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文艺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之中是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类型,广播文艺类节目主要划分为几个子类型,包括广播文学、广播音乐、广播电影、广播剧等,这些不同种类的广播文艺节目有自己的特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对广播文艺节目进行不断创新、吸引听众是广播文艺导演的主要职责,为此本文针对广播文艺节目的主要特性进行阐释,并分析广播文艺节目导演在艺术创作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以期不断改进广播文艺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推动广播文艺节目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播户外活动取得的数量增加以及规模扩大等成绩,得益于户外活动对于广播的推广价值所在。在当前我们的广播户外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广播户外活动与广播结合不紧密、忽视受众黏性培养以及形式陈旧等多种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广播户外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因此我们采取立足于广播自身定位、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创新广播户外活动推广方式等措施,合理的发挥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孟伟  李运 《中国广播》2015,(2):10-16
2014年是中国广播充满压力、困扰和变革激情的一年,也是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广播在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在广播管理、经营、内容、技术自主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通过媒体融合、应急广播、公益广播等领域的着力发展,承担了作为主流传统媒体的责任;随着对互联网音频媒体、广播广告经营、媒体版权等规制需求的增多,未来这些领域的立法也将进一步推进,为营造良性的广播媒体发展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方电台是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四级联动”信息传输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局部地区的信息快速搜集、信息针对性传送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也将为地方电台在巩固广播公信力、拓展信息来源、增强广播信道建设等方面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应急广播传播模式有别于日常状态下的广播,这也对地方电台在应急广播理念、报道方式、内容取舍及记者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陈蕾伊 《中国广播》2013,(12):13-17
新媒体时代,台湾广播面临着广告市场收缩、收听率逐年降低、年轻听众流失等问题。为了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台湾广播通过发展类型化广播、打造联播网、开展社会活动来优化播放平台;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各种途径,建立广播网站、打造广播APP、融合社交媒体、探索广播可视化等。未来台湾广播将在持续经营与优化传统广播的同时,深度融合新媒体,实现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互动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凸显广播价值——重大灾害报道之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后,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因技术等原因,信息发布、传输受阻的情况下,广播承担历史使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整合资源、并机直播,扩大了广播的覆盖率、影响力;发挥广播优势,筑起"爱心长城";思考广播在公共危机报道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全面凸显广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广电行业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广播业2011年在广播、电视两台合并的趋势下稳步前行.同时,随着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广播收听人群结构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另一方面,网络广播、手机广播,微博广播等新兴广播传播方式也改变着广播的受众结构.2011年,中国广播人坚持创新办广播,开门办节目,使得广播节目在内容和传播手段上都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2015年度广播综艺节目在互联网络与媒介融合的张力驱动下,主动向碎片化、个人化、社交化的广播综艺制作理念转变,在此背景下,包括广播音乐节目、广播真人秀、广播脱口秀等各种具有时代性的广播综艺节目形式衍生,同时对传统综艺节目进行形态重塑,表现出更强的整合性、互动性。迈向融媒整合纵深的"广播+"时代,广播综艺节目仍在自身革新与融合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9.
左荧作为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的广播宣传工作有着深入的认识,他在一些讲话稿及研究论文中谈到了对广播的特点、录音报道、对农广播、广播播音、广播广告等方面的看法,他的很多见解对于今天的广播理论研究、广播工作实践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左荧亲自撰写的一些研究论文及讲话稿,探索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播宣传工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广播发展—直沿续着技术之路,从最初的有线广播到后来的无线广播,从数字广播到播客广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卫星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兴广播类型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手机广播这一广播新型移动媒体的技术特征、传播优势等方面的分析,找寻电台手机广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区广播不仅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更能为广播媒体在城区培养更多的听众群。社区广播具有服务范围明确、易于细分听众群体、易于吸引听众参与等优势,城市电台发展社区广播,其可以利用和发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北京电台积极探索社区广播发展路径,在栏目设置、节目编排、品牌推广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社区广播对城市电台发展的重大意义,实施社区广播的发展战略,是城市广播人目前和将来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热潮中,京津冀广播如何协同发展,在6月举行的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与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共同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暨广播营销峰会"上,专家学者分析了京津冀各自优势,围绕宏观经济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广播媒体营销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积极融合新媒体、以价值为导向创新广播营销等广播媒体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熊科伟  张涛摄影 《中国广播》2013,(12):I0005-I0005
第四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12月1日在广州花都召开,本届研讨会总议题为“新媒体时代中国广播创新与发展”。下设“新媒体时代区域广播发展研究”“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广播与新媒体的产业联盟发展战略”“网络广播的营利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内容创新”“新媒体时代广播发展的困惑与问题”“媒介融合时代中国广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节目创优”等九大子议题。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等机构及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媒体的近8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会。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使欧洲广播在2012年发生了进一步变化,表现为广播媒体融合步骤加深,广播收听方式和节目内容凸显新媒体元素,广播编辑部组织架构呈现总体转变趋势,广播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等,本文以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例,阐释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高新技术在调频广播中得到应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调频广播性能稳定,质量好,具有抗干扰性强、保真度高、节目丰富等特点,在农村广播技术中引进智能调频广播具有诸多优势。本文以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为切入点,在阐述农村调频广播技术应用方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使用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村智能调频广播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继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非视觉互补、即时型互动、低成本多赢等特点,使广播具有与新媒体融合的天然优势。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基本形态既有广播网络化,更有网络广播化。开发出手机在线收听和手机广播节目包月服务等样式,使广播在新媒体时代不仅能实现自救,还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网络直播"这一形式的出现,把广播这个有声媒体的老大哥推上了风口浪尖。于是电波借助网络"看得见的声音"即"可视广播"诞生了。那么"可视广播"会给传统广播带来哪些冲击?使用过程中广播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在技术支撑、政策扶持和受众参与等综合作用下,"可视广播"的到来,广播参与者如何快速调整到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走访、调查,探析"可视广播"对"传统广播"在思维模式、生产方式、运营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传统广播"向"可视广播"转型的意见、建议。并得出结论:广播改革是必然的,做让听众"看得见声音的"广播——即"可视广播"是当下广播的发展趋势。改革一定会触及多方利益,但只要有勇气有决心并不断探索,建立良好的改革创新机制,广播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视广播"。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也客观上促进了无线电广播类报刊的诞生和发展。但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目前被发现和研究的民国广播类报刊绝大多数均为周报、月刊、旬刊等,欠缺对日报的挖掘和研究。1934年创办于天津的《广播日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综合性广播日报。其出版发行开创了民国时期广播报刊日发的先河,同时在明晰广播媒体性质、助力多元媒介共生、受众心理研究等领域做出有益探索,为促进天津广播事业发展、推动民营广播电台改革等方面均作出重要贡献。本文尝试对《广播日报》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期填补我国近代无线电广播日报研究的空白,为近代广播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更加多元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