥夺和生命剥夺。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记忆装置和传承知识学术的恒久载体——图书馆,复归其中进入经典作品"深度的阅读",将成为对"信息焦虑综合症""精神修复"之有效治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焦虑研究的源起与发展沿革,并从人格冲突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状态——特质焦虑理论的视角对图书馆焦虑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剖析,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8):75-80
当人类行走在探寻幸福的路途中,焦虑却像"旅途伙伴"一样伴随左右。近年来,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在媒介化社会情境中,引发我们焦虑的是物质的匮乏、自我的迷失还是安全感的丧失?这关乎着对我们心灵隐秘的欲求,对此问题的探索,并寻找疏导焦虑的相效路经,无疑有助于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微信"拍一拍"的"拟在场"新功能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讨论,这一看似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弱提醒功能在社交网络中扮演了缓解当代年轻群体社交焦虑的角色,在拉近当代人的社交距离中起到了强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社会差序结构关系的重构."拍一拍"后缀的出现以娱乐化的手段抚平了现代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深入社交的焦虑,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当今社会日益紧张的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4.
数字身份在社交网络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由此引发的数字身份焦虑现象,更是数字时代个体身份建构所面临的重要命题。本文基于解释性分析的路径,提出数字身份焦虑作为社交媒体征候而广泛存在,表征为错失恐惧型焦虑、消费崇拜型焦虑和隐私失控型焦虑,并勾勒出意识形态叙事、未来机器学习与自我主导权认同的积极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焦虑及其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学生在使用图书馆时会有焦虑的体验。国外对此现象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我国还没有相关研究的介绍及报告。该文在介绍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图书馆焦虑的研究方法并综述其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交焦虑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交焦虑是一种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害怕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严重时,超过正常的临界值,就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产生社交障碍。心理学通常将社交焦虑作为一种"性格特质"来研究。然而,社交焦虑也可以作为一种临时的"状态"表现出来。现代社会中社交技能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必备的生存技能,社交焦虑逐渐成为大多数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心理疾病呈高发态势,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公民焦虑症,并据此断言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心态焦虑"的时代。本文试图以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分析来解释"心态焦虑"产生的具体原因与背景,并据此提出相关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图书馆焦虑量表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综述、深度访谈、专家讨论、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严格按照科学化的量表制定流程,构建一个全新的符合当前图书馆环境的包括7个维度、40个条目的图书馆焦虑量表,经检验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以后的图书馆焦虑的量化研究提供有利工具。在因素分析过程中,尝试一种全新的分层因素分析方法,对以后实证研究中的量表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社会化的当下,"理想美符号"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这种单一化的审美引发女性"容貌焦虑"现象愈发突出,美容技术的提升、男性的凝视和女性的自我迷失等是女性"容貌焦虑"现象的诱因,"完美"网红形象诱惑、"体象障碍"、消费主义等"绑架"了审美文化,但是网红经济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暴力美学"所激发的"审丑转向",以及"单一标准"物化的"刻板印象"等是对这种"单一化"审美文化的"救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交焦虑与依恋之间的关系,为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科学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信任量表(Rempel和Holmes,1986)、交往焦虑量表(Leary,1983c)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李同归和加滕和生,2006)测量了645名大学生。结果:(1)女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本科生的依恋、社交焦虑显著高于专科生;农村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城镇大学生,人际信任则低于城镇大学生;(2)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依恋呈显著负相关;依恋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能够预测依恋;(3)层级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当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共同预测依恋时,社交焦虑的预测效应显著,而人际信任的预测效应从-41降低为-0.170。结论:人际信任和社交焦虑是影响依恋的重要因素;社交焦虑在人际信任—依恋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